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适应生物反馈联合穴位敷贴治疗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疗效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1-05
/ 3

自适应生物反馈联合穴位敷贴治疗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疗效观察

祝芳

永康市第一人民医院 浙江省 永康市 321300

【摘要】目的:评价功能性便秘患者采取自适应生物反馈联合穴位敷贴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遴选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我院消化内科门诊及住院功能性便秘患者120例,通过数字随机表法将患者分为A组(自适应生物反馈治疗组)、B组(穴位敷贴组)、C组(自适应生物反馈联合穴位敷贴治疗组)及D组(对照组),经1个疗程治疗后对比四组患者临床疗效与便秘症状评分情况。结果:C组患者治疗后治疗总有效率相比A组、B组、D组患者明显更高(P<0.05);A组、B组治疗后治疗总有效率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C组患者治疗后便秘临床症状评分相比A组、B组、D组患者明显更低(P<0.05)。结论:自适应性生物反馈疗法与穴位敷贴疗法联用治疗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疗效明确、快速,该疗法可有效改善患者便秘症状,具有临床推广与实践价值。

关键词】自适应生物反馈;穴位敷贴;功能性便秘;临床疗效

功能性便秘(functional constipation,FC)是临床常见的一类消化系疾病,本病患者临床上主要表现包括排便频次减少、排便困难、大便性状改变等[1]。当前我国FC患病率在4%~6%左右,且患者多见为中老年患者。随着当前该病患病率的不断升高,临床对该病的重视与关注程度也在不断升高。针对本病患者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治疗干预对于改善患者症状与预后具有积极意义[2-3]。针对本病的西医治疗多采用刺激性、渗透性、胃肠动力以及粪便软化剂等进行对症治疗,但上述药物在长期应用中可能导致肠道神经节细胞损伤,对此,采取其他更有效措施对FC患者进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4]。研究以评价功能性便秘患者采取自适应生物反馈联合穴位敷贴治疗的临床疗效。

1资料与方法

1.1基础资料

遴选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我院消化内科门诊及住院功能性便秘患者120例,通过数字随机表法将患者分为A组(自适应生物反馈治疗组)、B组(穴位敷贴组)、C组(自适应生物反馈联合穴位敷贴治疗组)及D组(对照组)。纳入患者均为本院接受肠镜与直肠指检诊断功能性便秘;排除由于全身性疾病、药物因素导致继发性便秘患者,排除结直肠肿瘤术后及既往腹部手术史患者;排除精神疾病患者;排除妊娠期及哺乳期妇女。A组患者男女比18:12,患者年龄范围23~74(42.7±5.2)岁;B组患者男女比20:10,患者年龄范围25~76(43.3±5.0)岁;C组患者男女比17:13,患者年龄范围23~76(43.3±5.0)岁;D组患者男女比18:12,患者年龄范围21~74(44.0±5.8)岁。4组患者基础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且该课题治疗的经验成熟,操作均严格按诊治指南进行,研究内容符合医学伦理道德要求,全力做到保护患者知情权、选择权及隐私权。

1.2方法

A组患者予以自适应生物反馈治疗:入组患者予以右侧卧位,取导管插入患者肛门至9cm深,嘱患者保持放松状态,自适应1~2min,嘱咐患者收缩肛门,记录收缩参数,再嘱患者保持放松,结合视频与音频指导患者进行排便,每次自适应治疗持续30min,以2次/w,8次/1疗程。

B组患者予以穴药物敷贴治疗:取大黄30g、白芥子20g、丁香30g、冰片2g、细辛10g以及干姜10g,研磨成粉,后添加麻油制成药膏,装入空心贴,敷贴贴于神阙穴,以1次/d,6~8h/次,治疗1w为1疗程。

C组患者联合使用A、B组治疗方案。

D组仅单纯予以常规饮食调节。

1.3观察指标

患者疗效评估应用中华医学会外科学会制定《便秘症状及疗效评估指南》进行评估,分为临床治愈、显著改善、有效与无效4等级,其中,临床治愈:经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均消失,且症状评分0分;显著改善:经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见明显好转,且评分相比治疗前下降≥2/3;有效:经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好转,且评分相比治疗前下降≥1/2;无效:经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未见改善。治疗有效率=临床痊愈率+显著改善率+有效率。便秘临床症状评分见表1。

表1-便秘临床症状评分标准

评分

排便次数

排便困难

排便不尽感

腹胀

Bristol分型

0分

1-2d/次

4~7型

1分

3d/次

轻度

轻度

轻度

3型

2分

4~5d /次

中度

中度

中度

2型

3分

>5d /次

重度

重度

重度

1型

1.4统计学方法

Graphad 4.1统计学软件对本次研究涉及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患者疗效采用百分率形式描述,组间对比行方差分析;便秘临床症状评分数据采用(x±s)描述,组间对比行t值检验。且数据对比结果提示P<0.05被认为是数据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四组患者1个疗程治疗后临床疗效情况对比

C组患者治疗后治疗总有效率相比A组、B组、D组患者明显更高(P<0.05);A组、B组治疗后治疗总有效率相比D组患者明显更高(P<0.05);A组、B组治疗后治疗总有效率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见下表2。

表2-四组患者1个疗程治疗后临床疗效情况对比[n]

分组

例数

临床治愈

显著改善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A组

30

15

5

4

6

80.00 cd

B组

30

13

7

5

5

83.33cd

C组

30

21

8

1

0

100.00 abd

D组

30

8

11

2

9

70.00

a、b、c、d:分别与对应组别相比,P<0.05

2.2四组患者1个疗程治疗后便秘临床症状评分对比

C组患者治疗后便秘临床症状评分相比A组、B组、D组患者明显更低(P<0.05);A组、B组治疗后便秘临床症状评分相比D组患者明显低(P<0.05);A组、B组治疗后便秘临床症状评分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见下表3。

表3-四组患者1个疗程治疗后便秘临床症状评分对比(x±s)

分组

例数

排便次数

排便困难

排便不尽感

腹胀

Bristol分型

A组

30

1.3±0.5 cd

1.4±0.5 cd

1.1±0.3 cd

1.2±0.4 cd

1.1±0.3 cd

B组

30

1.3±0.4cd

1.2±0.3 cd

1.0±0.4 cd

1.3±0.5 cd

1.4±0.3 cd

C组

30

0.6±0.2abd

0.5±0.2 abd

0.5±0.3 abd

0.4±0.1 abd

0.3±0.1 abd

D组

30

1.9±0.3

2.1±0.4

1.7±0.2

1.9±0.2

1.9±0.2

a、b、c、d:分别与对应组别相比,P<0.05

3结论

生物反馈治疗(biofeedback therapy)方法是通过生物学行为来减轻、纠正患者异常生理活动的行为疗法[5-7]。该疗法在功能性肛直肠疾病临床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生物反馈治疗中通过生物反馈仪器可将不易被察觉的生理信号进行放大,在FC治疗中,生物反馈治疗可放大直肠压力变化,通过视频或音频形式传达给患者,患者在通过自身学习以及进行反复锻炼中,可熟悉且掌握对应生理变化,并主动形成、保持其身体的特定部位自我控制的能力。生物反馈技术最早于1981年由Tucker等提出,Tucker将该疗法用于治疗功能性便秘患者,其研究最终提示生物反馈技术具有临床疗效,直至今日,针对功能性便秘患者的治疗当中,生物反馈技术的应用逐渐广泛。而研究所采用的自适应生物反馈疗法与常规固定式的生物反馈训练取得治疗效果具有相似性,但自适应生物反馈疗法能缩短对患者的训练疗程,具有更高的临床实用性。研究所采用的中药穴位敷贴疗法是一种特色中医外治法,该疗法被用于内外科急慢性疾病治疗当中,中药穴位敷贴兼具药物疗效与穴位疗效作用,通过该疗法可将药物可经体表局部皮肤后吸收,穴位敷贴可避免药物经肝脏、各消化酶液的影响,从而可避免破坏药物成分并发挥更明确的治疗效果,中药穴位敷贴还可避免药物对患者胃肠造成的直接刺激。研究穴位选择神阙穴,该穴位中,神意指神气;阙意为门楼,神阙穴即代表神气通行之门户。通过神阙穴进行穴位贴敷在FC患者临床治疗中可发挥重要作用。该次研究数据表明,自适应性生物反馈疗法与穴位敷贴疗法联用治疗功能性便秘患者的效果明确,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得到有效改善。

综上所述,自适应性生物反馈疗法与穴位敷贴疗法联用治疗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疗效明确、快速,该疗法可有效改善患者便秘症状,具有临床推广与实践价值。

参考文献:

[1]冯硕,刘绍能.中医药治疗功能性便秘机制的研究进展[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3,21(3):459-463.

[2]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胃肠动力组.中国慢性便秘诊疗指南[J].胃肠病,2013,18(10):605-612.

[3]王晓霞,柯敏辉,林晶.生物反馈联合芒硝神阙穴贴敷治疗功能性便秘疗效观察[J].亚太传统医药,2016,12(23):109-111.

[4] 陈硕,林秋芳.通便贴穴位敷贴治疗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研究[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9,29(24):56-58.

[5]张冰,张英凯,覃健.自适应生物反馈疗法联合雷火疚及中药治疗脾肾阳虚型功能性便秘疗效观察[J]. 广西中医药,2017,40(4):49-50.

[6]王艳涛,邹多武,丁曙晴,等.温阳法治疗便秘的研究现状[J].北京中医药,2014,33(9):713-715.

[7]方秀才,王智凤.生物反馈治疗慢性便秘的疗效评价[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11,20(9):8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