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散式体外冲击波治疗足底筋膜炎的临床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2-14
/ 2

发散式体外冲击波治疗足底筋膜炎的临床研究

王丽彬 1 庄景专 2 喻林 3 刘锐锋 4 辜智岗(通讯作者)

1. 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 2. 郫都区中医医院 ) 四川泸州 646000

【摘要】目的:对发散式体外冲击波治疗足底筋膜炎的实际临床效果进行了分析研究。方法:将来我院就医的60名足底筋膜炎患者当成了研究对象,之后根据治疗方式的差异将其分成了实验及对照两组,各30名患者。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的是超声波治疗措施,而实验组患者则采用的是发散式体外冲击波治疗措施。最后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程度及足部功能活动情况进行了量化分析对比。结果:治疗2周、3周后,两组患者的NRS和RM评分均大幅度降低(P<0.05),之后实验组患者的RM和NRS评分均要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对足底筋膜炎患者来说,发散式体外冲击波是一种相对有效的治疗方案,能够取得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因此应当做好这类治疗措施的推广应用。

【关键词】足底筋膜炎患者;发散式体外冲击波;治疗效果

足底筋膜是给足底提供足弓静态支撑的纤维性组织。对足底筋膜炎患者来说,足跟痛是其最为典型的症状1】。根据现有的临床资料证实,足底筋膜炎的发病率一般在11%-15%左右。虽说对足底筋膜炎的研究正在不断深入,但目前我们却并没有明确其发病原因,有临床医生认为,该病的发生于肌肉软弱、足底生物力学改变、平足等因素直接相关。目前,以体外冲击波为主的新型治疗措施已经在这部分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得到了相对广泛的应用。下文中笔者由此着手对相关问题开展了研究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常规资料

本研究开始于2019年10月结束于2020年10月,具体将来我院就医的60名足底筋膜炎患者当成了研究对象,之后对其常规资料进行了分析汇总整理并将其分成了实验及对照两组,各30名患者。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的是超声波治疗措施,其中包括17名男患者、13名女患者,患者的年龄在46-7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3.48±5.52)岁。该组患者的病程在23-95d之间,平均病程为(33.58±15.80)d。实验组患者采用的是发散式体外冲击波治疗措施,其中包括18名男患者、12名女患者,患者的年龄在47-7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4.82±8.81)岁。该组患者的病程在24-86d之间,平均病程为(38.84±18.91)d。因为P>0.05,因此两组患者的常规资料并不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因此本研究值得继续推进。

所有患者在入院之初就经过了诊断确诊,符合足底筋膜炎的临床诊断标准。为了保证研究结论的可靠性,还在研究中排除了存在精神类疾病以及严重听力障碍的患者,主要是便于医护人员与患者的交流。

1.2研究方法

首先对照组患者采用的是超声波治疗措施。治疗过程中使用的治疗仪型号为德迈DW-200B,由深圳市德迈科技有限公司生产。治疗过程中,需要将治疗仪的频率设定为3.3MHz,并将仪器调整为脉冲模式。之后需要将声强设定为1.5-2.25W/cm2。具体治疗过程中,要注意将超声探头对准患者的足底压痛点,之后需要根据患者的耐受情况来调整探头的位置,当然探头的移动范围要控制在2cm2之内。每次治疗的时长为10min,每隔1d治疗1次,每10次为1个疗程。在1个疗程的治疗结束后需要对其治疗效果进行汇总分析。

其次实验组患者采用的是以发散式体外冲击波为主的治疗措施。治疗中使用的冲击波治疗仪由瑞士EMS公司生产。治疗时,要将压力设定为1-2Bar,频率设定为7Hz,次数设定为2000次。治疗过程中,同样要使冲击波治疗仪的治疗头对准患者的足底压痛点,之后需要根据患者的耐受情况调整探头范围,需要将调整范围控制在2cm2之内。治疗需每周进行1次,每3次为一个疗程,患者共需接受3个疗程的治疗。

1.3观察指标

研究过程中,首先对两组患者的NRS评分进行了量化比较分析。最低分值为0分代表“无痛”,最高分值为10分,代表“剧烈疼痛”。由患者在步行或站立时根据自身的疼痛程度进行自主评分。其次借助于RM评价系统对两组患者的足部功能活动情况进行了量化分析评价。为了便于量化分析,参照患者的实际疼痛程度与运动范围将评分划分成了优良中差4个等级,分别记入1、2、3、4分。需分别在治疗前、治疗1周后、治疗2周后进行3次评价分析。

1.4数据处理

借助于SPSS22.0统计学软件对各个方面的数据进行了处理计算。最后将P<0.05当成了验证结论是否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的主要指标。

2.结果

在对患者进行治疗前,两组患者的RM评分和NRS评分并不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和3周后,两组患者的RM和NRS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之后实验组患者的评分情况要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因为P<0.05,所以结论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详细数据如下表1:

表1:两组患者的NRS和RM评分对比(5fd6f950d1608_html_394f8328d64e5c7b.gif

组别

人数

时间节点

NRS评分

RM评分

实验组

30

治疗前

6.5±2.2

3.5±0.5

治疗2周后

4.1±2.2*&

2.0±1.1*&

治疗3周后

2.7±1.6*&

1.5±0.6*&

对照组

30

治疗前

6.3±1.8

3.6±0.6

治疗2周后

4.6±22.0*

2.5±1.1*

治疗3周后

3.8±1.6*

2.0±0.6*

注:与治疗前相比,P*<0.05。与对照组相比,P&<0.05。

3.讨论

本研究证实,利用发散式体外冲击波治疗技术有助于提高足底筋膜炎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改善其行走功能2】。临床资料证实,足底筋膜炎多发生在中老年人身上,因此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带来非常显著的影响。

研究结论证实,实验组患者的NRS和RM评分均要优于对照组患者。因为P<0.05,所以结论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基于此,应当在后续临床工作中做好这类治疗措施的推广工作。

【参考文献】

[1]张宇. 体外发散式冲击波联合当归鸡血藤汤治疗跖筋膜炎性跟痛症的临床疗效观察[D].浙江中医药大学,2019.

[2]靳倩莹,于文浩,冯虎. 发散式体外冲击波治疗足底筋膜炎的临床研究[J]. 河北医药,2018,40(05):755-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