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偏瘫肢体康复效果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1-24
/ 2

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偏瘫肢体康复效果的影响

刘芮岑

重庆市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人民医院 重庆 409900

摘要:目的:研究重型颅脑损伤术后采取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偏瘫肢体康复的影响。方法:以医院收治的70例重型颅脑损伤术后肢体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人数相同的两组(n=35),分别为采取常规护理干预的对照组和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的研究组,观察两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日常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且研究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重型颅脑损伤术后肢体偏瘫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可以改善患者肢体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值得大力推广和引用。

关键词:早期康复护理干预;重型颅脑损伤;肢体偏瘫;康复效果

当暴力直接作用于头部时,很容易导致颅脑组织损伤,在受伤后昏迷时间超过六小时或出现再次昏迷情况,则成为重型颅脑损伤,其有着发病率、病情进展快以及病死率高等特点。患者通常存在意识障碍、恶心、肢体瘫痪等症状,临床可通过手术治疗来抑制疾病进展,确保患者生命安全。但是由于神经功能受损,患者会出现肢体偏瘫情况[1]。为了促使患者更好的康复,有必要与早期开展护理干预,依据患者身体状况制定科学有效的康复方案,改善患者肢体僵硬、运动障碍等症状,提升患者生活质量。本次研究探究了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在重型颅脑损伤术后肢体偏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医院收治的70例重型颅脑损伤术后肢体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人数相同的两组(n=35),分别为采取常规护理干预的对照组和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的研究组。患者选取时间起始于2019年3月,于2020年3月截止。对照组男、女分别为18例、17例,年龄20—64岁,平均(41.1±2.4)岁;研究组男、女分别为17例、18例,年龄21—65岁,平均(41.2±2.5)岁。两组一般资料无差异,P>0.05,可比。

1.2方法

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监测患者体征变化,及时处理意外情况。研究组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具体包括:(1)脑水肿期护理。此时由于患者意识尚未恢复,因此护理人员要帮助患者调整肢体位置,确保髋关节处于伸直状态,将患者手肘抬高并保持90度弯曲,帮助患者进行膝关节外旋或内旋,进行踝关节的伸屈运动。严格把控活动时间,以三分钟为宜,每组动作重复五次。(2)稳定期护理。患者病情稳定后,意识也会恢复正常,此时可以指导患者在创伤开展主动训练。引导患者采取平卧位,双膝呈弯曲状,协助患者抬高臀部使用坐便器。指导患者进行起坐锻炼,首先采取错我为,利用健侧前肢支撑身体,缓慢向床边移动,在护理人员协助在坐起。遵循循序渐进的训练原则,如果患者反应存在不适,应停下休息[2]。(3)恢复期护理。指导进入恢复期的患者进行适当训练,可以借助桌椅进行移动,也可以在借助楼梯进行上下楼锻炼,护理人员要注意保护患者安全。在患者行走能力部分恢复后,指导患者抓拿小物件以锻炼其手指灵活度。制定科学的进食方案,为患者提供营养支持,这有助于提升康复效果。

1.3观察指标

(1)肢体功能及生活质量,采用ADL评分及生活质量量表(QOL)评分反应护理前后患者的肢体功能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ADL评分越低,患者日常生活越强;QOL评分越高,患者生活质量越高。(2)护理满意度,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以及不满意。

1.4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 SPSS21.0 软件处理,设定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肢体功能及生活质量

护理前,两组ADL、QOL评分无差异,P>0.05;护理后,研究组ADL评分低于对照组,QO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护理前后两组ADL、QOL评分比较(x±s,分)

组别

例数

ADL评分

QOL评分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研究组

35

31.24±3.63

13.37±1.54

54.33±6.74

78.53±4.19

对照组

35

31.19±3.48

20.62±2.46

54.27±6.69

63.34±5.34

t

/

0.0588

14.7786

0.0374

13.2396

p

/

0.9533

0.0000

0.9703

0.0000

2.2护理满意度

研究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护理满意情况比较[n(%)]

组别

例数

非常满意

满意

不满意

护理满意度

研究组

35

22(62.9)

12(34.3)

1(2.9)

34(97.1)

对照组

35

12(34.3)

16(45.7)

7(20.0)

28(80.0)

X2

/

16.372

2.708

14.420

14.420

p

/

0.000

0.100

0.000

0.000

3讨论

重型颅脑损伤会影响到患者的表达能力、中枢神经系统,若缺乏及时有效的治疗手段,患者的神经系统也会受到损伤,进而表现出肢体偏瘫,这会严重影响到患者的身心健康。为了改善这一状况,临床多会于手术后开展早期康复护理干预,以期帮助患者改善肢体功能,提升患者日常生活能力[3]。对于脑水肿器患者,被动的肢体运动可以刺激中枢神经系统,避免因长时间不运动引起的肌肉萎缩情况,这可以为患者清醒后投入到主动训练奠定基础。稳定期指导患者主动开展训练,可以帮助患者逐步恢复正常活动,重建肢体控制功能。恢复期在帮助患者恢复机体协调能力的同时,要注重营养补充,这有利于身体快速恢复。在整个过程中,护理人员还应当关注患者情绪变化,给予患者鼓励和支持,促使患者以健康的心态投入到康复训练中[4]。本次研究显示,与常规护理相比,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可以更好的改善患者肢体功能及生活质量,且患者有更高的护理满意度(P<0.05)。综上所述,对接受手术治疗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开展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可以改善偏瘫肢体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刘思语[1],.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偏瘫肢体康复效果的影响[J].黑龙江医学,2019,43(6)

[2]单玉菊,.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偏瘫肢体康复效果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15)

[3]黄现平,.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偏瘫肢体康复效果的影响[J].山西医药杂志,2018,47(13)

[4]任海艳[1],.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偏瘫肢体康复效果的影响[J].中国社区医师,2018,3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