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仪器设备的计量管理工作探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1-03
/ 2

实验室仪器设备的计量管理工作探析

康金璐

天津市利维特安全技术咨询有限公司 300400

摘要:近年来,伴随企业水平的日益提升,对检测要求也提出了更高要求。检测结果需具有更高精准度,方可满足市场对检测实验室需求的满足。而提高实验室仪器设备的精确度无疑是众多工作中的重要一环。对于实验室设备进行计量管理是为了详细计量检测数据,从而实施实验室仪器设备校准工作。本文就仪器设备的计量管理流程和计量管理过程进行阐述。

关键词:实验室;仪器设备;计量管理


1. 实验室仪器设备的计量管理

(1)实验室管理人员职能

技术负责人:负责如下工作,如计量工作协调、周期评估等。

设备管理员:负责仪器设备计量操作,需对设备计量管理要求、制度等加以熟悉,并对“年度仪器设备计量计划表”进行制定,组织施行计量工作;负责对设备一览表等开展动态管理工作。

设备使用人、保管员:需对使用、保管的仪器设备原理、性能等加以掌握,负责对仪器计量过程进行跟踪,并核对年度计量计划。确保计量要求以及参数进行有效沟通,并对计量证书进行确认。

(2)强化工作职能的管理工作

实验室工作人员借助各种测量方法对实验室仪器设备进行计量和检测,得到准确的数值。在实验室设备检测工作中,工作人员除了需要注意加强对检测技术的掌握和对设备的控制外,还要为送检对象的可控性提供一个有效保障。首先要落实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职能,在检测工作中,需要许多不同职能工作人员的共同参与,所需人数最多的是检测技术人员,他们是产品质量的主要控制者,所以一定要按照规程进行检测。设备使用人员则需要对设备有足够的了解,能在实际工作中熟练操控设备。而管理人员的主要工作任务是管理操控检验检测的整项工作。

2.完善实验室仪器设备的计量管理流程

实验室的仪器设备具有数量众多、类型复杂、专业性强等特点,如果进行统一管理,很容易造成由于缺少专业知识,在管理中对仪器造成损伤,影响检测的准确性。而且,如果让相关的工作人员对仪器设备进行自行管理,那么由于缺少相关规范的约束,极易造成管理混乱,严重影响实验室工作的进行。因此,为保证实验室工作的顺利进行,并保证实验室仪器设备的准确性,应建立完善的实验室仪器设备的计量管理流程,通过严格细化的管理流程,来提高对实验室仪器设备的控制,提高检测的质量。首先,明确实验室仪器设备的管理责任,提高全员的管理意识,仪器设备的管理工作不实某一个人的,而是所有的一项共同的工作,并且鉴于实验仪器的本身具有较强的专业性,相关的技术和使用人员更应该加强度仪器设备的管理意识。其次,对每一件仪器设备都要做好相关的标识,可以进行人工制作,然后打印贴在仪器的空闲位置,在标识中详细指出设备的名称、作用、使用注意事项以及相关的管理标准,也可以将这些内容附带仪器的照片制成一张广告牌,然后放在实验室的一面墙上面,将管理内容融入到每一个人的日常工作中。

3. 实验室仪器设备的计量管理

作为极为关键的一项工作,仪器设备计量工作只有依旧相应的流程制度等,方可完成好仪器设备计量工作,确保设备的正常运用。加强检测实验室仪器计量管理工作,不仅是对检测质量的维护,同时更是确保产品可控、有效的关键措施。在仪器设备计量管理工作之中,主要包括如下部分,如计量实施、证书确认以及计量计划等。

(1)计量管理计划

实验室仪器设备计量计划的开展,需要技术负责人与设备使用者、保管员共同组织,检测和规划什么设备需要进行计量,对于计量工作的周期、合格的参数进行规划,开展计量管理,评估该设备是否合格,是否能够保障计量数据的真实完整,最终将结果报告给设备管理员,设备管理员针对设备的检测结果进行记录。

在计量计划中主要开展的工作包括:将设备的编号、名称、计量的周期、计量所需要的时间、计量的要求等列入计划表中。在设备接受检测时,如果是当年购入的设备,在开展合格验收操作之后,由技术负责人将开设评估工作的计划报由设备管理员,并列入到年度计量计划进行安排。在开展管理设备的计划里,需要将计量工作的成本费用进行计算,尽量节约成本,并针对季度、半年度、年度的设备检测计划进行安排,对于选择参与计量的机构,尽量性价比高、预算费用合理。

(2)计量管理实施

实施计量工作需要根据设备管理员所登记的年度计量计划表进行一一计量,随后与设备保管员、使用人在计量周期的前一个月进行确认。计量工作的实施需要根据检定依据进行设备检定,结合仪器设备校准证书的结果给出测量结果是否合格,并且选择检定服务机构对高科技设备开展检定。

首先,检定程序无论是实验室自行检测还是送交相关机构进行检定,都需要按照披露的法定程序进行,对于检定合格的设备,公布检定结果,发放合格检定证书,检定结果不合格则发放相关通知书。在计量中需要根据相关仪器设备的计量检定规程、方法、国家标准、行业标准,选择合适的测量仪器、校准机构、检定单位进行。相关机构寄出的文件,通常都是将测量的结果与标准合格结果共同公布,如果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对该设备仪器有合格的标准公布,则相关机构在计量结果的公布上需要给出该设备的准确度等级。

(3)证书审查

管理人员在检查证书时应该严格按照证书所限制和规定的时间来检查,检查内容不仅包括了证书的时间范围,还包括了有关部门对证书内容的具体落实情况。在证书检查完成以后,管理人员还要尽快与计量部门取得联系,在双方的互相协作下保证证书能在规定时间内到位。计量部门出具的证书被管理人员收到以后,要经过一系列严格的检查。首先,要安排专业的工作人员根据计量周期年度计划表来对设备的参数、型号、性能等信息进行核查工作,确保这些信息与年度计划表中所记录的信息相一致。其次,当信息完全一致时,就可以将证书交给相关工作人员,用作将来的计量工作。而当检查的信息与计量周期年度计划表中的信息不一样时,则需要管理人员再次与相关工作人员,使用人员以及计量部门之间取得联系,并且在他们的协作下再次进行检查工作,管理人员与计量部门两者之间的联系必须要保持到检查工作的信息得到了双方的最终确认为止。

(4)证书确认

证书审核工作完成后管理人员还需要安排工作人员来对证书进行最后的确认工作,并且还要进一步完善证书和表格,将能影响到设备检查结果的因素全部都填写上去。而对于校正因子这类的重要证书参数还需要写在显眼的位置,让所有人都能明确知道证书的参数。当设备检测并不符合要求时,例如超过了检测数据的合理范围或者检测数据的准确度不符合标准,在得到了相关的技术工作人员和负责人的同意之后,对设备进行相应的处理,例如降级使用,维修后使用或者直接用别的设备来替换不符合要求的设备,必须要根据实际检查结果来选择最合适的措施。证书在得到最终确认后,将证书交付被检方。同时还需要由管理人员来进行最后的工作,即将检测合格证贴在被检测设备的显眼位置上。


结语

检测实验室开展的检测工作,其可靠性、正确性受多方面因素影响,而其中最为关键的当属测量校准。对于大部分的科研结果来说,数据失之毫厘,研究结果往往谬以千里,因此开展实验室设备计量工作的研究十分必要且重要。一个完善的计量管理工作不仅能提高设备测量的准确性,还能防止在测量过程中出现数据遗漏、信息错误等问题,导致各种纰漏的发生,从而影响到实验室设备测量工作的可靠性。

参考文献

[1]潘珺,满曼,许思思,等.谈实验室设备的计量管理[J].山东工业技术,2019,279(01):231.

[2]蒋加平.校准实验室计量设备的管理[J].设备管理与维修,2019(004):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