心理护理对老年心房颤动患者负性情绪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1-03
/ 2

心理护理对老年心房颤动患者负性情绪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分析

杜敏

中国人民解放军东部战区空军医院心肾内科 江苏南京 210000

【摘 要】目的:分析心理护理对老年新房颤动患者护理满意度及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抽取2019年1-12月我院收治的90例老年心房颤动患者作为观察样本,将其依照抽签法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两组,均为45例病例,需比较的为两组的负性情绪及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护理后与护理前相比,两组的SAS评分、SDS评分明显下降,而且试验组比对照组的分值更低,P<0.05;进行组间护理满意度的比较,试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护理可有效改善老年心房颤动患者的负性情绪,提高其对临床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可以广泛性的使用。

【关键词】老年心房颤动;心理护理;护理满意度;负性情绪

心房颤动(AF)在临床中的简称为房颤,其是极为常见的室上性快速性心律失常,特征主要为无序、快速的心房电活动。所谓的老年房颤,主要指的是年龄≥65岁的房颤患者,以脉律绝对不齐、心慌为主要的临床表现,多选择抗栓治疗。然而终身口服抗凝药容易增加肺栓塞、脑梗的发病危险,且病情久治不愈,会影响患者的心理健康,导致其出现负性情绪,故此,治疗期间给予患者针对性、个性化的心理疏导十分有必要[1]。本文抽取我院收治的90例老年心房颤动患者作为观察样本,现作以下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抽取2019年1-12月我院收治的90例老年心房颤动患者作为观察样本,将其依照抽签法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两组,均为45例病例。对照组男、女患者的比值为26:19,年龄分布62-80岁,平均值(75.8±4.5)岁;其中24例冠心病,6例心脏病,15例高血压;试验组男、女患者的比值为27:18,年龄分布63-81岁,平均值(76.4±4.3)岁;其中25例冠心病,7例心脏病,13例高血压。两组比较临床资料的不同,均为P>0.05,存在对比意义。

    1. 方法

予以常规护理的45例患者为对照组,主要为监测生命体征,观察病情变化,做好并发症预防及处理,进行基础性的疾病知识健康教育。予以心理护理的45例患者为试验组,主要为:①入院健康宣教:护理人员在患者入院后应进行房颤病症、症状表现、治疗及转归等疾病知识的介绍,促使其正确认知自身疾病。以入院评估结果作为依据进行分组,以患者受教育程度、心理状况等对个体化宣教方案进行制定,选择发放教育手册、定期知识讲座等方式开展宣教工作,提高患者的配合行为和依从性;②评估心理状况:对患者焦虑、抑郁等心理状态进行评估,安抚其不良情绪,尽可能消除其疑惑及顾虑,介绍取得良好治疗效果的病例,让患者树立治愈疾病的信念;③经验分享及跟踪治疗:以病友交流会、专题讲座等方式与患者保持良好的交流互动,尽量避免其出现孤独感,鼓励其积极参与,分享自身良好的经验,汲取教训,彼此间信任、鼓励、帮助,共同与病魔抗争。住院期间第患者的治疗过程、进展等熟悉,将各辅助检查的重要意义告诉患者,并及时将检查结果告诉患者;对患者的服药行为应给予监督指导,要求其按时、按量用药,知晓各类药物的注意要点和不良反应,加强监测,提高用药安全性;④提供社会支持:叮嘱患者家属多关心患者,定期进行探望,与之交流,予以关怀,通过社会支持的方式缓解患者的负性情绪,帮助其寻找到归属感和自信心。指导患者进行身心放松,维持情绪的稳定性和精神愉悦状态。将沟通技巧教给患者家属,以便其可以更好的疏导和抚慰患者的不良心理。

    1. 观察指标

进行焦虑、抑郁情况的评估时各予以的是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得分越高,则证明的焦虑、抑郁程度越严重[2];进行护理满意度的评价时,予以我院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评价表,总分为100分,其中≥80分视为满意,60-79分视为基本满意,≤59分视为不满意。

    1. 统计学分析

数据处理用SPSS22.0软件,描述计量资料、计数资料用(5fa0c9e9a5720_html_199d25296068e7ac.gif )、(%),作比较用t检验、x2检验,P<0.05可证明具有差异。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负性情绪的变化

组间护理前的SAS评分、SDS评分作比较,P均>0.05;组间护理后的SAS评分、SDS评分作比较,试验组均低于对照组,即P均<0.05,如下表。

表 1 对比两组负性情绪的变化(5fa0c9e9a5720_html_199d25296068e7ac.gif ,分)

组别

SAS评分

SDS评分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对照组(n=45)

52.97±9.87

50.86±9.61

51.24±8.44

48.97±8.13

试验组(n=45)

51.94±8.78

44.98±9.36

50.63±9.23

41.99±8.24

t

0.5230

2.9403

0.3271

4.0449

P

0.6023

0.0042

0.7443

0.0001

2.2 对比两组护理满意度

试验组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各为28例、16例、1例;对照组各为19例、14例、12例。进行试验组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的比较,即97.8%比73.3%,x2=10.8791,P=0.0009。

3 讨论

老年性房颤的病情发生、发展直接受到心理因素的影响,以焦虑、恐惧、药物依赖、大幅度的情绪波动为主要表现,容易引起应激反应,对治疗效果产生影响。本病的治疗既需要正规的抗栓,也需要住院期间的正确护理干预。

心理护理是对患者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同时进行高度关注的护理模式,其可以对患者因为疾病不确定性导致的各种负性情绪进行缓解和改善,提高其积极性和主动性,将其主观能动性调动起来,正确认知疾病,积极配合治疗,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构建护患间的信任、和谐关系,加快疾病康复,促进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提升整体护理质量[3]

此次研究中,试验组护理后SAS评分、SDS评分相较于对照组降低明显,护理满意度则更高于对照组,3项均为P<0.05。可见心理护理可有效改善老年心房颤动患者的负性情绪,提高其对临床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可以广泛性的使用。

参考文献

[1] 王玲.心理护理对老年心房颤动患者负性情绪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分析[J].当代护士(上旬刊),2019,26(11):46-48.

[2] 周园园,蔡瑜.心理护理对老年心房颤动患者治疗效果及负性情绪的影响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95):18699+18701.

[3] 矫玉娟.心理护理干预对老年心房颤动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J].医疗装备,2016,29(10):157-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