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及多普勒超声诊断(DUS)应用价值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2-04
/ 2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及多普勒超声诊断 (DUS)应用价值分析

刘建敏

乌兰察布市第二医院 (内蒙古乌兰察布市; 012000 )

【摘要】目的:研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及多普勒超声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19年6月收治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及非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各48例,分别记为观察组和对照组。通过两组比较,分析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为金标准,分析多普勒超声的诊断准确率。结果: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包括吸烟、发热、长期坐卧、感染性疾病、静脉血栓病史(P<0.05)。多普勒超声诊断准确率为95.83%(46/48)。结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较多,采用多普勒超声检查的方法能取得较高的诊断准确率,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下肢深静脉血栓;危险因素;多普勒超声诊断;应用价值

作者简介:刘建敏19848族,籍贯: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商都县;本科,中级职称,研究方向:超声医学

下肢深静脉血栓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血管疾病,主要是由于下肢血液黏度增加、纤维蛋白沉着增大、血小板聚集等因素,进而导致下肢血管管腔闭塞。该病将引起下肢肿胀和局部疼痛,严重时还可能引起肺栓塞等并发症,进而对患者生命安全构成威胁[1]。对于此类疾病,应当明确危险因素,注意控制,同时采取有效措施尽早明确诊断,为后续治疗提供依据。基于此,本文选取2018年6月-2019年6月收治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及非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各48例,研究了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及多普勒超声诊断的应用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6月-2019年6月收治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及非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各48例,分别记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中男26例、女22例,年龄32-67岁,平均(51.6±3.3)岁;观察组男28例、女20例,年龄31-66岁,平均(51.5±3.5)岁。两组比较性别、年龄等,均无显著差异(P>0.05)。

纳入标准:观察组均符合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诊断标准,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确诊,对本研究知情同意,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排除标准:合并其它血液疾病的患者,合并恶性肿瘤疾病的患者,妊娠期或哺乳期患者,病历资料不全的患者。

1.2方法

多普勒超声诊断中,使用日立HITACHI EUB-6500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设置为6-10Hz,滤波值设置为50Hz。对血流方向进行明确,将最大声速角度设置为60°。患者取仰卧位,充分暴露患肢。检查中先探查髂总动脉、然后检查股总动脉,沿血管走向检查股深动脉、股浅动脉。然后改为俯卧位,探查腘窝静脉,同时注意检查小腿部静脉情况。检查中随时记录静脉血流回声、血流速度等信息。

1.3评价指标

通过两组比较,分析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为金标准,分析多普勒超声的诊断准确率。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0.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分别用均数±标准差和数或率表示。采用T检验和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包括吸烟、发热、长期坐卧、感染性疾病、静脉血栓病史(P<0.05),见表1。多普勒超声诊断准确率为95.83%(46/48)。

1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危险因素分析[n(%)]n=48

因素

观察组

对照组

p值

吸烟

34(70.83)

22(45.83)

<0.05

14(29.17)

26(54.17)

发热

32(66.67)

20(41.67)

<0.05

16(33.33)

28(58.33)

长期坐卧

32(66.67)

20(41.67)

<0.05

16(33.33)

28(58.33)

感染性疾病

30(62.50)

16(33.33)

<0.05

18(37.50)

32(66.67)

静脉血栓病史

30(62.50)

10(20.83)

<0.05

18(37.50)

38(79.17)

3讨论

下肢深静脉血栓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血管疾病,其发病因素是多方面的,同时与日常饮食、生活习惯等也有关系。患者发病后可表现为局部肢体肿胀,合并不同程度的疼痛症状。该病的发生一般是由于静脉血流压力降低、血小板数量增加,导致患者血流速度减慢、血液黏度增加,进而在血管中发生蛋白沉积等情况,严重时还会引起血管闭塞的情况[2]。关于该病形成的危险因素,本研究结果显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包括吸烟、发热、长期坐卧、感染性疾病、静脉血栓病史(P<0.05)。可见以上这些因素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均有密切的联系。由于下肢深静脉血栓对患者的身体健康有较大影响,如果不能及时治疗,随着病程进展,还可能出现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进而威胁患者生命安全。因此,对于此类疾病,应当尽早明确诊断,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治疗,以保证患者安全,提高预后效果。不过,该病在发病初期一般并无明显的特异性症状,因此需要采取相应的检查方法辅助诊断。

目前,临床上对于该病仍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为主要检查方法和金标准,虽然诊断准确率较高,但是由于具有创伤性和侵入性,会对患者身体造成一定的损伤,进而可能引起其它不良后果。也有很多患者对造影剂存在过敏反应,因而限制了该方法的应用。影像学检查是一种先进的无创性检查方法,应用多普勒超声检查,也能够辅助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诊断,操作方法简单,无创性和可重复性好,也不会对患者身体造成损害。在检查过程中,可探查患者髂静脉、腘静脉、股静脉,同时观察小腿部细小静脉情况,随时记录患者静脉血流情况及回声情况,并且能够清晰的观察到血栓位置和形态,进而做出详细全面的记录[3]。此外,多普勒超声检查对于患者血管腔减小的情况也能清晰显示,对于部分血管阻塞的情况,能够在管腔中得到清晰回声,相比于正常血管壁表现为明显的毛糙征象。因此,利用多普勒超声检查方法,对于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也能做出明确诊断,进而为治疗提供充分的依据。本研究结果显示,多普勒超声诊断准确率为95.83%(46/48)。可见多普勒超声能够达到比较理想的诊断准确率,能够为后续治疗提供依据和参考,具有良好的可靠性。

综上所述,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较多,采用多普勒超声检查的方法能取得较高的诊断准确率,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陈小燕,吴兴妹,任晓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价值分析[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7,27(10):2046-2048.

[2]靳静,成慧霞.下肢深静脉血栓并发肺栓塞的彩色超声心动图诊断及其危险因素分析[J].西北国防医学杂志,2016,37(5):297-300.

[3]宋丽莎,余庆红,郑维君,等.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的应用价值[J].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2016,19(1):4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