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血科护理管理中实践6sigma管理模式的价值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1-03
/ 2

输血科护理管理中实践 6sigma管理模式的价值

胡艳莉

三峡大学附属仁和医院输血科 湖北 宜昌 443001

【摘要】目的 分析输血科护理管理中实践6sigma管理模式的价值。 方法 分别抽取我院输血科6sigma管理模式实施前(2019年4月-2019年10月)及实施后(2019年11月-2020年4月)的37例患者,列为普通组和护理组,观察两组护理质量及满意度变化情况。 结果 护理组基础护理评分(97.14±3.26)分、综合质控评分(96.78±3.19)分、病区管理评分(97.75±3.56)分高于普通组,P<0.05。护理组患者满意度(94.59%)高于普通组(75.26%),P<0.05。 结论 6sigma管理模式可有效提升输血科护理管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推广价值高。

【关键词】6sigma管理模式护理管理输血科

人们思想观念在不断转变,对护理服务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医院提升护理质量,尽可能避免护理缺陷,以改善医患关系,提升医院社会及经济效益。作为医疗安全的重要部分,输血安全与患者生命安全息息相关,但其护理工作存在繁琐、细致、复杂的特点,且护理人员工作节奏较快,若存在护理管理不当的情况,会降低护理效率,更甚者会危及生命安全[1]。6sigma 管理模式属企业管理方法,近年来应用到医院护理管理中,能对输血科护理流程进行优化。因此本研究分别抽取输血科6sigma管理模式实施前后的37例患者,目的是观察6sigma 管理模式的护理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分别抽取我院输血科6sigma管理模式实施前(2019年4月-2019年10月)及实施后(2019年11月-2020年4月)的37例患者,列为普通组和护理组,普通组:男19例,女18例,年龄17-64岁,平均年龄(39.82±5.05)岁;护理组:男20例,女17例,年龄18-65岁,平均年龄(40.11±5.69)岁,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

1.2方法

6sigma管理模式如下:(1)定义阶段:成立管理小组,对科室管理目标及护理人员责任进行明确,对服务流程进行优化,安排专门人员管理试剂、仪器及血液库存等,对科室输血情况整理并记录。(2)测量阶段:将6sigma管理模式作为依据,进行执行标准的制定,并监督护理工作完成情况,分析血液送检、采集、输血中遇到的问题,在工作会议上进行讨论,以完善护理工作。(3)分析阶段:整理分析输血科在测量阶段存在的问题,重点分析护理质量的影响因素,例如输血记录单记录错误信息、血液发放未进行一对一交接等。(4)改进阶段:由输血科主任、护士长、质控员组成护理质量监督小组,改善护理工作,在输血申请单记录上可由手工填写转化为电子版,每天进行核对,以保证数据准确性;在血液采集时要保证两人核对,坚持责任到人,以提升输血安全性,避免安全事件的发生。(5)控制阶段:将护理测评结果作为依据对护理控制方案和护理改进方案进行完善。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护理质量及满意度变化情况,依据科室自制量表,护理质量分为基础护理、综合质控、病区管理三个维度;患者满意度分为不满意、基本满意、满意三个维度。

1.4统计学分析

选择SPSS20.0,使用X2、t值进行统计学检验,P<0.05,研究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观察两组护理质量

表1观察两组护理质量

组别(n=37)

基础护理(分)

综合质控(分)

病区管理(分)

护理组

97.14±3.26

96.78±3.19

97.75±3.56

普通组

92.83±3.17

91.22±3.73

90.11±3.62

t

5.5655

6.8907

9.1531

P

0.0000

0.0000

0.0000

护理组护理质量更高,P<0.05。

2.2观察两组患者满意度

表2观察两组患者满意度

组别(n=37)

满意(n)

基本满意(n)

不满意(n)

满意率(n/%)

护理组

19

16

2

35(94.59)

普通组

13

15

9

28(75.68)




5.2323

P




0.0222

护理组患者满意度(94.59%)更高,P<0.05。

3.讨论

输血是临床常用治疗手段,但部分客观因素及人为因素会影响到输血安全性,而患者生命安全与输血安全关系密切,因此输血得到了患者及医生的一致重视。为改善输血科护理质量,需将实际情况作为依据对科室管理方法进行改进,对规章制度进行完善、落实,促进护理人员护理效率的提升,避免安全事件的发生[2]。作为高效新型管理模式,6sigma 管理模式以数据和事实作为依据,通过统计学方法不断改善护理服务质量,逐渐细化管理流程,可促进管理效率的提升。在输血科护理管理中实施6sigma 管理模式,可与科室原本护理管理理念相融合,进一步提升护理人员的工作价值观,在此管理模式约束下可规范护理人员的服务态度,有效提升其护理服务质量[3]。6sigma 管理模式分为不同的5个阶段,定义阶段主要是罗列护理管理中遇到的问题,测量阶段是进行护理管理目标的制定,分析阶段对护理工作差强人意之处进行分析,改进阶段则改善不足之处,控制阶段则重在控制护理人员服务质量[4]。本研究中,护理组护理质量更高,患者满意度(94.59%)较普通组(75.68%)更高,P<0.05。可见6sigma管理模式在提升输血科护理管理质量中效果显著,能有效提升患者满意度,改善护患关系。

综上所述,输血科护理管理中实施6sigma管理模式,科室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提升较为明显,护理价值显著。

参考文献:

[1]刘蔚,杜文婷.6 Sigma管理模式对手术室医疗废物分类和处理流程的改良效果[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9,16(22):142-144.

[2]李雯,康慧芳,武亲丽, 等.6 Sigma管理模式在提高动力工具器械清洗质量中的应用[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9,19(10):1703-1704.

[3]熊莉,彭燕辉,邓敏.6Sig m a管理模式对消毒供应中心手术器械管理的应用研究[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7,30(20):3130-3131.

[4]陈静.6Sigma管理模式对门诊输液室护理服务满意度和护患纠纷发生率的影响[J].医疗装备,2018,31(11):153-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