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泌尿系结石微创手术治疗的应用及发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1-03
/ 2

研究泌尿系结石微创手术治疗的应用及发展

饶伟

贵州省 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人民医院, 贵州 印江 555200


【摘要】目的:研究泌尿系结石微创手术治疗的应用及发展。方法:将2018年1月至2019年11月在本院接受诊治的98例泌尿系结石患者视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所选择的治疗方式划入参照组与微创组(n=49)。参照组实施大功率钬激光经皮肾镜取石术,微创组予以微创经皮肾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比较患者的手术指标、并发症及患者的一期结石取净率。结果:微创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住院时间均低于参照组,差距对照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患者的一期结石取净率为97.96%,参照组患者的一期结石取净率是83.67%,微创组的结石取净率较高(p<0.05)。微创组患者术后发生1例并发症,参照组患者术后发生7例并发症,微创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p<0.05)。结论:泌尿系结石微创手术治疗的效果较好,可缩短患者手术时间,提高结石清除率,预防患者并发症的发生,应用及发展价值较高。

【关键词】泌尿系结石;微创手术治疗


泌尿系结石为临床治疗中常见的疾病,肾脏、输尿管及膀胱等位置均有了能发生泌尿系结石。不同位置的结石,患者的临床症状也会有所差异,需要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对症治疗[1]。当前临床常用钬激光经皮肾经取石术治疗,尽管能够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但是手术中切口相对较大,患者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较高,术后恢复速度较慢[2]。随着现代医学研究的进步,微创技术逐渐在泌尿系结石患者治疗中得到应用。为了深入研究微创手术治疗泌尿系结石的效果,文章将在本院接受诊治的98例泌尿系结石患者视为研究对象,结合分组比较的结果论述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18年1月至2019年11月在本院接受诊治的98例泌尿系结石患者视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所选择的治疗方式划入参照组与微创组(n=49)。微创组男女占比是25:24,年龄范围是22-67岁,均龄是(35.63±4.64)岁。病程时间在3个月-3年之间,平均时长是(1.22±0.27)年。参照组男女占比是25:24,年龄范围是22-68岁,均龄是(35.92±4.33)岁。病程时间在2个月-3年之间,平均时长是(1.19±0.32)年。两组基线数据对比无显著差距,可以划入两组观察比较(p>0.05)。

1.2方法

微创组予以微创经皮肾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硬膜外麻醉或者气管插管全麻,取截石位。膀胱镜逆向留置5F外支架管。转变为俯卧位,常规消毒,建立人工肾积水。B超引导下穿刺,穿刺位置在肩胛下角线和第10、11级12根肋间腋后线中间。穿刺成功后,置入斑马导丝,而后逐步切开皮肤及组织,沿着筋膜扩张器实施通道扩张处理,建立经皮肾取石通道。使用Hawk气压弹道碎石机与肾镜实施碎石处理。使用逆行导管冲洗和灌注泵将碎石冲出,或者使用钳夹取出。术后导入6F双J管一根放入输尿管做支架引流。术后4d拍片查看患者是否存在残余结石。6F双J管一般在术后30d拔出。

参照组实施大功率钬激光经皮肾镜取石术,取石通道建立方式与微创组相同。应用50-60W功率的钬激光将结石击碎,逆行导管冲洗和灌注泵的高压水流将碎石冲出,或使用钳夹取出。术后为两组患者消炎、止血处理。

1.3评价标准

比较患者的手术指标、并发症及患者的一期结石取净率。

1.4统计学处理

SSPS 20.0为数据整理工具,t检验计量性数据,计数材料x2计算,p<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手术指标对比

微创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住院时间均低于参照组,差距对照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对比

组别

手术时间(min)

术中出血量(ml)

住院时间(d)

微创组(n=49)

73.45±5.47

80.15±9.18

6.75±1.16

参照组(n=49)

91.48±9.68

95.65±10.86

9.82±2.43

x2

12.03

11.14

5.75

p

0.000

0.000

0.000

2.2一期结石取净率比较

微创组患者一期结石取净48例,一期结石取净率为97.96%;参照组患者一期结石取净41例,一期结石取净率是83.67%。微创组的结石取净率较高(p<0.05)。

2.3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微创组患者术后发生1例并发症,参照组患者术后发生7例并发症,微创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组别

疼痛

感染

血尿

发生率

微创组(n=49)

1

0

0

2.04%

参照组(n=49)

4

2

1

14.29%

x2




6.15

p




0.000

3讨论

近年来泌尿系结石患者数量不断增加,患病率提高。泌尿系结石症状的发生,与患者个人的饮食结构、生活习惯等密切相关[3]。泌尿系结石患者年龄多在25-40岁之间,发病初期无显著症状[4]。但是病情一旦发作,患者会出现腰部疼痛、排尿困难及血尿等临床症状,生活质量受限明显。

当前临床治疗泌尿系结石的方式较多,大功率钬激光经皮肾镜取石术主要是使用大功率的钬激光将结石击碎,逆行导管冲洗和灌注泵的高压水流将碎石冲出,这种治疗方式下患者多切口较大,影响其术后恢复效果[5]。气压弹道碎石术为微创治疗技术,主要是将压缩的气体产生的能量驱动碎石机内的子弹体,子弹体冲击到碎石杆,将结石击碎,对患者粘膜的影响较小。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还需要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指导。比如多饮水能够增加尿量,促进患者体内矿物质、盐类物质的排出。适当运动则能够预防结石的发生。日常禁止憋尿,预防影响患者膀胱功能状态,致使尿液中物质在膀胱中聚集,进而诱发结石的形成。

本次临床研究的结果显示,微创组的结石取净率较高,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较短,患者术中的出血量较少。相较于钬激光碎石术,微创手术治疗方式下对患者身体的伤害相对较小,能够降低患者再次手术发生率,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与疼痛感受。微创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能够保证手术治疗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有助于泌尿系结石患者术后的快速恢复。

综上所述,泌尿系结石微创手术治疗的效果较好,可缩短患者手术时间,提高结石清除率,预防患者并发症的发生,应用及发展价值较高,建议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合理选择术式治疗。

参考文献

[1]谭良栋.体外冲击波碎石与外科手术治疗泌尿系结石的效果比较[J].基层医学论坛,2019,23(32):4718-4719.

[2]王大红.探讨泌尿系结石患者内镜手术与体外冲击波的治疗效果[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9,30(09):1058-1059.

[3]吴张海,朱从太,黄海涛,等.输尿管镜联合钬激光碎石取石术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对比观察[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9,26(14):27-28.

[4]李晖,刘毓.微创经皮肾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泌尿系结石的临床分析[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19,37(05):69-70.

[5]李丹丹.FTS在泌尿系结石手术中的应用效果观察及对炎症反应的影响[J].罕少疾病杂志,2019,26(02):72-73+81.

作者简介:饶伟(1989.07-),男,苗族,贵州印江人,本科学历,住院医师,研究方向:泌尿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