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监护室重症脑损伤患者应用镇静镇痛及针对性护理的效果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1-03
/ 2

重症监护室重症脑损伤患者应用镇静镇痛及针对性护理的效果研究

王冬冬

苍南县人民医院 浙江省 温州市 325800

[摘要]目的:对重症监护室(ICU)重症脑损伤患者应用镇静镇痛及针对性护理,并分析其应用效果。方法:我院ICU2019年1月份至2019年12月份收治重症脑损伤患者48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24例,应用普通护理,观察组24例,应用镇静镇痛及针对性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在给予ICU重症脑损伤患者镇静镇痛干预的基础上,应用针对性护理,能进一步保障整体治疗效果。

关键词:重症脑损伤;重症监护室(ICU);镇静镇痛;针对性护理


脑损伤是指因车祸、高空坠落等外力因素对人体脑组织造成损害,发病后,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头痛、呕吐、听觉异常等症状[1]。重症脑损伤患者往往会合并心跳骤停、意识障碍等现象,如果不及时进行治疗,可对患者脑神经功能造成进一步损害,从而加剧引发偏瘫、植物生存状态、癫痫等并发症的危险性。为最大程度保障重症脑损伤患者生命安全,医院会将其送入ICU病房接受最佳的治疗服务,但是患者机体疼痛感强烈,且内心会存在焦虑、烦躁等负性情绪,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会降低患者对治疗、护理工作的配合程度,不利于其疾病恢复[2]。为此,应进一步加强ICU护理工作,以为促进患者生理、心理功能恢复创造有利条件。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我院ICU2019年1月份至2019年12月份期间收治的48例重症脑损伤患者纳入本次研究,并根据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24例。对照组男性患者17例,女性7例,平均(59.82±7.38)岁;观察组男性患者20例,女性4例,平均(59.35±7.25)岁。两组患者均经CT确诊为重症脑损伤,且基线资料无明显差别(P>0.05)。

1.2方法

对照组:普通护理。观察组:①定期评估患者疼痛程度,如处于中、重度疼痛范围,应遵医嘱应用阿片类镇痛药物,但要在不影响镇痛效果的基础上,尽量减少药物剂量,以最大程度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在此基础上,应用安定、丙泊酚等镇静药物,并根据患者病情变化与镇静效果及时调整药物剂量。同时,护理人员应对患者进行每日唤醒,并适当将其床头抬高,使其胸部保持扩张状态,如患者痰液较为粘稠,则应遵医嘱对其进行雾化治疗,将其呼吸道内痰液稀释后,结合患者实际情况,选择轻叩后背或体位引流的方式来帮助其排出痰液。②定时测量患者体温,如体温未超过38.5℃,可应用酒精擦拭、冰敷等物理降温措施,如体温超过38.5℃,则应在此基础上应用退热药物。在此期间,护理人员应加强巡视,密切关注患者病情变化,避免发生局部冻伤,一旦发现患者表皮下存在出血点或出现淤血症状,应立刻告知医生,共同处理。在日常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应多与患者交流,并在床旁配备纸笔,以便于了解患者心理状态。同时,护理人员要引导患者体察自己情绪,允许其适当宣泄自身情绪,并通过多种方式来转移其注意力,尽量减轻患者精神压力。③为保障整体治疗效果,做好口腔护理也是非常重要的,护理人员可采用生理盐水,将无菌棉棒浸湿后,每日对其口腔进行擦拭,以保持口腔清洁,避免细菌感染。

1.3观察指标:采用NIHSS评分量表,评分范围0-42分,总分越高,表示患者神经功能损伤程度越重,比较两组患者NIHSS评分、ICU住院天数与并发症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纳入SPSS22.0软件中分析,(P<0.05)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患者NIHSS评分、ICU住院天数

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更低,且ICU住院天数也短于对照组患者(P<0.05),详见表1:

表1 患者NIHSS评分、ICU住院天数(n=245fa0cabfc632b_html_396ca2460f9352a7.gif

组别

NIHSS评分

ICU住院天数(d)

对照组

14.69±1.21

8.27±0.63

观察组

10.05±0.25

5.91±0.81

t

18.398

11.267

P

0.001

0.001

2.2患者并发症发生率

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更低(P<0.05),详见表2:

表2 患者并发症发生率[n=24,(%)]

组别

压疮

口腔感染

肺部感染

总发生率(%)

对照组

2

2

1

20.83%

观察组

1

1

0

8.3%

χ2




6.309

P




0.012

    1. 讨论

    对ICU重症脑损伤患者应用镇静镇痛干预,可有效降低其机体代谢率,并防止其在治疗期间发生应激现象,从而提高其舒适程度,促进器官功能恢复。但镇静、镇痛药物也容易使患者出现不良反应,一旦出现不良反应,将会直接影响整体治疗效果,对患者生命安全也会造成严重威胁[3-4]。为确保镇静、镇痛药物合理应用,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加用针对性、多元性的护理措施具有重要意义[5]

    本研究对观察组患者应用了镇静镇痛干预及针对性护理,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更低,且ICU住院天数也短于对照组患者(P<0.05)。护理人员通过评估患者疼痛程度,在不影响镇静、镇痛效果的基础上尽量减少药物剂量,并每日对患者进行唤醒服务,以进一步提高临床用药安全性。同时,加强巡视,做好口腔护理,可防止患者在治疗期间发生相关并发症,以加重治疗难度。此外,主动与患者进行交流,引导其体察自己情绪,能有效缓解患者心理压力,以获得理想的治疗、护理效果。

    综上所述,对ICU重症脑损伤患者应用镇静镇痛干预及针对性护理,能更为有效地促进其神经功能恢复,并防止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合并相关并发症,效果确切。


    参考文献

    [1]仲美华.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ICU重症颅脑损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20,7(04):132-134.

    [2]吴赛娟,王君玉,林华凤,等.整体护理在重症颅脑损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研究[J].心理月刊,2019,14(17):126.

    [3]陈银朋. 重症颅脑损伤不同阶段病情的观察与护理[J]. 医药前沿, 2017, 7(7):318-319.‘

    [4]王玉洁. 重症颅脑损伤者的ICU监护及其护理分析[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7, 4(68):13364.

    [5]戴国栋,汪娟,李文英.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7,25(01):136-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