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苯酞软胶囊并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塞的临床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1-05
/ 2

丁苯酞软胶囊并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塞的临床研究

张少禹

兰州市西固区人民医院 甘肃兰州 730060

【摘 要】目的:研究急性脑梗塞治疗中丁苯酞软胶囊并阿司匹林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本院2018年4月-2019年12月期间收治的77例急性脑梗塞患者作为观察样本,依据双盲法完成分组,对照组为38例,实验组为39例。给予对照组阿司匹林+奥扎格雷钠,给予实验组阿司匹林+丁苯酞软胶囊,需比较的两项为临床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2组间所行比较,实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远比对照组高,即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组间差异不显著,即P>0.05。结论:丁苯酞软胶囊并阿司匹林治疗方案在急性脑梗塞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良好,安全性高,值得作为首选而广泛应用于临床。

【关键词】急性脑梗塞;阿司匹林;丁苯酞软胶囊

急性脑梗塞属于老年群体常见病和多发病,其疾病特征主要为发病率、致残率、致死率高。调查资料显示,随着近年来愈发明显的老龄化趋势,本病的患病率呈现逐年升高的趋势,其会严重威胁到广大患者的生活质量、生命健康[1]。以往临床常用阿司匹林为患者进行治疗,但难以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丁苯酞软胶囊可有效保护缺血性脑损伤,具有效果显著,安全可靠的优点。本文收集本院2018年4月-2019年12月期间收治的77例急性脑梗塞患者作为观察样本,现对具体过程作以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收集本院2018年4月-2019年12月期间收治的77例急性脑梗塞患者作为观察样本,依据双盲法完成分组,对照组为38例,男性患者为18例,女性患者为20例,患者的年龄在47-78岁内,均值为(64.9±3.6)岁;实验组为39例,男性患者为20例,女性患者为19例,患者的年龄在48-79岁内,均值为(65.2±3.7)岁。2个组间展开基本资料的对比后,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可给予此次比较。

    1. 方法

入院后2组均进行常规治疗,纠正水、电解质紊乱,控制血压、血糖稳定,调整血脂。对照组:奥扎格雷钠80mg+生理盐水250ml行静脉滴注,1d为2次;口服阿司匹林,100mg/次,1d为2次。实验组:阿司匹林服用方法、剂量与对照组相同,在此基础上口服丁苯酞软胶囊,200mg/次,1d为3次。2组的1个疗程均为2周,均治疗1个疗程的时间。

    1. 观察指标

治疗期间观察2组病例有无出现腹部不适、呕吐、发热等不良反应,评定临床治疗效果,其中临床症状全部消失,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降低>45%,血小板聚集率降低>50%,此视为显效;临床症状有所缓解,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降低介于18%-45%内,血小板聚集率降低介于25%-50%内,此视为有效;临床症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血小板聚集率相较于治疗前无任何改变或病情加重化,此视为无效[2]

    1. 统计学评析

处理相关数据时用的为统计学软件SPSS22.0,计数资料给予表示时用的为百分率(%),行对比时予以x2检验,P<0.05的情况出现,代表具备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相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

实验组与对照组行比较项为治疗总有效率,其中前组的比后组的高,数据差异为P<0.05,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 1 相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n(%)]

组别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对照组(n=38)

16(42.1)

12(31.6)

10(26.3)

28(73.7)

实验组(n=39)

20(51.3)

17(43.6)

2(5.1)

37(94.9)

x2




6.5676

P




0.0103

2.2 相比较2组的不良反应

对照组同实验组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展开对比后未见数据差异明显,P>0.05,不存在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 2 相比较2组的不良反应[n(%)]

组别

呕吐

腹部不适

发热

不良反应

对照组(n=38)

1(2.6)

2(13.2)

3(7.9)

6(15.8)

实验组(n=39)

1(2.6)

2(5.1)

2(5.1)

5(12.8)

x2




0.1386

P




0.7097

3 讨论

急性脑梗死作为患病率较高的脑血管疾病之一,其具有着复杂的病理生理过程,血液黏度增高、脑动脉硬化、血小板聚集等都是导致本病发生、发展的主要因素。绝大多数患者会有后遗症出现,从而极大的影响生存质量和预后[3]

阿司匹林作为常用的一种抗血小板药物,其是环氧酶抑制剂之一,其可对血小板环氧酶进行不可逆的抑制,将血栓素A2形成减少,发挥抗血栓和抗血小板凝集的效果[4]。丁苯酞软胶囊是具有多作用靶点的新型药物,本品可对内皮细胞功能进行有效改善,促使脑血管内皮PGI2及一氧化氮水平明显增加,同时将细胞中钙离子浓度降低,抑制谷氨酸释放。除此之外,本品具有良好的抗氧化功效,可将自由基清除,同时提升抗氧化酶活性,对花生四烯酸生成进行明显减少,抗缺血效应显著,通过对脑微循环进行改善的方式促使脑部血流量增加,重建新的侧支循环,缓解脑水肿程度,将梗死面积缩小,改善和恢复神经功能[5]。上述两药联合有利于对血小板聚集进行更好的抑制,降低炎症水平,改善血液流变学及预后,且药物副作用小,安全性高。

此次研究中,实验组比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显示为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比较上,显示为P>0.05。从而表明,丁苯酞软胶囊并阿司匹林治疗方案在急性脑梗塞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良好,安全性高,值得作为首选而广泛应用于临床。

参考文献

[1] 盛春平,段红云.阿司匹林联合丁苯酞软胶囊治疗急性脑梗塞的临床疗效评价[J].家庭医药,2019,(2):83.

[2] 贺莉花,马宝情.丁苯酞软胶囊联合阿司匹林应用于急性脑梗塞治疗中的效果[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8,3(21):30-31.

[3] 邹湉,凌秋平.阿司匹林联合丁苯酞软胶囊治疗急性脑梗塞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医学工程,2016,24(9):70-72.

[4] 王彩红,栾松,王晶, 等.丁苯酞软胶囊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观察[J].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8,28(9):519-520.

[5]周高雅,胡治平.丁苯酞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sICAM-1水平的影响及临床疗效观察[J].中南医学科学杂志,2019,40(3):260-262,2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