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护理路径在急诊胸痛患者救治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2-04
/ 2

临床护理路径在急诊胸痛患者救治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金寒霞

昆山市中医医院 江苏 昆山 215300

摘要:目的:分析研究临床护理路径在急诊胸痛患者救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时段:2019.07-2019.12,选择我院接收的150例急诊胸痛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划分为观察组(临床护理路径)与对照组(常规护理),各75例,对比不良事件发生率、急诊效果相关指标及抢救成功率。结果: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1.33%)、抢救成功率(98.67%)、急救时间、住院时间、急诊停留时间等指标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对急诊胸痛患者具有降低心衰、休克及心律失常等不良事件发生率的效果,患者急救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缩短,提高了抢救成功率,在临床中值得应用和推广。

关键词:临床护理路径;急诊胸痛;应用效果;不良事件


在临床中,胸痛属于急诊科常见疾病,发生率越来越高。急诊科患者数量较多,且病情严重,具有不稳定性。在实际的治疗过程中,给予患者及时有效的治疗及护理方式,能够提高其抢救成功率[1]。对于胸痛患者来说,心肌梗死、心肌炎及心绞痛是造成胸痛的主要原因,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在胸痛患者中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可提高患者预后,效果显著,应用范围比较广泛。本文择取2019年07月至2019年12月接收的急诊胸痛患者,观察临床护理路径在急诊胸痛患者救治中的应用效果,现有以下内容。

1 资料和方法

    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于2019年07月至2019年12月接收的急诊胸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符合研究内容者共计150例,对其临床资料展开回顾性分析,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女性患者例数为21,男性患者例数为54,患者年龄下限值为29岁,年龄上限值为81岁,平均年龄值(55.64±3.89)岁。观察组:女性患者例数为22,男性患者例数为53,患者年龄下限值为28岁,年龄上限值为82岁,平均年龄值(54.98±3.96)岁。两组基础资料相比P>0.05。本次研究经急诊胸痛患者及家属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且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 方法

对照组采纳常规护理,迅速简单分诊胸痛患者,实时监测患者各项体征,确定抢救手术,在建立静脉通道后实施抽血化验及吸氧等基础护理。观察组采纳临床护理路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建立临床护理路径小组:统一培训医护人员,比如:急诊护理操作技巧、优质服务措施及责任意识等,在培训期间,护士长进行检查和督导,并实施量化考核,有助于提高医护人员专业素质。(2)实施临床护理路径:①在接诊后,立即出诊,护理人员和家属及时联系,并实施心理安抚。告知家属将患者平躺,在护理人员到达后,给予输液及吸氧等处理。在此期间,注意取患者仰卧体位,保证操作的平稳性。与此同时,实施心电指标监测。②对于候诊区胸痛患者,相关护理人员应该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针对病情较重胸痛患者,将患者的胸痛时间及年龄等详细分析,并熟悉了解致病因素及胸痛发展区域,从而实施针对性的抢救手术[2]。③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对疾病分型,并准确记录患者分诊情况、生命体征、临床症状等[3]。与此同时,给予患者心电图、血常规、血气分析及X片检查等,倘若患者为肺栓塞,应该实施CT检查方式,从而准确诊断疾病。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实施相应的急救治疗和护理,提高整体治疗效果[4]

    1. 观察指标

①分析不良事件发生率,根据事件类型可分为:心衰、休克及心律失常,密切观察急诊胸痛患者实际情况,详细记录并实施对比[5]。②分析就诊效果相关指标,包括:急救时间、住院时间及急诊停留时间[6]。③分析抢救成功率。

    1. 统计学方法

利用SPSS20.0软件检验急诊胸痛患者所有数据,独立样本t检验计量资料(涵盖急诊效果相关指标),以5fc9d57edf03e_html_ebd179a3c1694640.gif 形式表述,5fc9d57edf03e_html_92cfadba4e435beb.gif 检验计数资料(涵盖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抢救成功率),以[n/(%)]进行表述,P<0.05,即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分析不良事件发生率

结果显示,和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12.00%)相比,观察组(1.33%)更低,P<0.05。

表1:分析不良事件发生率[n/(%)]

组别

心衰

休克

心律失常

发生率

对照组(n=75)

4(5.33)

2(2.67)

3(4.00)

9(12.00)

观察组(n=75)

1(1.33)

0(0.00)

0(0.00)

1(1.33)

5fc9d57edf03e_html_92cfadba4e435beb.gif

----

----

----

6.8571

P

----

----

----

0.0088

2.2 分析急诊效果各项指标

结果显示,和对照组急救时间、住院时间及急诊停留时间相比,观察组各项指标更具优势,P<0.05。

表2:分析急诊效果各项指标(5fc9d57edf03e_html_ebd179a3c1694640.gif

组别

急救时间(min)

住院时间(d)

急诊停留时间(min)

对照组(n=75)

54.98±12.08

13.91±3.52

9.31±2.32

观察组(n=75)

42.16±8.76

8.96±2.28

6.85±1.62

t

7.4403

10.2215

7.5289

P

0.0000

0.0000

0.0000

2.3 分析抢救成功率

结果显示,和对照组抢救成功率(90.67%)相比,观察组(98.67%)更高,P<0.05。

表3:分析抢救成功率[n/(%)]

组别

抢救成功例数(n)

抢救成功率(%)

对照组(n=75)

68(90.67)

90.67%

观察组(n=75)

74(98.67)

98.67%

5fc9d57edf03e_html_92cfadba4e435beb.gif

----

4.7535

P

----

0.0292

3 讨论

在急诊科疾病中,胸痛的患病率持续上升。在患病后,绝大多数患者产生绞榨性疼痛及闷胀不适等,甚至延展至患者牙齿、耳朵及肩颈等部位,且患者意识模糊、呼吸困难现象比较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7]。有关研究表明,在胸痛患者中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对其急诊救治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本文研究可以发现,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1.33%)、抢救成功率(98.67%)、急救效果相关指标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由此可见,实施常规护理,比较重视医疗技术,但是护理工作缺乏计划性,工作效率较低,从而延误患者急诊时间。通过临床护理路径,统筹安排急救时间,通过规范的急救护理措施,可在短时间内实施治疗。与此同时,护理人员快速采集患者信息,有助于疾病的评估,缩短急救时间,提高了护理工作的效率。通过临床护理路径,患者心衰、心律失常及休克等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降低,效果显著。

综上所述,针对胸痛患者开展临床护理路径,在缩短患者急救时间的同时,提高了抢救成功率,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


参考文献

  1. 徐明.临床护理路径在急诊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9,13(18):108-110.

  2. 陈英爱.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脑梗死患者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9,017(003):276-277.

  3. 谢俊丽.急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抢救过程中的应用效果及护理干预[J].中外医疗,2019,038(002):155-157.

  4. 陈翠芹,毛秀建.急救护理路径联合“七步法”PCI术后康复锻炼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J].国际护理学杂志,2020,39(13):2421-2424.

  5. 唐莉,冯健兰,杨雨竹,等.急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救治中的应用效果[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9,38(12):1830-1833.

  6. 黄伟平.临床护理路径在急诊救活、护理急危重患者的应用效果分析[J].岭南急诊医学杂志,2017,22(005):495-496.

  7. 贾春艳.临床护理路径在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救治效果及提高患者满意度中的作用[J].中国医药科学,2018,8(22):153-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