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液常规检验在临床中的质量控制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1-05
/ 2

尿液常规检验在临床中的质量控制分析

张小瑜

重庆市忠县汝溪中心医院 重庆 忠县 404300

摘要:目的:对尿液常规检验在临床中的质量控制效果进行分析。方法:所有样本均来自于2018年6月~2019年6月在我院门诊、住院以及健康体检中尿常规检验不合格的96例标本。结果:门诊患者47例(48.95%),住院患者24例(25.00%),健康体检者25例(23.75%);样本污染26.05%、样本量不足16.67%、采集时间不当13.54%、容器不合格9.37%、标本标记不清25.00%、超时送检9.37%。结论:加强接受尿液常规检查者采集尿液的方法、清洗的方法,能够使得患者了解自身疾病,重视样本污染,以及了解接受检验者近期是否用药,或询问其饮食情况,加强对容器的检验和标记,唯有如此才能够降低尿常规检验的错误率。

关键词:尿液常规检验;临床;质量控制

尿常规检查是临床上十分常见的检查项目,并且此种常规检查方式是临床上对于初步诊断疾病的有效方式,因此尿常规检查在医学领域当中一直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疾病诊断提供者重要的价值和意义[1]。故本研究对尿液常规检验在临床中的质量控制效果进行分析。

1 资料与方

1.1 一般资料

所有样本均来自于2018年6月~2019年6月在我院门诊、住院以及健康体检中尿常规检验不合格的96例标本,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其中男性40例,女性56例,年龄39~72岁,平均49.23岁。所有样本在基本资料方面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分析方法

判定方法:1.容器不合格,容器材料可能会与样本发生反应,容器不透明、不干净;容器容量小于50ml。2.超时送检:一般情况下样本超过2小时,冷藏状态下超过6小时送检。4.样本污染:受粪便、白带、经血等混入者;受异物污染者,如灰尘、烟灰等。5.样本标记不清:标签脱落或者标记不清,有化验单无标本或者有标本无化验单。6.样本采集量不足:尿液小于12ml者。3.采集时间不当,服用或食用过对尿液检测有影响的食物或者药物;在剧烈运用或者大量饮水之后采集样本。

1.3 评价标准

观察我院门诊、住院以及健康体检中尿常规检验不合格样本产生的原因。

2 结果

96例不合格样本产生原因均为:门诊患者:样本污染9例、样本量不足9例、采集时间不当8例、容器不合格6例、标本标记不清10例、超时送检5例,总计47例(48.95%);

住院患者:样本污染7例、样本量不足3例、采集时间不当0例、容器不合格3例、标本标记不清8例、超时送检3例,总计24例(25.00%);

健康体检者:样本污染9例、样本量不足4例、采集时间不当5例、容器不合格0例、标本标记不清6例、超时送检1例,总计25例(26.05%);

总计:样本污染26.05%、样本量不足16.67%、采集时间不当13.54%、容器不合格9.37%、标本标记不清25.00%、超时送检9.37%。

3 讨论

尿液样本的收集方式有自然排尿法、穿刺法以及膀胱导管。其中自然排尿法比较适合用于尿常规检查、细胞学检查以及细菌检查。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在采集尿液的过程中,女性如果是通过自然排尿法需要避免经期做检查,从而避免尿液中在检查的时候出现异常[2]。经过本次研究发现,临床尿液常规检查中均有以下因素导致检查出现异常,如样本污染、样本量不足、采集时间不当、容器不合格、标本标记不清、超时送检。

3.1样本采集

由于在临床上接受尿常规检查,一般而言需要采集中断尿液,由于前段尿液和后段比较容易受到污染,比如女性的生殖道分泌物混入尿液中等情况出现,因此一般中段尿液。故在对样本进行采集的时候应当由医护人员帮助接受尿常规检查者进行冲洗,给予0.02%呋喃西林溶液对外阴冲洗,擦干之后,医护人员在其阴道口塞入一支大干棉球,让患者进行自然排尿,将前段尿液弃除,留取中段尿液或者中后段尿液,将其利于干净无菌尿液容器当中。

3.2送检时间

医护人员在患者将尿液排除之后应当迅速送去尿检,时间不得超过2小时,如未能及时送去检验需要给予化学防腐法或者冷藏将其保存。

3.3样本污染

由于成年女性的生殖道分泌物混入尿液中,造成尿液白细胞增高;同时女性经期做尿液检验造成红细胞的增高。女性患者均应清洗外阴后留取中段尿,月经期不做尿液检查。

3.4饮食和药物对尿检的影响

在收集尿液样本之前,医护人员需要嘱咐患者做好准备,控制饮食以及喝水,如果喝水过多,或者饮用了咖啡等,会使得尿检工作出现异常,结果为加阴性。如果食用高蛋白物质并且无蔬菜,会使得患者的尿PH降低,导致亚硝酸盐检验结果呈假阴性。摄取药物同样也需要十分注意,如果摄入胆红素等干扰因素会使得白细胞检测结果呈假阴性,阿托品以及维生素C会致使尿液中白细胞呈假阴性。

3.5容器的检验和标记

实验室需有样本接收制度,在接收样本的时候检查其容器是否合格,是否在标签上注明患者床号、姓名、科别以及化验单是否相符与所检查的项目。留取和接收样本的时间需要在2小时以内,并且样本尿量至少为30ml。由于尿液分析是临床最常见的应用检验项目,尿常规检查不但能够及时对泌尿系统疾病能够及时反映,并且还能够对人体其他系统的有关疾病进行反映[3]。因此,在试验中注意分析前的质量控制,与临床医生进行良好沟通,与患者进行沟通,有效告知患者需要注意事项,均可避免发生检验科与临床、临床与患者的矛盾纠纷。

综上所述,尿液检查虽然是一项常规检查,但是需要引起重视,医护人员在对受检者进行尿液采集之前,务必告知接受尿液常规检查者采集尿液的方法、清洗的方法等,只有这样才能够确保标本的合理,从而避免对尿常规检查的结果产生错误。同时明确送检的时间,重视样本污染,以及了解接受检验者近期是否用药,或询问其饮食情况,加强对容器的检验和标记,唯有如此才能够降低尿常规检验的错误率。

参考文献

[1]刘尚婵.分析前质量控制在临床尿液常规检验中的临床效果[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7,9(34):39-40.

[2]陈慧英,王婧华.分析前质量控制在临床尿液常规检验中的效果探讨[J].心理医生,2017,23(36):148-149.

[3]高颖,李炳霞.分析前质量控制在临床尿液常规检验中的效果探讨[J].中国保健营养,2017,27(15):3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