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肝健脾法治疗经前乳胀的疗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1-05
/ 2

疏肝健脾法治疗经前乳胀的疗效

刘保华

河北省邢台市内丘县内丘镇卫生院 河北邢台 054200

【摘要】目的:研究疏肝健脾法治疗经前乳胀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8-2019年收治的经前乳胀患者为对象,病例数60例,随机划分参照组(乳核内消液)与研究组(疏肝健脾法治疗),每组患者30例,观察患者临床疗效与中医征候评分。结果:参照组有效率为80%,研究组有效率为96.6%,参照组中医证候积分高于研究组,参照组患者复发率26.6%,研究组复发率3.3%,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经前乳胀患者治疗时,疏肝健脾法治疗效果理想,根据辩证加减,可以提升患者临床疗效。

【关键词】疏肝健脾法;经前乳胀;辩证治疗

经期乳胀主要发生在中青年的女性人群,临床常见乳房胀痛与触痛结节,同时伴有月经周期的反复发作,在经后明显消失。经期乳胀属于临床常见疾病,其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应该早期展开有效治疗。在中医学中,经前乳胀属于经前病症,属于“经前期紧张综合征”,根据病情辩证加减治疗,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症状[1]。本文以60例经前乳胀患者为对象,重点进行疏肝健脾法的研究,以提升患者临床疗效,详细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 临床资料

选取本院2018-2019年收治的经前乳胀患者为对象,病例数60例,随机划分参照组与研究组,每组患者30例。参照组:最小22岁,最大52岁,中间值(37±15)岁;未婚患者12例,已婚患者18例;病程为9个月-10年,中间值(5.37±0.05)年。研究组:最小24岁,最大53岁,中间值(38.5±14.5)岁,未婚患者11例,已婚患者19例;病程为8个月-9年,中间值(4.83±0.02)年。比较参照组、研究组临床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参照组患者经前出现胸闷乳胀症状,在进行乳核内消液治疗时每次剂量10毫升,每日两次,以10天为一疗程,持续三个疗程,在再次月经前治疗[2]

研究组患者选择疏肝解郁与健脾和胃方法进行治疗,药方包括:9克香附,9克柴胡,9克合欢皮,9克茯苓,9克路路通,6克广郁金,6克炒乌药,6克焦白术,6克白芍,6克陈皮,3克炒枳壳。如果乳胀严重,增加橘核与青橘叶;如果乳胀痛者,增加川楝子与蒲公英;如果乳胀有块,增加夏枯草与王不留行;如果乳胀有块,伴有灼热感,增加昆布与海藻;伴有肾虚患者,增加续断与杜仲;火旺患者增加青蒿与黄柏[3]。在患者经前出现胸闷乳胀症状时服药治疗,每日一剂,以水煎服,分两次温服,以10天为一疗程,持续三个疗程,再次月经前治疗。

1.3 观察标准和疗效评估

临床疗效评估标准:痊愈,患者经前乳胀和伴随症状完全消失,三个月随访无复发情况;好转,患者经前乳胀和伴随症状显著好转;无效,治疗三个疗程后患者临床症状未发生任何变化。比较2组患者中医症候积分,同时统计患者复发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选取SPSS 24.0处理,临床疗效与复发率%表示,用x2检验,中医症候5fa363e0b0abb_html_841553323bdaae7f.gif ±s表示,用t检验。P<0.05,代表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参照组有效率为80%,研究组有效率为96.6%,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临床疗效[n/%]

分组

痊愈

好转

无效

有效率

参照组(n=30)

12(40%)

12(40%)

6(20%)

24(80%)

研究组(n=30)

18(60%)

11(36.6%)

1(3.3%)

29(96.6%)

X2




4.0431

P




0.0443

2.2 中医症候积分

治疗后,参照组中医证候积分高于研究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下表2。

表2 中医症候积分[5fa363e0b0abb_html_841553323bdaae7f.gif ±s/分]

分组

治疗前

治疗后

参照组(n=30)

10.85±3.47

6.75±3.38

研究组(n=30)

10.12±3.14

4.04±4.02

t

0.8543

2.8261

P

0.3964

0.0065

2.3 复发率

参照组8例患者复发,复发率为26.6%,研究组1例患者复发,复发率为3.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4052,P=0.0113)。

3 讨论

经期乳胀主要发生于来经前3-7天,或者表现为经后半月,直至经来1-2日消失,或者在经净后逐渐消失,在下次月经来临时重复发作,呈现规律性与周期性特点,乳胀程度表现为乳房作胀与乳头疼痛、灼热感等。经期乳胀是由于情志不畅与气机不行造成,肝郁脾虚是主要病机,患者采取临床治疗时,将疏肝解郁和健脾和胃作为重点,可以显著提升患者治疗效果[4]

在本次研究中,以60例经期乳胀患者为对象,其中30例采取疏肝健脾法治疗时,属于血中之气类药物,将香附和柴胡等结合使用,具有疏肝解郁和行气活血功效;合欢皮具有解郁安神作用;配以白术与茯苓、陈皮等,发挥理气和中与健脾和胃重要作用;乌药适宜疏通气机,可以实现消胀止痛;使用路路通可以疏通经络等。将诸多药方联合治疗,强调疏肝理气与解郁通络,具备健脾和胃等重要作用。在现代医学中,研究学者认为经期乳胀发生和内分泌情况存在直接联系,对于乳腺组织和子宫内膜,可能受卵巢的内分泌调节影响出现周期性变化,使乳房发生增殖与复旧周期变化。当周期性激素分泌障碍,或乳腺组织存在较强技术敏感性,均会引发经期乳胀,是发病重要原因[5]。如果本病出现周期性的反复发作情况,长时间会造成月经不调,严重会导致患者不孕,因此,选择疏肝健脾法进行针对性治疗,除了可以提升患者临床疗效之外,还在生殖机能恢复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根据研究结果可知,研究组患者治疗后,有效率为96.6%,中医症候积分(4.04±4.02)分,1例患者复发,复发率为3.3%,和参照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在经前乳胀患者临床治疗中,为了确保患者症状得到改善,选择疏肝健脾法治疗,除了可以提升患者临床疗效之外,还能降低复发率,保证患者得到有效治疗。结合临床研究可知,经前乳胀和情志相关,在进行疾病治疗时,要求患者维持心情愉悦状态,正确树立人生观与价值观,可以积极配合临床治疗,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王连军.醒脑开窍、疏肝健脾法治疗卒中后抑郁症的疗效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40):20-21.

[2]何艳.柴胡疏肝散治疗肝气郁滞型经前乳房胀痛的效果观察[J].当代医药论丛,2020,018(002):181-182.

[3]李川,魏国龙,闵翠兰.疏肝健脾法治疗C-IBS重叠FD患者临床观察[J].光明中医,2020,035(004):524-526.

[4]王进京,李争絮.中医疏肝健脾法治疗高脂血症临床疗效探讨[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杂志(电子版),2018,006(017):137-138.

[5]赵宇杰,李红梅.中医封包治疗仪治疗肝气郁结型经前乳胀的临床观察[J].饮食保健,2019,006(042):7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