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设备院内外维修模式的效益评估与决策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1-12
/ 2


医疗设备院内外维修模式的效益评估与决策分析

段龙

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人民医院 新疆昌吉 831100

摘要: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进步,医疗卫生事业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各类医疗设备和仪器源源不断的进入各级医疗单位,医疗设备的水平是一个医院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先进的医疗仪器装备给医院注入了生命力,并帮助医院工作者准确地为患者进行必要诊治提供了良好条件。随着医疗仪器更新换代的速度越来越快,对其使用与管理、维修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这就要求工程技术人员能够肩负起医疗设备管理维修的重任,对先进的医疗设备进行科学的效益评估与决策分析。

关键词:医疗设备外维修模式效益评估决策分析

引言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医疗水平正在不断提升,而评价医院医疗水平的一个重要的硬件标准就是医院设备的质量。随着医院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医疗设备的逐渐增多,加强设备维修管理、提高医疗设备质量成为医院必须面对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只有及时调整医疗设备管理模式,加强管理和维修的系统性和规范性,才能为医院带来实际问题的解决和现实效益,保障病人的生命健康权。

1医疗设备院内外维修模式的概述

医学工程技术人员是医疗设备管理的重要主体,负责医疗设备的维护维修、质量控制及信息管理等工作,对保障临床诊疗活动的有序开展起着重要的辅助作用。随着医疗设备的不断研发,其维修受设备的类型品牌、临床应用以及管理模式因素的影响,国内各医院的维修模式存在一定差异。医疗设备的院内维修主要以小型设备为主,设备数量较多,技术含量不高,费用支出占比低;第三方维修具有维修技术水平相对较高,设备维修领域较宽,配件资源相对充足等优势,是部分医院开展医疗设备维修管理的重要辅助力量;设备厂家维修则以大型设备和特殊专业设备为主,保障医院重点科室或特色科室的高质量运行,技术含量较高,维修费用较高。针对不同医院和设备,管理者应选择科学的维修模式,而如何进行不同维修模式的效益评估成为维修领域的研究热点。本研究以青海省人民医院医疗设备院内外维修模式的效益评估为出发点,基于维修效益评估方法构建不同医疗设备的维修管理模式,从维修质量、维修效率和维修支出3个方面进行不同维修模式下管理效益比较,为维修模式的选择提供决策依据,并在此基础上建立目标绩效考核标准,不断促进院内维修力量的提升,推动医院维修管理的现代化和精细化。

2医疗设备院内外维修模式的效益评估与决策分析

2.1建立维修管理目标绩效

为发挥不同维修模式优势,提升医疗设备管理效果,医院建立维修管理目标绩效考核机制。针对院内维修项目,医学工程处与临床科室共同制定设备维修目标效益,并对医学工程技术人员和设备使用人员进行年度考核,目标完成给予相关人员一定的绩效奖励,反之扣减个人年度考核成绩。对院外维修项目,医院与公司签订目标绩效协议,加强双方职责监督力度,提升第三方维修公司和原厂维修的服务质量。

2.2建立预防维修制度

维修主要采用自修、外包和自修与外包相结合的三种模式。该模式主要是想要从传统的维修模式中过渡,摆脱传统的维修理念——故障型维修,是等到仪器设备坏了后再进行重新维修传统维修理念。因为人员编制出现不合理、维修经费落实较慢等问题,使仪器的维修工作都是事后维修,这样机器呆滞的时间长,使医疗工作处于被动情况。因此,对于那些大型的、精密的和使用率比较高的医疗器械,应该采用预防维修的方式。现代的维修理念是预防性维修,该理念更加注重医疗设备在前期的保养和维修工作,在医疗仪器日常使用的期间,对仪器进行严格落实定期保养、检查以及抽查的工作,发现问题后及时解决。首先要从设备的论证开始,对设备进行充分论证和反复比较,对于售后条件优越、售后服务维持时间长的企业放在选择的首要位置。并对于保修外备件的供应与维修服务写入合同。另外,对仪器的验收关一定要把握好,将合同、装箱单、实物三者进行严格比对,仔细检查每样物品的货号与型号是否一致。最后,要制定对于医疗设备的保养计划,严格落实定期保养制度,以使得机器设备能够长期进行工作运转。

2.3健全维修质量评估制度

维修质量主要是考核年修理率,年修复率和年平均故障排除时间等指标。并根据总后卫生部颁发的关于《军队医院医疗设备管理规定》中的具体指标来对维修人员的素质与水平进行具体反映。该指标客观的从量到质反映了一个单位维修工作的全貌,同时也为我们加强仪器的维修管理提供了重要依据。

2.4采取医疗设备外包模式

在医院设备的维修管理工作中,合理地采用医疗设备外包模式,在医疗设备出现故障时,向社会招揽医院以外的专业人才对医疗设备进行检修,能够有效地将维修方式转变为社会化维修方式,从而大大提高医疗设备维修管理的工作效率。一般来说,外包维修公司的专业性更强,能够提供专业仪器和工具,可以很好地解决医院维修部门技术资料匮乏、缺少经验、缺乏相关维修设备和人手不足的困难,从而能够为医疗设备维护提供更加优秀的服务和完整的维修系统,更好地保证医疗设备的维修质量。当实行医疗设备外包模式后,医院工作人员就可以减轻繁琐的维修管理工作带来的负担,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患者的诊疗业务中,从而使得医院的核心竞争力增强。

2.5加强人员管理

目前,已经有少数医院采取了首先集中人才的管理模式,将具有高端专业知识的人才投入医疗设备的维修管理工作中,积攒足够的实力和维修水平,再进行与临床医疗工作内容的结合,从而突出专业技术在医疗设备维修工作方面的重要性。医院应该根据具体的医疗设备维修管理计划确定合适的员工岗位,并选拔出管理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人员负责整体的维修管理工作。另外,应当树立全员参与管理的意识,动员所有维修人员积极参与设备的维修管理,监督和关注每一个环节,并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自己的建议。只有将设备维修管理制度规范化、严格化、透明化,相关责任落实到具体人员,并实行合理的奖惩措施,才能提高维修人员的积极性。

2.6加强医疗设备院内外维修模式

医疗设备维修模式转型是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和推进医院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趋势,如何构建高效型和节约型的医疗设备维修体系成为医院管理研究的热点 。为此,医院应从传统维修模式中不断查找问题,以医疗设备成本效益最大化为目标,围绕医院维修团队的建设和发展,制定多种维修模式融合的管理对策;医学工程人员在医疗设备维修管理中起着最为关键的作用,医院通过技术培训、制度规范和院内外技术互补等形式,积极构建专业化的设备维修团队,为医疗设备管理现代化奠定基础 。

2.7用信息化的管理手段

在进行医院设备维修管理的过程中,积极主动采用现代化的设备管理信息系统,利用计算机来进行医疗设备状况分析,能够大大节约时间,降低人力成本,有利于及早发现问题并进行处理。合理利用现代信息系统,能够极大地提高医疗设备维修工作的管理效率,既能够降低医院的设备管理成本,又可以提升外部形象,从而实现医疗设备维修管理工作的最佳状态,将效益最大化。

结束语

维修效益评估方法有效地分析了不同医疗设备维修模式的优劣势,设备维修的质量和效率明显提高,而设备维修费用支出得到了控制,在提升医院设备维修管理水平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向逾,姚明,黄飞.医改视角下医学工程科服务与管理面临的机遇和挑战[J].医疗卫生装备,2019,40(9):74-77.

[2]李志勇,孙晓伟,种银保,等.我国医学装备管理与临床工程技术岗位胜任力体系研究(一)[J].中国医学装备,2020,17(5):2-33.

[3]王天月.医疗设备维修维护服务模式与质量管理途径[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9,25(16):175-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