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一体化电量系统的线损管理实践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1-24
/ 2

基于一体化电量系统的线损管理实践

薛曙光

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太原供电公司 山西太原 030012

摘要:随着我国科技的发展,我国各领域都开始加强对先进技术的应用,实现了信息化发展。在电网企业经营管理进程中,实现对电网企业的电量损耗管理,是提高企业管理效率的基础。从某种角度而言,受传统手抄电表的影响,不少电网企业的新损率月度波动较为明显,线损率存在失真的情况。此种现象,在极大程度上隐藏了电网企业经营管理中存在的深层次线损问题,无法为供电作业提供有力的指导。线损统一管理的缺乏,导致电网企业电量线损系统对供电作业支撑力度不足。为此,本文展开了对一体化电量线损管理的相关研究。

关键词:一体化;线损管理;线损系统

1、一体化电量线损管理的同期线损系统概述

1.1系统集成

Kettle是一款国外开源的ETL工具,用于数据抽取。一体化电量与线损管理系统与数据中心、营销基础数据平台及海量数据平台数据集成工作全部依托KETTL工具完成,在实施现场应用ETL转换程序执行任务时,转换码表效率极低,每秒转换速度基本是个位数(如3条记录/s)。实施人员采用单线程和多线程两种方法转换同样数据量的数据,多线程方法比单线程方法效率提高了将近17倍,数据抽取速度大大提高,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期线损系统全面支撑关口管理、电量管理、线损管理和降损规划,与调度、运检、营销等专业开展业务融合互动,实现线损全过程闭环管理。

1.2同期线损系统的模型配置

在电量线损的同期线损系统管理中,合理配置系统模型时十分重要的。通常情况下,线损电量管理系统在应用期间,需要遵循相应的原则,即系统管理关口为分压关口。在系统运行期间,需要按照关口计量点电压等级的实际情况,生成与各层电压分压关口等级。但是,由于线损电量系统中的分压与业务分区,采用的计算方法不尽相同。因此,需要在线损管理过程中重视关口配置的功能。此外,在配置同期线损系统模型过程中,技术人员也要重视元件线损模型的分配。有的元件线损系统模型分配时,必须要采用手动的操作方式完成比作业,其任务量较大。所以,技术人员要结合同期线损系统计量点方向定义规则,从流入和流出母线的方向进一步分析元件线损模型的计算方法。针对线损模型的计算方法,实现对元件线损模型的自动化配置。

1.3同期线损系统的数据治理

在电量线损管理期间,应从实际管理现状角度出发,实现对数据的有效治理。一般来说,线损管理系统在程序查询时,多是按照每台计量点关联的配变情况查询数据的,在关联台区,配变和计量点之间的关联性是间接存在的。每个单独的台区中都配备多个计量点数据,此种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容易导致台区数据的重复性。因此,在数据治理时,要结合线损系统的梳理配变与计量点之间的关系,提高数据治理的科学性。此外,在数据接收时,海量接入的数据可能存在不一致性。基于此,电网企业要结合线损系统数据采集的标准,合理抽取数据,制定专门性的数据采集机制。借助海量平台,可以有效将各平台测点数据加以搜集和整理。比如,借助电能量采集系统,实现对含量数据平台下测点数据的核实;重新对点能量采集测点数据进行抽取。

2、基于一体化电量线损管理的同期线损系统建设注意问题分析

2.1集成差异化的问题

在一体化电量线损管理的同期线损系统建设期间,集成差异化问题是比较受关注的。通常情况下,同期线损系统建设下,实际信息状况是明确线损系统集成差异问题的重要来源。通过信息化状态,可以在一体化电量线损管理系统中,实现对系统平台中相关信息的合成与集成。系统平台包括方面的平台:(1)同期线损系统的数据中心;(2)同期线损系统的海量平台;(3)同期线损系统的营销技术数据平台。借助上述同期线损三大平台,能够有效完成对用电信息、营销业务等相关内容和数据的搜集,并实现对数据的继承,最终提高对SCADA系统的继承性。

2.2线损率数据治理问题

在电量线损管理的同期线损系统建设中,线损率计算下的数据治理问题,也是极为重要的。从某种角度而言,线损率的正确性和可靠性,是受源端系统中数据质量影响的。目前,结合电量线损管理的同期线损系统的抽数程序,在同期线损系统调度中心、项目组和运检部等的综合研究下,提高设备命名规范性。综合以上规范流程,进一步将同期线损系统设备的ID作为判断的依据。以此,实现对当前同期线损系统下调度和运检数据匹配率低的问题,最终改善档案数据接入准确性水平。此外,也要加强对同期线损系统营配贯通数据治理的重视。同期线损系统的项目组要从变电站数据开始分析,将存在异常现象的数据进行整理和总结,快速的反馈到运检部,进一步实现对原有数据的修正,从整体上实现对变电站、电量线损、电表等之间关系的综合梳理,提高同期线损系统营配贯通水平。

3、一体化电量线损管理的同期线损系统建设研究

3.1加强对系统关口的管理

在建设一体化电量线损管理的同期线损系统时,要进一步加强对系统关口的管理。目前,针对同期线损管理系统的应用情况,各关口点计量装置配置的要求都得以创新。从同期线损系统管理的实际情况出发,实现对关口普查工作的重新组织,科学对计量装置和配置进行梳理,是提高系统关口管理水平的重要保障。电网企业相关部门要结合计量装置配置的关口点需求,将关口管理纳入到企业年度管理计划中,且从实际情况角度出发实现对关口方案的优化。比如,在同期线损系统系统关口管理中,可以通过对开闭站、线路配网的建设,明确关口中的计量装置安装位置和选型要求。同时,要组成专门的同期线损系统管理小组,对线损系统管辖范围内的关口电能计量装置实施循环巡视,有效提高同期线损系统的管理水平。由此,为一体化电量线损管理的同期线损系统建设合理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3.2提升系统数据采集质量

在对一体化电量线损管理的同期线损系统进行建设时,也要提升系统数据的采集质量。从某种角度而言,数据采集的质量是后期数据计算准确性的重要前提。目前,在提升同期线损系统数据采集质量时,多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研究。

3.2.1加强对电网企业站内装置的改造

改造和优化站内装置,采用科学合理的用电采集系统,使电量采集的成功率达到100%。以此,从根本上提高同期线损系统中线损计算数据的准确性。

3.2.2增加计量功能

在同期线损系统管理中,将计量功能加入到架空线联络开关中,同时定期更换智能表的进度,保证同期线损系统中数据采集覆盖率为100%。

3.2.3提高采集效率

在同期线损系统建设中,可以采用先进的数实现对信号通讯的优化,使线损计算满足数据采集的要求。

结语:线损率是综合反映电网规划设计、生产运行和运营管理水平的关键技术经济指标,线损管理是电网企业重要的管理内容。所以,电网企业正大力开展营配调贯通,推进业务融合和数据共享,并由发展部、信通部组织专题调研,深化线损系统需求论证,开展顶层设计,提出同期线损管理思路,同时完成一体化电量与线损管理系统的设计、功能开发及测试工作。

参考文献:

[1]刘坤,李舜.基于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建设的台区同期线损管理研究[J].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2017,02(08).

[2]蔡之飞,张维,张博等.市县一体化线损“四化”管理模式探讨[J].管理观察,2018,05(01):34-36.

[3]朱前进.同期线损管理系统中影响输电线路同期线损率的因素分析[J].电气工程应用,2017,04(02):1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