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口造口皮肤黏膜分离联合伤口处理对患者难愈型伤口的效果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1-04
/ 2

伤口造口皮肤黏膜分离联合伤口处理对患者难愈型伤口的效果观察

余敏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湖北,武汉 430030

【摘要】目的:探讨伤口造口皮肤黏膜分离联合伤口处理对患者难愈型伤口的效果观察。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肠造口患者60例,通过电脑随机分组方法将纳入对象随机分为2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伤口处理方法,在此基础上,笔者对观察组实施造口及伤口皮肤粘膜分离处理。比较两组并发症及伤口愈合情况。结果:经过比较发现在伤口愈合指标上,两组渗出液量、拆除缝线及伤口愈合时间等对比较差异显著,二者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在并发症上,对照组发生率33.33%,观察组发生率为10.0%,二者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伤口造口皮肤黏膜分离联合伤口处理对患者愈合的效果显著,即可减少患者各种并发症,并加速其伤口愈合,因此值得应用推广。

【关键词】伤口造口;皮肤黏膜分离;伤口处理;伤口愈合

在肠造口手术后,造口皮肤粘膜分离是一种早期常见并发症,其是皮肤愈合不良的主要表现,指的是腹壁缝合处皮肤与肠造口处肠黏膜等发生分离1】。由于造口处有肠内容物持续不断的排出,一旦护理不佳,则极易发生一系列并发症,如感染等,从而对患者的伤口愈合产生不利影响2-3。选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肠造口患者60例,将其随机分为2组,各30例,即对伤口造口皮肤黏膜分离联合伤口处理对患者愈合的效果做了探讨,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肠造口患者60例,将其随机分为2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为21-64岁,平均年龄为(54.7±5.8)岁,回肠造口12例,结肠造口18例。观察组男19例,女11例,年龄为22-65岁,平均年龄为(55.4±4.9)岁。回肠造口14例,结肠造口16例。两组基础临床资料对比差异不显著,二者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包括观察排泄情况、饮食指导、对造口周围皮肤予以严密观察、定时更换湿性敷料和造口袋。基于此观察组实施造口及伤口处理,具体为:(1)伤口处理。对造口皮肤粘膜采用浸湿生理盐水的无菌棉球进行清洗,以对伤口具体情况进行判断,伤口处分离后可见新鲜肉芽组织,选择合适的湿性敷料,根据伤口大小情况,对藻酸盐银敷料继续合理裁剪,并对伤口进行填充,注意定时更换,2-3d/次,注意消毒剂具有刺激性,因此不可用消毒剂清洗伤口,以防对肉芽组织的生长造成破坏。对辅料采用透明膜固定,覆盖伤口周缘2-3cm。(2)造口护理。根据伤口外口的形状,对填塞敷料进行裁剪,避免肠内排泄物粪水反流,采用防漏膏涂抹在造口边缘,以防污染物反流。如果患者造口回缩或平坦,需采用腰带固定,并下压周围皮肤,以稍偏紧调整要滴啊松紧度,但对腹式呼吸不存在影响。注意及时清理造口袋内污染物,避免伤口内过多渗进。如果患者发生渗漏,则需立即进行更换,如果伴有造口皮肤黏膜分离,且造口乳头与周围皮肤相比较高,则需对患者使用增强型造口袋,以解决上述问题。(3)及时扩肛。在扩肛时,将石蜡油涂抹在食指指套上,注意轻柔扩肛,首先扩肛门口,之后向造口内慢慢深入2-3cm,3-5次/min,1次/d。待肛门内一小指可轻松自如进入后,在对扩肛手指直径予以缓慢增加,并改小指为中指或食指。(4)心理护理。在造口初期,由于患者不适应,且分离黏膜时患者会出现一些负性心理,此时则需将相关的知识告知患者,消除其负性心理,并使其积极配合处理,以加速伤口愈合4-5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并发症及伤口愈合情况(包括渗出液量、拆除缝线及伤口愈合时间等)。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2.0进行数据处理。t值用于文中检验计量资料,卡方用于文中检验计数资料,以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1. 结果

2.1两组伤口愈合指标对比

在伤口愈合指标上,两组渗出液量、拆除缝线及伤口愈合时间等对比差异显著,二者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表1两组伤口愈合指标对比(5fa25815e332c_html_7dbb4b1e0e318156.gif

组别

例数

渗出液量(mL)

拆线缝线时间(d)

伤口愈合时间(d)

观察组

30

30.8±12.3*

5.1±2.2*

7.1±1.4*

对照组

30

50.4±15.7

7.8±2.6

10.3±1.8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2.2两组并发症情况对比

在并发症上,对照组发生率33.33%,观察组发生率为10.0%,二者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2。

表2两组并发症情况对比[例(%)]

组别

例数

造口狭窄

排便异常

感染

发生率(%)

观察组

30

1(3.33)

1(3.33)

1(3.33)

3(10.0%)*

对照组

30

3(10.0)

3(10.0)

4(13.33)

10(33.33%)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1. 讨论

在腹部张力过高时建设造口,则极易发生造口皮肤黏膜分离,而造口黏膜感染、缝线脱落、局部缺血坏死等属于常见原因。特别是术后48小时内,造口发生坏死的概率较高,以肠管黏膜颜色改变、无光泽,出现灰色或黑色等为主要临床表现,更容易发生在单腔造口中6。由于结肠中末端血管侧枝较少,多为直血管,其供血范围在1-2cm一下,所以发生坏死几率高,由于肠管坏死范围小,且待肠组织糜烂、液化后,可将坏死组织清除。一旦坏死超过腹膜,则需对患者立即实施手术治疗。而在护理中,采用粘贴性造口袋游以及保湿性敷料,可有效防止伤口感染等并发症,且及时处理伤口,可有效减少渗液,并为伤口愈合提供良好条件,从而促进其伤口愈合。本文的研究中,在伤口愈合指标上,两组渗出液量、拆除缝线及伤口愈合时间等对比差异显著,二者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在并发症上,对照组发生率33.33%,观察组发生率为10.0%,二者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因此可见,伤口造口皮肤黏膜分离联合伤口处理对患者愈合具有积极作用价值和意义。

综上所述,伤口造口皮肤黏膜分离联合伤口处理对患者愈合的效果显著,即可减少患者各种并发症,并加速其伤口愈合,因此值得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1]洪小芳,谢玲女,蒋丽丽.造口皮肤黏膜分离患者的伤口护理实践[J].中华护理教育,2018,15(05):376-378

[2]卫莉,张玉姬,邹其云,赵瑞.宫颈鳞癌直肠阴道瘘伴腹水行结肠造口的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5,30(03):251-253

[3]瞿海红,周花仙,朱丽君.肠造口术后皮肤黏膜深度分离使用亲水银敷料的效果[J].上海护理,2014,14(05):56-58

[4]陈秀君.藻酸盐银离子敷料治疗重度肠造口皮肤黏膜分离的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18):1710-1712

[5]黄漫容,曾讯,吴少云,李敏宜,郭少云.伤口床准备及二期缝合处理造口皮肤黏膜深部分离的效果观察[J].护理学报,2012,19(16):38-40

[6]焦绪平.26例肠造口皮肤黏膜分离患者的护理[J].当代护士(上旬刊),2016(04):5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