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娩产妇的院前抢救和护理配合体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1-04
/ 2


分娩产妇的院前抢救和护理配合体会

徐建梅

云南省镇康县人民医院, 云南 镇康 677700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分娩产妇的院前抢救和护理配合体会。方法:研究人员在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期间,对收治的分娩产妇当中选择出3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主要分析内容为分娩产妇的院前抢救以及整个护理过程。结果:30例分娩产妇均经过院前抢救均实现的安全抵达医院,在护理配合下,完成了顺利分娩。结论:医护人员需要在出诊之前落实好药品、医疗设备仪器、救护车以及出诊人员等准备工作,提高分娩产妇抢救的有效成功率。这就要求了护理人员需要有着熟练的抢救技能,扎实的抢救知识,保证开展针对性的有效护理,实现分娩产妇的顺利分娩,得到珍贵的抢救时间。

关键分娩产妇;院前抢救;护理配合;体会

分娩产妇往往由于一系列外界因素导致其自身并不能及时的住院观察,导致院外分娩发生。院外分娩有很高的危险性,如果不能及时处理,很有可能会威胁产妇以及胎儿的生命安全[1]。现列举30例分娩产妇进行回顾性讨论。具体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研究人员在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期间,对收治的分娩产妇当中选择出3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分娩产妇中,年龄为21.52-42.69岁,平均年龄(28.26±3.69)岁。其中,初产妇11例,经产妇19例;平均孕周为:35.26±3.69周;救护车到达孕妇院外分娩现场,已经有9例胎儿部分娩,10例胎盘以及胎儿均娩出,5例现场医护协助娩出,6例救护车上分娩。观察分娩产妇自身的会阴裂伤,其中有22例分娩产妇没有出现裂伤,其余8例分娩产妇均存在不同程度的会阴裂伤。

1.2方法

1.2.1出车前准备

急救车上需要配备好气管插管、输液器、输血器、人工呼吸器、氧气袋、氧气瓶等常用的医疗器械,同时还需要保证急救药物的齐全配置,例如:产妇婴儿的用品、静脉留置针、会阴切开包缝合包、胎心监护仪、新生儿急救箱、新生儿包被以及一次性产包等。在出车前需要保证车辆自己车内配备物品的全面消毒,避免细菌感染,导致后续的抢救过程出现失误。出诊医护人员需要有着扎实的产科知识基础,在接到急救电话后的三分钟内赶到救护车处。

1.2.2产妇的急救和护理

医护人员到达现场之后,首先观察分娩产妇的实际情况,充分的观察分娩场地的周遭情况。将分娩产妇以及婴儿放置在光线较好、空气流通较好的担架或者床上。产科医生观察好分娩孕妇的情况之后,询问具体信息,实施接生、剪断脐带、娩出胎盘等相关操作。护理人员需要在手术旁边密切关注分娩产妇的实际情况,一旦其自身的生命体征出现异常情况,及时告知身边的产科医生。

如果分娩产妇的血压<100>,同时伴随着脉博较弱、出血量较大的情况,需要立即给予分娩产妇注射缩宫素20 U,同时给予分娩产妇面罩吸氧。在建立静脉通道后保证其静脉通道通畅的同时,给分娩产妇静脉滴注血浆以及急救药物。同时护理人员需要观察分娩产妇的面色、阴道流血以及血压等情况。

针对一些存在负面情绪的分娩产妇,护理人员可以通过简单的沟通交流,转移分娩产妇对于分娩的痛感,同时,给予分娩产妇心理安慰。心理干预措施有效减少分娩产妇的紧张感以及恐惧感,用平和的情绪迎接新生命的到来,避免由于紧张以及恐惧导致子宫收缩乏力,进一步造成产后大出血。

1.2.3新生儿的急救和护理

医护人员到达分娩产妇分娩现场之后,需要儿科医生根据自身的经验以及检测数据显示,判断已娩出新生儿的身体状况。及时与分娩产妇进行沟通交流,掌握其分娩新生儿的胎龄。如果新生儿的胎龄足月,根据其自身的皮肤红润光泽、肌张力以及哭声可以初步判断新生儿的健康状态。产科医生在断脐、结扎脐带操作之后,还需要对新生儿进行有效的简单处理。护理人员需要使用已经消毒过后的纱布,轻轻的擦洗新生儿身体上的血迹,保证新生儿身体的相对洁净。同时把已经温热加工之后的婴儿被包裹婴儿。

如果新生儿的四肢皮肤青紫、哭声微弱,同时伴随着口鼻腔内有分泌物的时候,护理人员需要立即使用吸痰管,有效清理新生儿的口鼻腔内分泌物,保证呼吸道通畅,减少新生儿由于呼吸道堵塞而出现窒息情况。此时,护理人员需要保证新生儿的四肢肤色恢复正常、哭声响亮,同时经过检测其心率100次每分钟。这个时候,护理人员才可以把已经温热加工之后的婴儿被包裹婴儿。如果新生儿存在的不足月的情况,此时还需要在新生儿身边放置多余的热水袋,保证新生儿的体温,同时避免热水袋过热导致新生儿烫伤。

2讨论

院外分娩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分娩产妇对于临产先兆没有足够正确的认识,其自身没有重视产前检查的意义,导致在产前并没有开展足够的准备工作,所以出现了急产或者意外分娩现象[2]。急产或者意外分娩一旦发生,就有很危机的情况,如果不妥善处理,很有可能会威胁到产妇和婴儿生命安全[3]。抢救人员需要在接到通知之后,立即赶到分娩产妇的分娩场所,及时开展对应的抢救措施,最大限度的保证母婴生命安全。这就要求医护人员自身有着高超的专业技能,同时有着高尚的道德情操。在对分娩产妇进行院前抢救的过程中,需要保证分娩现场的无菌操作,避免感染危险,减少分娩产妇的感染并发症的发生。

结合此次回顾性研究的具体结果,可以知道医护人员需要在出诊之前落实好准备工作,保证药品、医疗设备仪器、救护车以及出诊人员的配备情况,保证自身抢救以及护理工作的质量,更好的提高对应分娩产妇抢救的有效成功率。护理人员需要有着熟练的抢救技能,扎实的抢救知识,有效保证开展针对性的有效护理,实现分娩产妇的顺利分娩。

综上所述,分娩产妇的院前抢救和护理配合对于院外分娩孕妇的顺利分娩率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价值,院前抢救和护理配合的标准化、针对化处理可以减低分娩产妇的生产危险程度,有效保证新生儿的成功抢救。

参考文献

[1]温竹.产妇镇痛分娩的助产护理配合措施研究[J].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2019,6(28):144.

[2]张娟,南海琼.临床护理路径在阴道分娩产后出血产妇抢救中的临床应用[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6,1(27):192-193.

[3]易海莲,文艳林,陈冬梅,秦盛华.28例意外分娩产妇的院前抢救和护理配合体会[J].现代医学,2014,42(05):570-5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