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读医学检验单之血常规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1-03
/ 2

如何解读医学检验单之血常规

赵富锋

成都市双流区第一人民医院 四川大学华西空港医院 四川 成都 610200

在医院检查项目中,常见血常规,对于很多患者来说,对此比较纳闷,无论患者疾病种类以及类型存在多大差异,均需要化验血常规,另外,在血常规医学检验单中“↑、↓”分别代表什么意思?在血常规中,存在诸多指标,分别可以说明哪些问题?以上问题,是临床重点关注问题,应针对性分析并充分了解,以供临床参、知识普及。

1 血常规检查开展的临床意义

临床分析血液,可对机体渗透压进行调节,可运输营养物质,在防御以及调节机体体温方面,也存在积极作用,还可以调节机体体内酸碱平衡,功能较多,包括较多物质,例如细胞质、脂蛋白、血浆蛋白等,若机体改变了病理以及生理,会导致机体血液各项指标改变,临床应重视。

在机体体表浅层,静脉血管存在,属于血管组织,颜色暗红色,分析原因,是由于高铁红蛋白较多,同时存在较多血红蛋白衍生物等,抽取难度不大,在取样临床血液标本过程中,一般采集机体静脉血液标本,在检测血常规过程中,检验者需要保证空腹状态,分析原因,是因为检验者在饮食之后,会相应改变血液中很多指标,常规检测准确性会受到不同程度影响,不高。

临床分析血常规检查,可用于判断检验者全身疾病,是临床常用检查方式,可通过血液中细胞形态分布、细胞数量变化来准确判断,在诸多检查项目中,最多应用的指标是敏感指标,可对机体病理性变化以及生理性变化进行敏感反映,在检查项目中,具有显著临床参考价值的结果数据是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以及血小板,若检验者发生了不明原因疾病,在辅助诊断过程中,一般采用血常规,因此,临床常用血常规来观察患者治疗效果,完成疾病诊断,也可以对检验者疾病是否痊愈进行判定,还可以用于判定检验者是否需要继续用药等,临床应用价值较高。针对于此,对于多数患者来说,在临床诊治过程中,一般利用血常规检查,可对检验者机体健康情况进行充分显示,有利于检验者获得临床对症治疗。

2 血常规医学检验单中“↑、↓”代表意义

对于年龄段相同的人群来说,基本血常规指标处于稳定水平,例如血浆以及血细胞等,是临床上所说的参考范围。在血常规检查单上,在每一个检查结果最后一列,均会将其参考范围标记,在检查结果那,会标记“↑”,也会标记“↓”,部分地方会标记空白。

为了将血常规检查指标变化情况直观显示,一般利用箭头对其进行结果表示,结果位置标记“↑”,提示对比参考范围,对应检查项目指标超过,反之,结果位置标记“↓”,提示对比参考范围,对应检查项目指标较低,若结果位置标记空白,提示对比参考范围,对应检查项目指标处于范围之内。针对以上情况进行分析,血常规检查单中,若存在箭头,应加强临床警惕,对检验者是否存在相关疾病进行进一步诊断。

3 血常规指标改变会在什么情况下发生?

临床分析红细胞计数,定义是每升血液中含有红细胞的数量,在发生一系列生理性改变时,会升高含量,例如冷水刺激、情绪激动、多次献血以及气压低等,或者在发生一系列病理性改变时,也会升高含量,例如出汗过多、频繁呕吐、肺气肿以及大面积烧伤等。在发生一系列生理性改变时,会降低含量,例如6~12个月婴幼儿、妊娠、老年人减退了造血功能等,或者在发生一系列病理性改变时,也会降低含量,例如缺乏维生素B12、急性大出血、白血病以及缺乏铁等。在红细胞计数过程中,对于成年男女、儿童、新生儿、婴儿等群体来说,存在不同的红细胞计数参考范围,新生儿这一指标含量最高,随着新生儿年龄增加,会逐渐下降数量,最低红细胞计数人群是成年女性。

临床分析血红蛋白,在血液中,发挥重要作用,属于红细胞一部分,具有运输功能,可向机体组织器官输送CO2以及O2,红细胞组成中包括血红蛋白,含量增多以及减少,相同于红细胞,分析不同之处,对比而言,血红蛋白可以对机体贫血情况进行良好反应,根据血红蛋白含量,可分级检验者贫血程度,若数值在90g/L以上,低于新生儿170g/L、女性110g/L以及男性120g/L参考值最低范围,可判定检验者存在轻度贫血,中度贫血标准是61g/L至90g/L,重度贫血标准是31g/L至60g/L,极重度贫血是30g/L以下。

临床分析白细胞计数,定义是每一升血液中含有的白细胞数量,在发生以下生理性改变时,会表现为升高含量,具体包括新生儿、妊娠、剧烈运动后以及进食后等,在发生以下病理性改变时,会表现为升高含量,具体包括急性出血、白血病、尿毒症、组织损伤等。在发生一系列病理性改变时,会降低含量,例如肝硬化、放疗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以及化疗治疗等。

临床分析白细胞分类计数,阐述定义,是在白细胞总数中不同种类白细胞的占比情况,其中包括多种细胞,例如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等。对嗜酸性粒细胞进行临床研究,若占比升高,提示检验者发生了寄生虫疾病、过敏性疾病以及宫颈癌等,若占比下降,检验者实施了大手术后、长期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或者存在严重烧伤、伤寒等;对嗜碱性粒细胞进行临床研究,在发生以下情况会发生占比升高,包括创伤、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过敏性疾病以及恶性肿瘤等,若占比下降,检验者存在以下情况:肾上腺皮质激素使用过量、速发型过敏性休克等。对淋巴细胞进行临床研究,在发生疟疾、肺结核、百日咳等情况时,占比升高,在发生了接触放射线、放射性疾病、细胞免疫缺陷病等情况时,占比下降。对单核细胞进行临床分析,占比升高情况是单核细胞白血病、结核病活动期以及寄生虫病等。临床研究得出,吞噬外来物质是中性粒细胞作用,临床指标增减意义相同于白细胞计数。

临床分析血细胞比容,抗凝处理血液标本之后,在全血中,红细胞占比情况就是血细胞比容,若升高了占比,可见检验者发生了连续呕吐、大面积烧伤以及脱水等,反之,检验者可能存在贫血以及失血过多且大量补液情况。

临床分析血小板计数,定义是每升血液中含有的血小板数量,若上升含量,检验者发生了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出血性血小板增多症以及多发性骨髓瘤等,反之,则提示检验者发生了脾功能亢进、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以及急性白血病等。

综合以上,对于血常规检查来说,指标改变可提示患者所患病,有利于患者临床治疗以及预后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