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师开展药学指导对减少中药不良事件的影响价值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1-04
/ 2

中药师开展药学指导对减少中药不良事件的影响价值

祝芳

云南省 文山州医院 ,云南 文山 663009


【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中药师开展药学指导对减少中药不良事件的影响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9年7月-2020年4月所收治的122例中药治疗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中药师开展药学指导。护理后,对比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情况以及治疗有效率。 结果 护理后,对照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27.9%,显著高于于观察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8.2%;护理后,观察组患者治愈率为63.9%,总有效率为86.9%,对照组患者治愈率为47.5%,总有效率为63.9%,观察组患者的治愈率、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治愈率以及总有效率,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中药师开展药学指导对减少中药不良事件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药学指导;不良时间;临床药师;应用效果


中医是我国特有的治疗方式,有着悠久的历史,主要以研究人体生理、病理以及疾病诊断和防治为主[1],而中药在中医中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根据患者疾病具体原因对症用药,从根本上治疗患者。是药三分毒,中药也不例外,中药不良反应有毒性反应(急性、慢性以及特俗毒性反应)、过敏反应以及副作用[2],对患者生命质量造成一定影响,因此,我院对中药师开展药学指导对减少中药不良事件的影响价值进行了相关研究研究与分析,具体论述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9年7月-2020年4月所收治的122例中药治疗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例数均为61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临床资料上无明显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排出标准:(1)患严重心、脑、肾等急危重症者;(2)药物、手术等非中药治疗者;(3)不配合或拒绝中药治疗者。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措施,包括按照患者需求以及病情需求进行中药处方,按照用药使用说明书进行用药时间和用药量的指导等

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中药师开展药学指导,内容如下

(1)用药指导:严格按照药方为患者进行调配,告知患者以及其家属煎煮中药的具体方法,包括火力大小、药材放入顺序等,同时叮嘱患者以及其家属在用药过程中禁忌事项,并按时进行用药,尽量控制中药不良反应发生率;(2)建立完整的药历:对患者进行详细的望、闻、问、切,观察患者身体体征变化,询问患者过敏史以及用药史等相关疾病信息,并进行记录保存,同时根据患者实际治疗进程,对实际用药情况进行记录,确保用药的规范;(3)设立药学咨询台,对患者所咨询问题,使用简洁、易懂的语言表述,提高患者的理解度,促进医患关系良好的发展,不仅能解决患者所疑惑问题,还能有效的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4)加强中药不良反应监控:时常对患者进行随访,对患者用药情况以及身体反应做到全面的了解掌控,如出现中药不良反应,及时制定相对应的治疗措施或处理办法,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提高患者用药安全性。

1.3判定标准

对比两组患者的治愈率、总有效率以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治疗效果评价标准:治愈:疾病临床症状消失,可恢复正常生活;有效:疾病临床症状有所缓解,能做基本的工作;无效:疾病临床症状无改善并有恶化的趋势。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1.0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表示,使用X2进行校检;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1.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情况

护理后,对照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27.9%,显著高于于观察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8.2%,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情况

组别

例数(n)

毒性反应(n)

过敏反应(n)

副作用(n)

不良事件发生率(%)

对照组

61

4

8

5

27.9

观察组

61

1

3

1

8.2

X2


1.371

2.473

1.675

1.744

P值


<0.05

<0.05

<0.05

<0.05

2.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情况对比。

护理后,观察组患者治愈率为63.9%,总有效率为86.9%。数据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患者治愈率为47.5%,总有效率为63.9%。数据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愈率、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治愈率以及总有效率。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组别

例数

治愈(n/%)

有效(n/%)

无效(n/%)

治愈率(n/%)

总有效率(n/%)

观察组

61

39(63.9)

14(23.9)

8(13.1)

39(63.9)

53(86.9)

对照组

61

29(47.5)

10(16.4)

22(36.1)

29(47.5)

39(63.9)

X²值


3.264

4.672

3.149

3.855

4.337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1. 讨论

随着我国近年来对中医学越来越重视,中药治疗方式普遍应用,导致中药治疗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逐渐增加,如何控制或降低中药不良反应成为了人们关注的重点。中药不良反应发生因素很多,如药材品种繁多、用药剂量过大、中药不纯或受到污染、用药不当或药不对症等[3]。中药治病的特点是辨证施治,对症下药,因此,用中药一定要以中药基本理论为指导,对病人的病症要作出正确的诊断,才能合理的对症下药。在用药过程中要注意观察病人的体质,了解中药反应史。严格掌握中药的用量,用法等,同时实施中药不良反应监控及药学服务,提高中药不良反应宣传力度,加强人们自我保护意识,用以降低中药不良反应发生率,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

综上所述,中药师开展药学指导对减少中药不良事件的应用效果显著,对中药治疗的患者具有重要意义,不仅能有效降低中药毒性反应、过敏反应等不良事件发生率,还能显著提高临床治疗疗效,从而使患者生命质量得到进一步保障,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段旭静.中药师开展药学指导减少中药不良事件的效果及价值评价[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20,18(02):163-164.

[2]焦方霞.中药师开展药学指导减少中药不良事件的效果及价值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7,11(14):190-191.

[3]周宝玉,虞文妹.中药师开展药学指导对减少中药不良事件的影响价值[C].国际数字医学会,2017: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