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巢式护理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1-04
/ 2

鸟巢式护理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杨涵涵

成都市新都区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 四川成都 610500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鸟巢式护理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9年05月--2020年01月我科收治的98例新生儿随机分成常规组(常规护理)、研究组(鸟巢式护理),各49例。结果:研究组体质量增长速度、体温波动幅度、血氧饱和度、睡眠时长、出暖箱时间均优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少于常规组(p<0.05)。结论:鸟巢式护理有助于新生儿预后改善,促使其良好发育、成长。

【关键词】鸟巢式护理;新生儿;应用效果

新生儿从宫内到宫外生活,生理方面发生急剧的变化,此时期适应性差,抵抗力低,病死率高[1]。基于此,积极探索一种更加高效安全的护理模式来帮助新生儿提高生存质量,显得很有必要。鸟巢式护理模式是现阶段临床中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备受临床青睐且应用十分广泛,主要通过模拟胎儿在宫内的环境来改善新生儿预后[2]。本研究为了探讨鸟巢式护理效果,特此对98例新生儿进行了对照分析,以供临床参考。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观察对象为2019年05月--2020年01月我科收治的98例新生儿。本研究符合《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相关要求。入组标准:知情同意;孕妇无心脑血管疾病、精神系统疾病,肝肾功能正常。排除标准:先天性疾病;存在严重并发症的新生儿。根据双盲随机对照原则,予以分组探讨,其中一组名为常规组,另一组名为研究组。每个小组分别49例。研究组包括26例男性和23例女性,胎龄38-42周,均龄(40.5±1.7)周。常规组包括27例男性和22例女性,胎龄39-42周,均龄(40.8±1.9)周。各组基础资料经临床统计学检验,结果P值>0.05。

1.2方法

给予常规组49例新生儿常规护理:将其放入温箱之中,在新生儿的头颈部下垫一个长方形的柔软小毛巾,抬高床板30°,使新生儿头部略微向后伸展,根据医师嘱咐,为新生儿鼻饲配方奶或者是按时按量喂养,详细观察并记录新生儿进奶量,每日按时测量新生儿体重、身高、体温,并持续监测其心率、血氧饱和度、呼吸。

给予研究组49例新生儿鸟巢式护理,所有操作基于常规护理之上,即:选取带有动画图案的纯棉被,将之制作成为“鸟巢”,呈椭圆形,要求大小适宜、柔软适中,然后利用暖箱将“鸟巢”预热到33℃。让新生儿的四肢略微弯曲,使其保持侧卧位,布卷紧密的贴紧新生儿臀部、背部,顺着新生儿头部、四肢环绕一圈,合理调整护圈大小,包裹的松紧程度适宜。以新生儿体重、身高变化,对暖箱的光照亮度、温度给予合理调节,使用柔和的光线,以免新生儿眼睛被灼伤,按时做好消毒工作,每日清洁新生儿皮肤,涂抹护臀霜,确保其全身干燥、干净,每次鼻饲营养之后或者是喂养之后,清洁其口鼻,确保新生儿能够顺畅呼吸。

1.3观察指标

详细观察并准确记录每位新生儿的体质量增长速度、体温波动幅度、血氧饱和度、睡眠时长、出暖箱时间;同时观察新生儿有无皮肤破溃、喂养不耐受、硬肿等并发症。

1.4数据统计处理

汇总并分析观察主体的研究数据,并利用SPSS22.0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用均数±标准差(x±s)表达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并用t检验;用例数或构成比(%)表达计数资料或等级资料并用卡方检验。检验水准α设置为0.05,当P值<0.05时,说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观察指标对比见表2

表2 两组观察指标对比

小组

病例

体质量增长速度(g/d)

体温波动幅度(℃)

血氧饱和度(%)

睡眠时长(h/d)

出暖箱时间(h)

研究组

49

11.3±0.6

0.2±0.1

95.4±1.5

19.9±0.7

12.3±2.3

常规组

49

6.6±0.3

0.5±0.2

90.4±1.7

15.4±1.2

18.4±1.7

t

-

20.894

13.115

9.709

9.034

8.411

p

-

<0.05

<0.05

<0.05

<0.05

<0.05

2.2两组并发症对比见表2

表2 两组并发症对比

小组

病例

皮肤破溃

喂养不耐受

硬肿

总计

研究组

49

1

1

0

2(4.08%)

常规组

49

3

4

2

9(18.37%)

X2

-




9.681

p

-




<0.05

3.讨论

经临床证实,宫内胎儿的生理体位是婴儿感到最安全、最舒适的一种体位。而鸟巢式护理就是通过模仿这种生理体位来达到改善新生儿预后的目的,不仅具有抚摸、固定体位的效果,而且还可以减轻胎儿脱离母体之后的不良情绪,消除惊跳反应,促使其早日适应宫外环境,进而更好的健康成长。

临床诸多报道证实了鸟巢式护理具有十分突出的优势[3]。犹如“人造子宫”的“鸟巢”,让新生儿缱绻其中,使其头面部、四肢躯干与柔软的绒布紧密接触,可促使其产生吸吮动作,进而增强口腔满足感,提高进奶量。鸟巢式护理可刺激新生儿分泌胃酸,加强肠胃消化、吸收,同时还可以协调内分泌与中枢神经,加快分泌垂体激素,从而对新生儿的生长发育给予良好调控[4,6]。本研究对照分析,发现鸟巢式护理可迅速提高新生儿血氧饱和度、体质量增长速度,稳定体温,延长每日睡眠时长,早日出暖箱;与此同时,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更低,与常规组差异显著(p<0.05)。充分证实了鸟巢式护理的有效性、安全性。

总而言之,鸟巢式护理模式值得临床作为新生儿的首选护理模式,可显著改善其预后,促使其良好发育、成长。

参考文献:

[1] 兰蓝. 鸟巢式护理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4, 16(005):700-702.

[2] 裴小瑜. 新生儿护理工作中鸟巢式护理干预的具体措施及效果分析[J]. 中国实用医药, 2015(11):256-257.

[3] 黄夏纯, 成丽琼, 严素芬. 新生儿护理中鸟巢式护理模式的临床效果探析[J].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7, 030(023):3576-3577.

[4] 刘惠敏, 王杰. 鸟巢式护理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C]// 河南省儿科学术年会. 2015.

[5] 郑丽萍. 对接受发展性照顾的早产儿施行鸟巢式护理与抚触式护理的效果对比[J]. 当代医药论丛, 2015, 000(014):159-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