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战略形势下输电线路防雷设计技术应用探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1-20
/ 2

新战略形势下输电线路防雷设计技术应用探析

黄超

上海艾能电力工程有限公司浙江分公司 浙江 杭州 310000

摘要:国网公司提出新战略思想,围绕保安全,降能耗。在输电线路的运行过程中,因为雷击、操作、短路等缘由,产生危及电气设备绝缘的过电压,严重危害供电系统,本文就雷击对电力系统的危害与作用机理进行阐述,探究线路受到雷电灾害影响的主要原因,并分析有效的输电线路防雷技术设计应用策略和作用。

关键词:防雷技术;输电线路;设计;


0引言

随着电力需求的进一步增长,人们对于电力系统的输送水平和电网供电质量要求也在不断提升,线路防雷技术在输电线路中的应用很有必要,这是确保电网不受恶劣雷电气象影响的必要保障。

1雷电对输电线路的危害

1.1雷电的高热效应

雷电会产生较高的高热能量,在放电时传到输电线路中,并将高热效应转换为高电流,在较大程度上对输电线路的正常运行造成破坏,严重者甚至融化线路中的金属,或将将杆塔中的金属融化,对电网系统的稳定运行造成极大威胁。

1.2雷电的高压效应

雷电在放电时会产生较高的高压,甚至可高达10万伏以上,若电击点在输电线路上,将导致金属设备与电气设备瞬间遭到破坏,使线路出现跳闸、短路以及烧毁等故障问题,甚至造成输电线路出现起火等现象,大大影响电力企业的发展及加大输电线路的维护成本。

1.3雷电的电磁感应

雷电不但能产生高热与高压,并且还伴随着电磁效应,使输电线路变成交变电磁场,大大增加线路中的电流。由于线路无法承载过高的电流,会导致输电线路出现烧毁的情况,在对输电线路造成较大的影响的同时,加大了后期的维修难度。

2输电线路防雷设计原理

2.1输电线路合理选择路径

雷电发生的频率与输电线路所处的地理位置、地貌、降水量、雨季雷暴日等环境特征有关。在进行输电线路设计时,通过对气象资料的搜集和分析,在线路规划时避开山谷、水域上方及周边以及盆地等雷电频发区域,能够有效降低被雷电击中的可能性。

2.2正确的防雷措施

目前输电线路的防雷保护措施主要通过架设避雷线,降低接地电阻,安装线路型避雷器,增设耦合地线以及提高绝缘等级等几种手段。架设避雷线和安装避雷器是输电线路防雷保护有效的措施。输电线路合理选择路径后,为了减弱雷电带来的电磁场、强电流以及热效应造成的危害,在输电线路安装避雷器和避雷线,将雷击释放的电流引向接地保护系统,保护输电线路免遭损坏。不同的电压等级输电线路的避雷器和避雷线的选择与雷击放电强度、雷电流峰值及防雷保护装置整定电流有关,也和输电线路接地保护系统的接地电阻、避雷线接地电阻等参数有关。

2.3安装继电保护装置

采取各种措施虽能有效地降低雷击事件发生的频率,保护输配电设备免遭损坏,但雷电这一自然现象有着极大的偶然性。为了保证电力系统运行稳定可靠,还需安装继电保护装置,缩小雷击事件波及范围、降低断电可能性,提高电力系统故障自愈性。确保当雷击事故发生瞬时性故障时,输电线路能自动合闸供电。

2.4“疏导式”防雷保护

目前各种防雷措施的核心思想是尽可能提高线路的耐雷水平,减少雷击跳闸率。我国把线路雷击跳闸率作为考核电网安全运行的重要指标,也即是“堵塞型”防雷保护方式,这种方式在电源点稀少,电网网架薄弱的情况下是合适的,但实际中投资巨大,且技术上难以实施。因此,一些防雷研究专家又提出间隙防雷这种“疏导型”防雷保护方式,其核心思想是允许运行线路有一定的雷击跳闸率,采用间隙装置并联于绝缘子上,以定位雷电闪络路径,疏导工频电弧,避免绝缘子损坏,虽有雷击闪落,但重合闸能够成功,就不必担心线路的雷击事故。因此,若将两种方式很好地结合起来,因地制宜地采用,输电线路防雷保护工作将更进一步。

3防雷技术在输电线路设计的应用

3.1避开落雷密度偏大的区域

杆塔处于复杂的野外环境中,导致输电设备运行出现故障的原因以及故障的部位和形式极其繁杂,据电力运行部门提供的台账数据表明输电线路50%以上的事故都由雷击造成的。因此应基于前文所述对输电线路所处区域气象数据的分析,避免架空线路路径穿越地表水域、峡谷等高危地段。当输电线路经由平原与丘陵地带时,雷电会以直击雷的方式击中输电线路或基础设施造成输电线路反击,因此应在满足系统运行需求的前提下,尽量降低输电线路的冲击接地电阻。而在雷雨多发的山区,在避开落雷密度较大区域的同时,应通过安装避雷线提高输电线路的绝缘性能以减小被雷电绕击引发故障的概率。

3.2避雷保护系统设计

避雷线的主要作用是将因雷击放电产生的强电流引入地下,避免线路发生闪络和击穿绝缘子。为了保护输电线路免遭雷击,220~750kV线路应全线架设双避雷线。110kV线路可沿全线架设避雷线,在山区和强雷区应架设双避雷线。在中低压输电线路,在雷击事件发生概率较大的区间配备避雷线。同时,还需要在线塔顶部以及变电设施等处设置避雷针,将雷电过电流引向接地装置,泄放大地。对于雷害高发区,地闪密度较大,雷害情况严重等地区的高压架空输电线路还可采用单独设计引雷塔进行防雷,引雷塔塔头上的可控避雷针高出被保护物的突出地位,形成负保护角,将雷云放电通道引向自身,然后通过引下线和接地装置将雷电流泄入大地,引雷塔防雷效果好且保护范围大。

3.3强化防雷装置和避雷线以及接地网的分流作用

防雷系统主要依靠分流雷电流保障输电线路的正常运行,而避雷线与避雷器能够在泄放雷电流大小,取决于系统接地电阻的大小,接地电阻越小,防雷性能越好。对于山地土壤电阻较高区域一般可将具有优良导电性能的降阻剂敷设于接地网络周边,改善接地网络的引流效果。对于杆塔接地装置,可根据土壤电阻率将接地装置加大一级使用或采用新型的石墨接地材料代替常规圆钢接地,以降低接地电阻保证接地装置可靠性。

3.4降低雷击所引发的故障的影响

雷击输电线路造成大面积停电的后果很严重,为了降低雷击失压的可能性在环境条件不允许采用降低接地电阻的技术方法时,可在线路下架设耦合地线代替,利用其起到分流作用。其次在设计输电线路的二次回路时,根据防雷需要设置继电保护装置,在系统因感应过电压瞬时性故障等引发继电保护装置误动时,能够准确识别故障原因并自动重合闸,避免因雷击导致长时间断电。在电源点多,电网网架强大的区域,并联间隙并联于绝缘子两侧,当雷击到线路上时,雷电过电压通过间隙放电,工频持续电流在间隙间燃烧受到电弧电动力和风的作用逐渐熄灭,使得绝缘子串得到保护而免于损坏。由于空气绝缘可在短时间内自行恢复,间隙放电属于瞬时性事故,从而提高了重合闸的成功率。

结束语

输电线路雷击事件发生的因素与所在区域气象特点、地形地貌以及岩土导电性等不可控因素有关,也与输电线路设施、设备自身构造、材质以及物理性质的可控因素有关。在设计线路时,为防范雷击输电线路造成的影响和损失,可从可控因素的方面进行研究。减少雷电事故对于输电线路的危害问题是我们发展道路上必须要面对的一个关键问题。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将防雷技术科学的应用在输电线路设计上已经迫在眉睫,对于保证输电线路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有着重要作用。希望通过本篇文章可以引起更多人的重视,使防雷技术在输电线路上的设计越来越完善,推动我国电力行业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王一男.探析线路防雷技术在输电线路设计中的应用研讨[J].华东科技:学术版,2017(10):240-240.

[2]吴玺.线路防雷技术在输电线路设计中的运用[J].西部广播电视,92014(18):177-177.

[3]徐宗升.输电线路设计中线路防雷技术的运用解析[J].山东工业技术,2018(12):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