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规范化管理措施对静脉治疗护理质量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1-04
/ 2

探讨规范化管理措施对静脉治疗护理质量的影响

廖荣 冯锐 曾懿宣

凉山彝族自治州第二人民医院 四川 西昌 615600

摘要:目的:本次实验将针对静脉治疗患者实施规范化护理管理措施,提升护理治疗质量。

方法:实验选取了2019年1月~2019年12月需要实施静脉治疗的患者作为我们所研究的对象。通过回顾式分析,在征得患者同意的基础上,对数据信息进行搜寻,并开展随机分组调查。参与的患者共计78例,在分组上为随机分组,以公平性为开展前提。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则为规范化护理管理,分析护理结果。结果:从护理质量上看,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1%(2/39),对照组为10.3%(4/39),组间对比差异较为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此同时,在院内护理人员操作技能评价和理论知识评价上,观察组总分为(95.5±2.2)分,对照组则为(87.9±2.7)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规范化护理管理有助于提升静脉治疗的护理质量,有效地控制不良事件的发生,具有推广价值。

关键词:规范化管理措施;静脉治疗;护理质量


在临床治疗中,静脉治疗属于常见的一种方式,护理人员需要加强个人技能操作,降低由于人为因素引起的不良反应。与此同时,提出规范化护理管理有助于提升科室整体服务质量,提升患者满意度。实验选取了2019年1月~2019年12月需要实施静脉治疗的患者作为我们所研究的对象。通过回顾式分析,在征得患者同意的基础上,对数据信息进行搜寻,并开展随机分组调查。现报告如下。

1.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实验选取了2019年1月~2019年12月需要实施静脉治疗的患者作为我们所研究的对象。通过回顾式分析,在征得患者同意的基础上,对数据信息进行搜寻,并开展随机分组调查。参与的患者共计78例,在分组上为随机分组,以公平性为开展前提。其中,男性46例,女性32例,患者年龄在21-6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9.6±3.8)岁。所有患者在输液前登记一般资料,以便查阅和全面病情分析,组间对比上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则为规范化护理管理,首先要成立静脉治疗小组,确保科室成员积极的参与到规范化护理管理工作中,能够改进服务质量,并定期对小组成员进行专项培训,针对情况复杂的患者、静脉穿刺难度较大的病理做出应对方案。其次,增强人员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在给药、管道维护、感染控制等方面加强重视,从细节着手1】。此外,监督管理工作不容忽视,在发现问题后一定要及时上报,共同决定解决方案。最后,则是风险控制与预防,一定要从日常工作中总结经验、教训,有针对性的开展护理工作。

1.3 评价标准

本次实验需要对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进行统计。随后,则对护理人员的操作技能(60分)和理论知识(40分)进行院内检查,确保每位护理人员的工作能力达标。

1.4统计方法

对静脉输液治疗患者的护理结果进行讨论,以SPSS19.0专业计算软件为基础,确保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可靠性。在本次实验中,针对操作技能、理论知识进行计量统计,在不良反应发生率上则为计数统计,以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从护理质量上看,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1%(2/39),其中,包括1例导管脱落和1例药物外渗;对照组为10.3%(4/39),其中包括2例导管脱落、1例药物外渗和1例感染,组间对比差异较为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与此同时,在院内护理人员操作技能评价和理论知识评价上,观察组总分为(95.5±2.2)分,对照组则为(87.9±2.7)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如表1所示。

1 两组患者操作技能评价和理论知识评分结果统计(x±s,分)

组别

例数

操作技能

理论知识

总分

对照组

39

54.3±2.5

33.6±2.9

87.9±2.7

观察组

39

57.9±2.5

37.6±1.8

95.5±2.2

t

-

4.254

4.316

5.167

p

-

<0.05

<0.05

<0.05







3 讨论

现阶段,我国医疗服务质量不断提升,对医护人员的工作能力、工作态度也有了新的要求。静脉输液治疗作为常见的措施,必须保证其安全性,对患者负责。

规范化护理操作能够提升护理人员的工作责任感、服务意识和专业技能,从而更好地规范护理工作流程,落实护理操作,确保每项工作有序的开展。此外,在遇到问题的时候可以应用紧急方案进行调整,尽可能的减少对患者的创伤,减少护患矛盾。在成立静脉专项小组的时候,我们必须做好监督工作,如感染控制、管道维护、药物供给等,确保每个步骤是规范的、符合要求的。此外,工作的开展符合卫生部门的要求,在安全目标下实施给药、穿刺,完善管道管理、加强感染控制,以及护理人员自身职业防护体系的建立2】。在风险管理中,一定要针对患的情况进行不同等级的确认,做好沟通工作,着重观察等级高的患者的治疗反馈。最后,除了基础知识外,护理人员还要掌握血管超声、血管解剖、维护标准流程等方面的知识,不断强化自我技能3】

综上所述,采用规范化护理管理有助于提升静脉治疗的护理质量,有效地控制不良事件的发生,具有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葛修茹,赵艳艳,逯艳丽.传染科病房静脉输液治疗质量指标管理的应用实践[J].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17,3(9):164-167.

[2]张西嫔,吴红娟,张玄,肖海敏,刘红梅,张菁,张玉莲. 专业小组干预模式对静脉治疗质量改进的影响[J]. 护理实践与研究,2018,15(01):125-127.

[3]陈天飞,罗艳,陈兴苗,等.静脉治疗小组对全院不同层级护士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知晓率及护理质量的影响研究[J].中国社区医师,2017,33(36):157-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