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蚁防治的现状及防治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1-25
/ 2

白蚁防治的现状及防治措施

刘明明

安徽中诚建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 安徽省宣城市 242000

摘要:白蚁是地球上最古老的社会性昆虫之一,它虽然形态较为原始,变态简单,但在进化道路上获得了极其独特的习性,使得它得以生存、繁衍、发展、进化,几乎占领了热带、亚热带的各个角落,其危害面积约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50%。我国是白蚁危害严重的国家之一,其中40%陆地均有分布。

关键词:白蚁;防治;现状

据科学家测算,白蚁在地球上的生存年代约有2亿~3亿年,但对它进行研究只有一二百年。如何防治白蚁,我国古代就有研究。《周札》记述:“赤发氏掌除墙屋,以蜃灰攻之,以灰酒毒之,凡隙屋除其狸虫”。“狸虫”指埋藏之虫,显然当时古人已知用蜃灰(蚌壳灰)或石灰保护墙屋预防白蚁等害虫。

1白蚁预防

1.1化学屏障

化学屏障是指对房屋建筑基础的周围土壤、室外散水、室内地坪、墙体、门窗洞、管线孔口等部位及其他需要保护的对象,如木构件、树木等进行化学药物处理,使被保护的对象本身或周围形成一道含化学药物的屏障,以阻止白蚁危害的一种方法中。目前我国房屋建筑的白蚁预防技术大部分是采用化学屏障法,使用的药物从最初的亚砷酸钠无机化合物到有机氯类杀虫剂-氯丹,由于氯丹为脂溶性、稳定性强、对环境和人畜危害大,在1999年起国家逐步淘汰使用,2000年后,我国用于预防的化学屏障药物为毒死蜱、氰戊菊酯、联苯菊酯、氯菊酯、吡虫啉等,目前市场上用得较多的药物主要为联苯菊酯、吡虫啉。

1.2物理屏障

物理屏障是指利用砂粒、金属网(套) PVC护板等材料作为阻止白蚁进入保护对象危害的屏障。Ebeling等在1957年在美国加州首先研究利用砂粒预防散白蚁实验,,这是最早物理屏障预防白蚁的研究报道,但当时并没得到足够重视,随后Su、Smith、Tamashiro 、French等对物理屏障预防白蚁做了进一步研究 ,证实其完全是有效的。李栋等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在荆江大堤开展物理屏障预防白蚁的工作,20世纪70年代在广东做了中间试验,20世纪80年代进一步在广东大坝做试验,经过预防处理的大坝8年内未发现白蚁侵入,结果非常理想。20 世纪90年代,李栋等又对家白蚁做了砂石粒阻隔入侵的预防试验,并获得专利。

2白蚁灭治

2.1药液喷洒

在发现白蚁的地方或白蚁危害部位进行全面喷酒药水,使白蚁活动环境都含有毒杀白蚁的药物,当白蚁继续活动和危害时,因接触或取食含药物的土壤或木材造成死亡。这种方法普遍用于散白蚁的灭杀,也非常有效。但由于乳白蚁群体数量大、活动范围广,因此对乳白蚁的灭治效果有一定的局限性,一次施药往往不能彻底根除。此外,一些树木的白蚁危害防治用此方法效果也较显著。用于药液喷杀的药物主要有两类,一类是驱避性药物,主要对白蚁起到驱赶的作用:另一类是非驱避性药物,对白蚁无驱避作用,白蚁可以毫无感觉地接触或取食毒化过的土壤或木材,从而中毒死亡。驱避性药物,目前使用的主要为拟除虫菊酯类药物,例如联苯菊酯、氰戊菊酯、氨菊酯等。

2.2粉剂灭杀采用喷

施药粉来灭治白蚁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方法,特别是对乳白蚁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但由于散白蚁群体多而分散,再加上散白蚁容易产生补充生殖蚁群建立新群体和放弃、不修补蚁路的习性,因此粉剂灭杀法对散白蚁效果往往不够理想,一旦采用,需要较为严格的施药技术才能达到目的,例如:蚁害检查更要仔细、要多点施药并做到“深”、“均”、“散”等。前面讲到,用于白蚁灭治的粉剂或饵剂要具有慢性毒力、驱避性低或无传递毒力。虽然目前我国通过农业登记的用于白蚁灭治的粉剂只有4种,但据报道,许多药物对白蚁都是驱避性低和慢性毒力,例如:吡虫啉、氟虫胺、氟虫腈、溴虫腈、噻虫嗪、氯虫酰胺、茚虫威、伏蚁腙以及昆虫几丁质合成抑制剂类药物等。Rust 等研究表明虫螨腈即使在浓度大于300 mg/L时,对白蚁也无驱避性,用点滴法测定虫螨腈对西方散白蚁7 d的LD为29. 98 mg/只,显著高于毒死蜱(LD30 为14.01 mg/只),氯氰菊酯(LD为3.21 mg/只)和氟虫腈(LD为0. 16 mg/只)。Remmen 等研究表明噻虫嗪和氟虫腈对白蚁均无驱避性,在噻虫嗪浓度≥8 mg/L和氟虫腈浓度≥1 mg/L时,对台湾乳白蚁和黄胸散白蚁都能起到很好的屏障作用的。鲁冲等采用室内毒力测定和驱避作用试验测定氯虫苯甲酰胺对黑胸散白蚁的药效,结果表明黑胸散白蚁对2.50 μg /g以上的氯虫苯甲酰胺比较敏感,药后7 d死亡率达到55%以上,传毒有效时间为7 ~14 d,且对该药剂无忌避作用。Gautam 等报道氯虫苯甲酰胺在低含量有机质的介质中能起到好的防治台湾乳白蚁的效果,在沙土0. 19%有机质中,氯虫苯甲酰胺比氟虫腈能更好地表现出其慢性毒剂的效果,而在沙壤土A8.6%有机质中,氯虫苯甲酰胺作用21 d后,对白蚁仍然没有产生较高的死亡率,而氟虫腈作用14 h后即对白蚁产生较高的死亡率助。灭蚁灵、氟虫胺、吡虫啉对白蚁均为慢性毒剂,其中灭蚁灵对白蚁的毒力最小,吡虫啉居中,氟虫胺的毒力最大8。但灭蚁灵对白蚁有一级 和二级传毒能力,而吡虫啉、氟虫胺仅有级传毒能力,白蚁对灭蚁灵的传毒能力最大,其次是氟虫胺,最小的是吡虫啉。

慢性作用的药剂在低剂量浓度时,杀死白蚁所需的时间比高剂量浓度时长,浓度的大小决定白蚁的死亡率和死亡时间;急性作用的药剂,杀死白蚁的时间,低浓度和高浓度是相同的,浓度大小仅决定死亡率。在实际的白蚁防治工作中,我们不可能对整个群体的白蚁都进行施药,只是局部施药,通过白蚁相互交哺喂养互相吮吸和抚育幼蚁等社会行为把药力传递给其他白蚁个体,从而杀死整个群族。因此,我们要用合适的药物浓度和施药量,并且使尽量多的白蚁粘上药粉,才能达到理想的防治效果。如果施药浓度太高,白蚁死亡速度快、时间短,来不及把药物毒力传递给其他个体;浓度太低或施药量太少,毒力又不足以杀死携药白蚁及受药白蚁,从而都会影响防治效果。

2.3饵剂诱杀

利用饵剂诱杀白蚁是防治白蚁的重要方法之一。采用这种方法防治白蚁时,首先是将慢性药剂混入白蚁喜食的食物中制成饵剂,然后将饵剂施放在白蚁活动处,让工蚁自由取食并将有饵剂带回巢内,经交哺行为将药剂传播给同巢个体,最终导致整个巢群死亡。利用饵剂防治白蚁在我国有较长的历史。传统的诱杀箱技术在我国20世纪60年代已开始在广东、广西等省份应用,当时使用的药剂是砒霜,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使用灭蚁灵,到2000年后逐步使用氟虫胺、氟铃脲、吡虫啉等。林树青在研制中草药诱饵剂的过程中,还对诱饵剂的包装材料进行了筛选,把中草药诱饵剂制成了诱饵包。有人利用白蚁踪迹信息素及其类似物与灭蚁灵等药剂混合分别制成了诱杀包、诱杀块等类型诱饵。

为规范和统一诱杀材料、诱杀箱等,并方便使用,国内外科研人员在诱杀包、诱饵条的基础上开发了地上型饵站,专门用于白蚁灭治。地上型饵站般包括外壳和饵剂组成。外壳一般为方形,主要由塑料、木质材料等组成,用来盛放饵剂。饵剂主要由饵基、药剂和辅助剂三部分组成,其中饵基主要是起到药剂载体和引诱白蚁取食的作用,大都是粉状的a纤维素,药剂是对白蚁有毒力的药物。辅助剂的类型可能有两类::一类是增加白蚁对其的取食量和诱食性;另一类可能是增加纤维素的防腐性能。由此形成的饵剂剂型主要有两大类:粉剂和颗粒剂型。

3展望

我国的白蚁预防以前主要采用化学屏障方法,近几年,在示范项目和全国白蚁“十二五”规划实施以后,监测控制系统逐渐在房屋白蚁预防中应用。但监测控制系统的人力和物力成本比化学防治的高3倍以上,目前除浙江省关于使用监测控制系统的新收费文件出台外,其他省份的房屋白蚁预防收费均是在化学屏障的基础上出台的。因此,如果监测控制系统要取代化学屏障在房屋白蚁预防上大面积使用,首先需要出台新的收费文件。其次,各地方的白蚁防治单位需要匹配或增加充足的人力或者改变目前的白蚁预防施工和管理方式以满足监测控制系统的安装维护需要较高的人力成本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