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介入术后迷走神经反射的临床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1-12
/ 2

心血管介入术后迷走神经反射的临床效果分析

车秉峻

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 云南省昆明市 650000

【摘要】目的:分析心血管介入术后迷走神经反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7月-2019年7月间我院经心血管介入术后发生迷走神经反射的9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8例。给予观察组心血管迷走神经反射干预措施,对照组不干预,对比两组患者心血管介入术后迷走神经反射的发生率,并分析整合引发迷走神经反射的影响因素。结果:观察组患者心血管迷走神经反射发生率为4.17%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迷走神经反射发生率18.75%(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经分析可知导致心血管介入术后迷走神经反射发生的原因有精神紧张、疼痛刺激、操作不当、血容量相对不足以及空腹脏器强烈刺激等。结论:心血管疾病的临床治疗中引起迷走神经反射不良反应发生的因素较多,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可有效降低迷走神经反射的发生率,并有利于提高心血管介入术的成功率。

【关键词】心血管介入术;迷走神经反射;临床效果

0引言

心血管介入术是目前临床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主要方法,其具有微创、高效以及较高安全性等多种优势,但在具体操作治疗过程中,由于其他影响因素的存在常常引发迷走神经反射的不良反应,若不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容易导致手术治疗的失败,并且还会对患者的健康造成较为严重的影响,更甚者会致使心源性休克和猝死的后果。近些年以来,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都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发生了变化,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也随之逐年上升,涉及范围已经从中老年人群体延伸至了年轻人中,对人们的生命健康影响极大。本文对心血管介入术后发生迷走神经反射的发生情况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现将分析成果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7月-2019年7月间我院所收治的行心血管介入术患者96例,采用随机方式将患者划分为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8例,观察组患者采取心血管迷走神经反射干预措施,其中包括男25例,女23例,年龄36~70岁,平均年龄(47.2±3.8)岁;对照组患者不采取干预措施,其中包括男24例,女24例,年龄38~71岁,平均年龄(48.4±3.2)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可比性。

1.2方法

心血管迷走神经反射干预措施:使患者处于稳定平躺状态,可采取去枕平卧位以及头低足高位的体位形式,为患者施行持续供氧,并暂停使用硝酸甘油;当患者出现血压降低现象时,行静脉滴注多巴胺,快速注射右旋糖酐注射液,并实时观察患者足背动脉搏动情况,以此为基础适当调整沙袋含量,避免损伤;出现呕吐、头晕或恶心等不良反应时,需对患者体位进行调整,头部位置偏向一侧,同时监测患者的心率和血压变化情况。

心血管介入术后迷走神经反射的临床表现:血压下降且低于正常标准;心率减慢、脸色苍白、心悸心慌等。

患者术后发生迷走神经反射概率的评估方法:术前对患者的病情稳定性、病历病史、精神状态以及疼痛敏感度进行评估评分;术中对患者的出血量、对比剂用量以及并发症进行评估评分;术后对患者的排尿、饮水、心率等情况进行评估评分。综合分数≥20分时表明患者发生迷走神经反射的概率较高,综合分数≤10分表明患者发生迷走神经反射的概率较低。

1.3评价标准

由上述评估评分方法确定两组患者的迷走神经反射发生率。

由医护专业小组成员对两组患者心血管迷走神经反射发生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并整合其发生影响因素。

1.4统计学分析

利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5facb1c39a3d1_html_2614b9166230088a.gif +s)进行表示,用t进行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用X²进行检验。P<0.05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两组患者心血管介入术后迷走神经反射情况

表1两组患者心血管介入术后迷走神经反射情况比较[n(%)]

组别

例数

心血管迷走神经反射

发生率

观察组

48

2

4.17

对照组

48

9

18.75

P值


<0.05

<0.05

2.2两组患者心血管介入术后迷走神经反射发生的原因

本研究中共有11例患者在行心血管介入术后发生迷走神经反射,导致其发生的影响因素分析见表2。

表2心血管介入术后迷走神经反射发生原因

原因

发生率

精神紧张

36.36(4/11)

疼痛刺激

27.27(3/11)

操作不当

18.18(2/11)

血容量相对不足

9.10(1/11)

空腹脏器强烈刺激

9.10(1/11)

3讨论

心血管介入术是治疗心血管疾病行之有效的一种手术治疗方式,为了进一步提高其手术成功率,需要审慎关注迷走神经反射的发生,整合其发生原因并采取适当的预防干预措施,以有效规避迷走神经反射等不良反应的出现。经研究分析可知心血管介入术后迷走神经反射发生原因有以下几种:患者在术前、术中以及术后均出现精神紧张的情况,交感神经过于兴奋;拔管操作方式不当以及对止血包扎过紧对患者大脑皮层等部位产生刺激,引发患者内脏器官的强烈扩张,心率和血压发生较大程度的变动;操作不当使得患者迷走神经张力增加,动脉明显扩张,血压下降;术中出血量过大,能量补充不充分、不及时,循环血量供给不足,引发低血压;术后卧床患者生活自主能力受限,出现尿潴留等不良状况,短期内饮食过多胃肠道受刺激,迷走神经发生反射性兴奋。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心血管迷走神经反射发生率为4.17%,对照组患者的心血管迷走神经反射发生率为18.75%,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经干预措施后患者出现心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等不良反应的概率较低。研究显示导致患者发生迷走神经反射的原因主要包括患者精神紧张、疼痛刺激、手术过程操作不当、血容量不足、空腔脏器受到强烈刺激等。

综上所述,行心血管介入术治疗时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干预措施能够有效降低心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发生率,对于手术成功率的提升具有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李晓雪,肖践明,李琳.心血管介入术后迷走神经反射的临床观察[J].昆明医科大学学报,2019,40(06):71-75.

[2]芦静.介入手术治疗心血管疾病后迷走神经异常反射的影响因素[J].健康之路,2018,17(04):12.

[3]蔡叶锐.心血管介入术后发生心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临床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8,6(0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