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护理预防PICC置管急性白血病小儿并发症的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2-02
/ 2

全面护理预防 PICC置管急性白血病小儿并发症的效果分析

李娟 黄小玲

江西省宜春市第二人民医院 江西 宜春 336000


【摘要】目的:分析全面护理预防PICC置管急性白血病小儿并发症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60例PICC置管急性白血病患儿,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分别予以全面护理、常规护理,观察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67%、对照组为30.00%,实验组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组间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PICC置管急性白血病患儿予以全面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值得推广。

【关键词】PICC置管;急性白血病患儿;全面护理

小儿急性白血病是造血干细胞的恶性克隆性疾病,PICC为常用中心静脉导管留置方式,在需大量化疗药物治疗患儿中能发生较大优势,可减轻反复穿刺给患儿带去的痛苦[1~2]。但值得注意的为,长期导管留置,一定程度上会增大导管堵塞、感染等并发症发生,增加患儿痛苦。因此,在其PICC置管期间,予以必要护理配合,预防并发症发生意义重大,本次研究应用到全面护理干预,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7年7月-2020年2月我院60例PICC置管急性白血病患儿,随机分为实验组30例、对照组30例。实验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3~13岁,平均(6.08±0.65)岁;对照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3~14岁,平均(6.10±0.62)岁。两组基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常规护理。主要内容为告知患儿家属置管注意事项,传授患儿家属导管留置护理方法,加强患儿置管过程生命体征观察,体位护理,避免要患儿留置导管侧肢体。

实验组全面护理护理,内容如下。

(1)建立全面护理小组。以主治医师、护士长、师、责任护理人员为小组成员,护理人员主动询问主治医师患儿情况,对患儿病情进行初步评估,判断并发症发生风险,遂依据评估结果,结合患儿实际病情情况,制定护理措施,预防并发症发生。

(2)具体实施。置管前护理。(1)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应用温柔的话语,为患儿讲述其喜好的动画人物克服困难的故事,鼓励患儿克服疾病,还可嘱咐患儿家属采取物质奖励法,鼓励患儿积极配合治疗,如在其康复后给予其礼物作为奖励,增强患儿安全感,改善患儿负面情绪的同时,提升治疗依从性,取得患儿的配合。(2)穿刺护理。可在超声引导下对患儿进行血管穿刺,选取穿刺静脉时,结合患儿实际情况,选取相应静脉,一般为贵要静脉,最大程度缩短穿刺时间,提高穿刺成功率,减轻患儿穿刺痛苦。且操作过程中严格执行“六步洗手法”,进行无菌操作,避免因医务人员所致的感染等并发症发生。(3)健康宣教。采取口头、播放视频、发放宣传手册等方式,将PICC相关注意事项、护理方法告知患儿家属,如应定期对患儿导管皮肤出口药物更换,使用透明敷贴进行固定,合理使用抗生素等,降低导管堵塞,脱落,静脉炎等并发症发生,告知其日常维护对预防并发症的重要性,提升其并发症预防意识,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升患儿生存质量。置管中护理。(1)体位护理。指导患儿采取适宜体位,如上肢呈外旋或外展姿势,充分暴露上肢,便于更好穿刺,降低因体位不适,致使穿刺失败,增加患儿痛苦的同时,增大感染发生。(2)封管护理。置管成功后,护理人员可采取脉冲式对患儿血管清洁,选择大于10ml针管进行正压封管,把控好推注速度,减轻血管壁冲力,待上述操作完成后,可使用肝素延髓进行封管操作,避免导管堵塞等并发症发生。(3)导管护理。置管结束后,保障导管顶端位置处于患儿上腔静脉中下段,保障能进行正常的输液操作,减少机械性静脉炎发生,此外,采取生理盐水对导管进行冲洗,保障无残留药物留下。置管后护理。置管后使用X线观察导管位子是否准确,若无误即可对其进行临床治疗。治疗换药过程中,观察导管位置、穿刺部位是否出现红肿、渗液等情况,一旦出现,及时处理,避免出血等并发症发生。采取温柔的话语,告知患儿应安静休养,切勿过大幅度活动,避免导管脱落,诱发感染。

(3)出院指导。患儿出院前,护理人员将导管详细护理方法告知患儿家属,并传授于导管脱落后的紧急处理方法,叮嘱其及时来院复查,定期更换敷贴,最大程度延长导管使用时间。

1.3 疗效判定/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并发症发生率。主要包括局部渗血、静脉炎、皮肤过敏、导管堵塞、导管脱落等并发症发生人数,计算并发症发生率。

1.4 统计学分析

软件SPSS20.0分析数据,计量资料(5fc7402303998_html_c4f81b1e424aabaf.gif ±s)、计数资料行t检验、5fc7402303998_html_5c5682b145328929.gif 对比,P<0.05差异显著。

2 结果

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67%、对照组为30.00%,实验组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组间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见表1。

表1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组别

例数

局部渗血

静脉炎

皮肤过敏

导管堵塞

导管脱落

并发症发生率(%)

实验组

30

1

1

0

0

0

2(6.67)

对照组

30

2

3

2

1

1

9(30.00)

5fc7402303998_html_7ec5f3932f1a0793.gif

-

-

-

-

-

-

5.455

P

-

-

-

-

-

-

0.020

3 讨论

小儿急性白血病为血液科恶性疾病,患儿主要表现出面色苍白、疲乏、出血等症状,针对其治疗主要采取化疗药物干预,而化疗药物治疗中,PICC置管为常见应用手段,但其置管期间易发生感染等并发症[3]。因此,采取必要护理措施,降低并发症发生,提升患儿生存质量意义重大。

本次研究,对我院实验组应用到全面护理干预,观察护理效果,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护理干预的对照组(P<0.05),可知其在预防并发症发生方面占有重要地位。遂分析其原因,全面护理,其与常规护理不同之处在于,其不仅局限于某一方面或某一阶段对患儿进行护理,其是以患儿护理需求为中心,力在提供给患儿全面优质的护理服务。观察研究内容,其首先通过建立全面护理小组,便于提供给患儿系统化、全面的护理服务。其次进入具体实施阶段,从护理前、中、后这三阶段对患儿进行护理,最大程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升患儿舒适度,减轻患儿痛苦,减少对治疗效果的影响。最后对患儿进行出院指导,有效稳定患儿病情,延长导管使用时间,保障治疗效果。

综上,对PICC置管急性白血病患儿予以全面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提升患儿生存质量,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李亭. 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期间口腔黏膜炎的预防及护理[J].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9(10):23-24.

[2]李晓娅, 李林梅. 急性白血病化疗后的不良反应及临床护理分析[J]. 2017, 11(2):260-260.

[3]梁桂侠. 小儿急性白血病化疗后口腔并发症的护理进展[J]. 医药前沿, 2016, 6(9):1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