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CPR成功的影响因素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1-03
/ 2

急诊 CPR成功的影响因素分析

杨坤

北京市怀柔区中医医院,北京, 101400


【摘要】目的:探析急诊CPR成功的影响因素。方法:分析我院急诊科收治的行CPR治疗的171例患者临床资料,按照CRP治疗是否成功将其分为CPR成功组与CPR失败组,观察影响急诊CPR成功的影响因素。结果:171例行CPR干预急诊患者,CPR成功为35例,复苏成功率为20.47%,失败136例,复苏失败率为79.53%,对影响急诊CPR成功因素进行分析发现,两组在抢救时间、抢救地点、抢救半径、气管插管、除颤、病因等方面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在胺碘酮用量、性别方面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CPR成功率有待提升,而抢救时间、抢救地点、抢救半径、气管插管、除颤、病因均为影响CPR成功因素,提示抢救医务人员应依据上述情况针对性予以干预,如积极气管插管、除颤等,最大程度提升急诊CPR成功率。

【关键词】急诊;CPR;成功影响因素

心脏骤停是指心脏射血功能突然终止,导致生命终止,患者主要表现出突然晕倒、意识丧失、呼吸停止等症状,需积极予以心肺复苏干预,降低致死率。CPR即心肺复苏,为抢救心脏骤停患者有效手段[1]。纵观临床发现,我国CPR成功率有待提升,因此,对急诊CPR成功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为降低致死率与后遗症关键,遂开展本次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分析我院2016年4月-2019年1月急诊科收治的行CPR治疗的171例患者临床资料,171例患者中,男125例,女46例,年龄24~76岁,平均(45.76±3.09)岁。患者均知情研究,签署同意书,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以最终是否达到自主循环恢复(ROSC)作为评价标准,所选患者均符合心脏骤停标准且在北京市怀柔区中医医院急诊科接受2017年心肺复苏指南。

1.2 方法

1.2.1心脏骤停诊断标准

心脏骤停的标准参考美国心脏协会2017版的《心脏复苏与心血管急救指南》[2],即患者意识丧失,无呼吸或不能正常呼吸(仅仅是喘息),大动脉搏动消失,心音消失。

1.2.2 CRP方法

操作参考美国心脏协会CPR及ECC指南,具体为:行胸外按压,按压幅度4-5cm,按压频率100-120次/min;运用仰头抬颏法或推举下颌法开放气道,建立人工气道进行人工呼吸或启用自动呼吸机辅助呼吸;用心电监护仪检测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建立静脉通路,酌情给予药物治疗;酌情进行电击除颤。若患者恢复意识,触及颈动脉有搏动,患者可以自主呼吸,口唇颜色也由紫绀转为红润,瞳孔由大变小并对光反射,甚至有眼球活动及四肢抽动,心电图显示心跳恢复,则说明心肺复苏成功。行CPP干预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按压频率保持在100次/分。(2)一次电复律操作后,仍需不间断按压。(3)肾上腺素1mg/次,重复用药剂量不递增。(4)CPR开始10min后考虑应用碳酸氢钠干预。(5)按压2min更换护理人员,且更换时间不超过5s。(6)一次电复律无效者加以胺碘酮干预。

1.3 疗效判定/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相关因素分析情况。主要观察复苏成功组与复苏失败组在抢救时间、抢救地点、抢救半径、气管插管、除颤、病因、胺碘酮用量、性别等方面是否存在显著差异。

1.4 统计学分析

软件SPSS22.0分析数据,计量资料(5fa0e9fb3bcee_html_c4f81b1e424aabaf.gif ±s)、计数资料t检验、5fa0e9fb3bcee_html_5c5682b145328929.gif 对比,P<0.05差异显著。

2 结果

171例行CPR干预急诊患者,CPR成功为35例,复苏成功率为20.47%,失败136例,复苏失败率为79.53%,对影响急诊CPR成功因素进行分析发现,两组在抢救时间、抢救地点、抢救半径、气管插管、除颤、病因等方面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在胺碘酮用量、性别方面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两组相关因素分析

因素类型

CPR成功组(35)

CPR失败组(136)

t/5fa0e9fb3bcee_html_5c5682b145328929.gif

P

抢救时间

≤5min

25

59

8.761

0.003

>5min

10

77

抢救地点

院内

23

54

7.067

0.005

院外

12

82

抢救半径

≤6m

26

35

28.593

0.000

>6m

9

101

气管插管

17

37

43.519

0.000

18

99

除颤

22

54

6.042

0.014

13

82

心源性疾病(病因)

20

41

8.127

0.004

15

95

胺碘酮用量

918.43±43.54

918.44±43.53

0.001

0.500

性别

27

98

0.875

0.436

9

38

脑源性疾病(病因)

是136

21

46

8.004

0.004

14

90

创伤性疾病(病因)

23

48

10.608

0.001

12

88

心脏骤停绝对时间过长

13

56

11.763

0.000

22

80

骤停到进行CPR时间过长


12

46

13.766

0.000

23

90

开始行气管插管时间过长


14

57

8.764

0.004

21

79

肾上腺素使用剂量过长


17

60

7.765

0.006

18

76

3 讨论

就我国整体情况而言,CPR成功率较低,观察本次研究CPR成功率亦可说明这一说法确切,因此,对影响CPR成功因素进行分析,有利于尽可能减少因人为因素所致的CPR失败发生[3]

观察影响CPR成功因素发现,多与抢救时间、抢救地点、抢救半径、气管插管、除颤、病因等因素密切相关。对其进行分析,心脏骤停10s后即会出现意识丧失等症状,且骤停到行CPR时间超过7.35min后,可导致患者呼吸障碍严重,致使组织细胞出现较大程度和范围的水肿、坏死,从而造成心肺复苏失败,提示不能因插管耽误心外按压,按压优先,同时缩短气管插管时间有利于人体气体交换机制恢复,减少患者机能损害程度,因此,需尽快在最短时间对患者进行CPR抢救。此外而抢救地点与抢救成功率密切相关,如在院内发生,其抢救率较高,分析其原因,多因院内医务工作者较多,能积极给予患者专业心肺复苏干预,挽救患者生命,观察抢救半径发现,抢救半径越小,CPR成功率越高,提示医务工作者应最大程度缩短抢救半径与急救反应时间,提升抢救成功率。另外积极予以患者气管插管,能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降低致死率。积极予以早期除颤干预,亦能显著改善心肌梗死诱发的室颤,帮助患者自主心律更快恢复,提升CPR成功率。而合并基础疾病亦为影响CPR成功的重要因素,从研究结果即可得知合并心源性疾病患者CPR抢救失败发生率更高,提示医务工作者为其进行CPR抢救时,应积极针对基础疾病治疗。鉴于上述分析,提示抢救医务人员应依据上述情况针对性予以干预,如积极气管插管、除颤等,最大程度提升急诊CPR成功率。

综上,急诊CPR成功率有待提升,而抢救时间、抢救地点、抢救半径、气管插管、除颤、病因均为影响CPR成功因素,提示抢救医务人员应依据上述情况针对性予以干预,如积极气管插管、除颤等,最大程度提升急诊CPR成功率。

参考文献:

[1]李宗浩.创建我国心肺复苏急救体系提升心脏呼吸骤停抢救成功率[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19,14(1):1-4.

[2]周明,何小军,郭伟等.2017年美国心脏协会关于成人基本生命支持和心肺复苏质量的重点更新——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和心血管急救指南更新[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7,26(12):1371-1373.

[3]徐胜勇,朱华栋,于学忠等.急诊科心肺复苏结局与肾上腺素用量关系的研究[J].中国急救医学,2019,39(6):538-5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