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对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患者焦虑情绪影响的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1-04
/ 2

护理干预对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患者焦虑情绪影响的分析

吴丹

成都市第四人民医院中心治疗室 四川成都 610000

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患者焦虑情绪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4月至2020年1月接受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的86例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心理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护理对患者焦虑情绪的影响。结果:护理前,两组HAMA评分均较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HAMA评分和护理前相比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能有效缓解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患者的焦虑情绪,有利于营造良好的护患关系,对提高治疗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护理干预;无抽搐电休克;焦虑;影响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是临床治疗精神性疾病的常用方式,由传统电休克治疗改良而来,安全性较高,且效果明显。但多数患者对于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存在一定的抗拒心理,可能发生恐惧、焦虑等不良情绪,严重影响了治疗的效果[1]。因此,应当为接受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的患者提供全面的护理服务,从而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保证治疗效果[2]。本次研究对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选取我院2019年4月至2020年1月接受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的86例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中对精神分裂症、分裂型精神病的诊断标准。所有患者及家属均对研究知情,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合并严重脏器功能障碍、认知障碍、药物或酒精成瘾等患者。两组基本资料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如下表1:





表1 两组基本资料对比

组别

例数

男性[n(%)]

女性[n(%)]

年龄(岁)

平均年龄(岁,5fa1fcde360f5_html_57636863a95004d3.gif

病程(年)

平均病程(年,5fa1fcde360f5_html_57636863a95004d3.gif

观察组

43

22(51.16)

21(48.84)

13-58

41.42±7.44

1-10

4.16±1.43

对照组

43

24(55.81)

19(44.19)

16-54

40.82±7.19

1-11

4.05±1.55

X2/t

/

0.187

0.380

0.342

P

/

0.665

0.352

0.367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如生命体征监测、输液护理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干预,具体方法如下:护理人员在治疗前应叮嘱患者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的内容、重要性及安全性,耐心解答患者的疑问,尽量满足患者的合理需求,从而营造良好的护患关系,使患者产生信任感,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对于缺乏治疗信心的患者,护理人员可以通过成功的治疗案例树立患者的自信心,转移患者对治疗的注意力,使患者能主动参与到治疗机护理中,树立患者的自信心。此外,护理人员还应当对患者家属进行健康教育,为患者营造家庭支持,使家属能为患者提供心理支持,保证患者能以最好的身心状态面对护理及治疗。

1.3观察指标

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分别在护理前、护理后对患者进行评价,量表满分56分,29分及以上为严重焦虑,21分及以上肯定有明显焦虑,14分及以上肯定有焦虑,7分以上可能有焦虑,低于7分没有焦虑症状。

1.4统计学分析

通过SPSS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若P<0.05,则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


  1. 结果

护理前,两组HAMA评分均较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HAMA评分和护理前相比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下表2所示:

表2两组HAMA评分对比(分,5fa1fcde360f5_html_57636863a95004d3.gif

组别

例数

护理前

护理后

t

P

观察组

43

27.41±5.41

13.40±3.48

14.282

0.000

对照组

43

26.89±5.58

17.62±4.43

8.532

0.000

t

/

0.439

4.912

/

/

P

/

0.331

0.000

/

/


  1. 讨论

电休克治疗是临床精神科的重要手段之一,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和传统电休克治疗相比,具有安全性高、副作用小、适应性强等优势。但由于多数患者对电休克治疗的了解较少,在治疗前容易恐惧、焦虑等负面情绪,可能对治疗产生抗拒心理,不仅影响了治疗的效果,甚至会引发护患纠纷[3]。因此,临床中应根据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患者的特点,重点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缓解患者的负面情绪,从而保证电休克治疗的效果。

本次研究显示,护理前,两组HAMA评分均较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HAMA评分和护理前相比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理护理干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重点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建立了有效的护患沟通渠道,有利于营造良好的护患关系,保证了护理的有序性。同时,通过对患者家属的健康教育,取得了家属的信任与帮助,为患者提供了良好的心理支持,进一步缓解了治疗前患者的焦虑状态[4,5]

综上所述,心理护理干预能有效缓解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患者的焦虑情绪,有利于营造良好的护患关系,对提高治疗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管志恒.人性化护理对抑郁症患者实施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的影响[J].临床研究,2020,28(2):163-164.

[2]牛艳,杜娟.优质护理对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的抑郁症患者的影响[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19,46(3):545-547.

[3] 孟春燕. 全程护理干预对无抽搐电休克治疗重度抑郁发作患者的影响[J]. 齐鲁护理杂志, 2018, 024(007):77-79.

[4] 陶彩霞. 健康教育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3, 019(011):1312-1314.

[5] 刘琳. 分析心理护理干预、无抽搐电休克治疗(MECT)联用对难治性抑郁症患者疗效及依从性的影响[J]. 中国医药指南, 2019, 017(018):248-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