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教育校企深度协作模式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2-03
/ 2

高职教育校企深度协作模式研究

程鹏

重庆交通职业学院,具体院系也是智能制造与汽车学院,

摘要: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人才教育的重要一环,也是应用型人才教育实践的核心关键。为更好地适应当前教育发展环境,并为校企协作未来化发展做好准备,高职院校应以深化校企合作人才培养为基础条件,构建完善的新时期专业教育应用型人才教育培养体系,围绕企业对人才培养应用需求开展教育规划,为校企合作模式深入实施提供充分的教育支持。

关键词:高职教育;校企;深度写作

一、高职院校校企深度协作模式应用的必要性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本质是基于人才定向培养做教育规划,使高职院校学生能做到学以致用,院校方面亦可运用校企合作提高自身的专业教育能力。正因如此,校企合作推进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企业多元化人才应用需求,让高职院校成为企业人才孵化中心。尤其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转型的关键时期,企业对人才应用要求标准逐渐严苛,传统形势下的高职院校培养模式,已不适用于现有的企业人才应用环境。为此,开展高职院校深层次教育培养协作显得尤为重要。此外,现代企业对于人才的应用需求,并不仅局限于传统概念的技术型人才,应用型与综合型人才将成为未来阶段企业用人的基础标准,高职对校企协作模式的深度开发,也可视为保障教育发展前瞻性的一种有效方式。

二、高职院校校企协作教育模式应用实践与创新

(一)加强校企合作协同教育管理体系融合

校企合作教育管理体系化融合,是保障校企合作教育步调协同的有效途径。首先,高职院校应根据本院校专业教育特征,以企业岗位就业要求为标准确立长效化合作关系,在向企业输送专业教育人才的同时,加强后续阶段高职院校职业教育培训,使企业与高职院校之间形成良好的人才教育联动。其次,企业方面可以向高职院校派驻在职员工开展专业教育培训,提高高职院校专业实训能力,以企业基本需求为着力点对专业教育内容做充分延伸。最后,高职院校要围绕专业教育考核,对教育考核方式进行调整,尽可能地提升专业实践考核比重,以企业岗位实践标准对专业考核进行严格要求,让高职院校专业考核能成为保障校企合作教育培养质量的一道门槛,为后续阶段企业更好地为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提供支持奠定良好基础。

(二)构建完善的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监督管理体系

构建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监管机制的目的在于增强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规范性。针对监管体系的构建,应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第一,高职院校与企业方面,必须在前期阶段做好人才教育培养沟通,在充分考察企业发展现状及高职院校教育能力的基础上,确立体系化校企合作管理标准,使高职院校与企业方面均可有效对人才培养标准加以落实,为其校企合作教育培养工作稳步开展做好铺垫。第二,高职院校应运用地方政治机构对校企合作的支持,对企业形成一定的行为制约,保障企业能充分履行校企合作人才培养职责,针对拒不履行职责的校企合作企业方,应当追究其经济责任与法律责任,以此保障高职院校学生的基本权益,提高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管理综合执行力。

(三)强化校企协作专业教育人才定向输出

根据企业岗位内容的不同,高职院校各专业教育内容存在差异,高职院校要根据校企合作的基本要求,通过教师赴企挂职的方式,掌握企业岗位工作核心内容,完善高职院校现有的教育体系,使校企合作模式下人才培养能更好实现人才定向输出。尤其对于特殊专业人才教育培养,要在充分做好企业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交流的基础上开展教育布局。譬如,对电子竞技专业校企培养合作,必须要了解企业方面对电子竞技的人才需求,根据电子竞技类别及现有电子竞技赛事内容做教育设计,保障高职院校教育对接能在最短时间内实现校企联动。此外,强化校企协作专业人才定向输出,也有利于扩大高职院校学生的专业就业范围,明确专业就业方向,使高职院校学生能充分掌握专业就业主动权。

(四)确立信息化校企合作教育资源共享机制

资源共享对信息时代校企合作人才培养而言至关重要。高职院校受限于教育管理条件,通常在行业趋势分析及信息资源的掌握方面相对薄弱,导致部分高职院校学生教育培养,无法适应新时代的行业发展环境,最终浪费了高职院校教育资源,同时使高职院校专业学生难以融入企业岗位实践环境。对此,高职院校与企业之间应建立系统化教育合作关系,使高职院校能为企业提供其所需的数据资源帮助,而企业方面则要为高职院校提供专业教育数据分析支持,一方面,让企业能进一步了解高职院校专业教育特点,为后续阶段专业人才步入岗位工作做好充足准备,另一方面,也为高职院校及时地调整校企合作模式下专业教育策略创造有利的信息条件,使高职院校与企业能运用校企合作实现双赢目标。

三、高职院校校企协作模式未来化发展展望

未来阶段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模式发展运用,将呈现教育多元化趋势,虽然主体结构仍然以应用型人才教育培养为核心,但在教育培养模式上将不再依托于单一教育培养体系,适应多元化人才培养需求,对于未来阶段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人才教育尤为必要。正因如此,高职院校应重视校企合作教育实践能力的提升,提高企业在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方面发挥的导向作用,保障高职院校校企协作能从根本上为企业未来发展不断输送新鲜血液。另外,我国要针对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监督做好立法规范,提高校企合作人才培养规范化水平,使高职院校校企协作能从根本上发挥基础性教育优势,以此加强校企协作人才培养专业推广,实现高职院校专业教育能力与人才就业率双向提升。

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校企协作模式,仍是现代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主要方式,高职院校要立足当前,着眼未来,根据现有校企协作教育条件,在提升当前校企合作专业教育水平的同时,为校企协作模式未来应用实践做好准备。从深化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实践角度出发,提高校企合作专业人才培养教育综合质量,为高职院校学生更好地参与岗位工作与就业实践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刘锦峰,贺鑫.产业学院:高职院校产教深度融合的新途径——以跨境电商产业学院为例[J].当代教育论坛,2019(3):96—104.

[2]王辉.校企协作助推产教融合:芝加哥城市学院群“应用技术强化”改革的经验与启示[J].比较教育研究,2016,38(1):39—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