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公路在高速公路设计中的实践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2-15
/ 2

绿色公路在高速公路设计中的实践

康瑞 阮飞鹏

河南省机场集团有限公司 河南省郑州市 450000 河南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河南省郑州市 450000

摘要:现阶段,国内各大城市公路建设阶段积极践行集约化、生态环保路线,将绿色公路理念整合至高速公路设计领域,对高速公路可持续发展过程有明显的
促进作用。在概述绿色公路内涵的基础上,结合具体工程案例,较为详细地探究绿色公路理念在高速公路项目堤路共建、公铁伴行、资源节约等过程中的实践应用。

关键词:绿色公路;高速公路;生态环保;设计实践

引言

为满足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需求,近年来国内公路交通网建设数目持续增加,范围也有一定拓展,生态环境压力随之持续提升,资源能源日渐匮乏,这要求公路后续发展阶段应积极扭转粗放扩能模式,应贯彻落实“三低三高”理念,助力于绿色、节能产品的建设进程。高速公路设计、施工阶段,也应以绿色公路理念为基础,重视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力争构建出公路与生态环境和谐发展的局面,坚持新发展理念,加快推进绿色公路建设。实施绿色公路建设是以优化路网功能、控制资源占用、减少能源消耗、降低污染物排放、保护生态环境、推进绿色发展为核心,以理念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为驱动的新型发展理念。

1绿色公路的内涵

在项目前期工作时,加强生态选线,绕避了自然保护区和水源地保护区等生态环境敏感区,推行生态环保设计,加强生态保护。在公路建设前期,充分优化设计方案,科学合理地选择路线方案,避开自然保护区、水源保护区等环境敏感点,提高路线线形和地形地物的适应性。尽量利用城市规划预留的走廊带,集约利用土地资源,避让了生态敏感区域;公路的边坡防护以生态防护为主,坚持“设计上最大限度的保护,施工中最小程度的破坏,完成后最大限度的恢复”的建设原则,尽量降低公路建设对生态环境和自然景观的影响,实现公路建设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和可持续。绿色公路建设期间,均将促进生态系统的健康循环设计作为最基层标准,针对公路项目拟定整体方案、规划道路、公路路面施工、公路运营与管养等各个流程,要最大限度提升有限资源的利用效率,保证排污过程的科学性,将生态环保作为主线,将能耗低、排污少、污染轻、效率优、综合效益大作为基本原则。

2工程概况

某高速工程设计总长度为43km,勘测资料显示本项目所在区域由城区、石化园区、湿地保护区等诸多辅助型控制线区构成。该项目一旦建成及投运,有益于扭转本区域东西方向运输走廊数目不足的现状,但会对湿地保护区健康、持续发展造成一定不良影响。因此,项目设计人员在组织前期选线工作阶段,积极构建了绿色公路理念和本项目实况,确立大局思维,并综合分析资源集约化使用、走廊带公用等诸多客观因素后,拟定选用顺沿河流走线的建设方案。

2.1堤路共建

立足于本项目自体持有的施工条件,针对周遭可调控因素及可使用资源等整体分析,以创新思维为支撑作出设计堤路共建的可靠性提议,拟定选用公路路基和I级堤防共建模式。勘测后发现约17.2km堤路共建区段整体利用了独流减河左堤及局部河道漫滩实现填筑,耕地及土地资源占用面积明显减缩。以上设计形式明显削弱了对河道及大堤现有功能造成的负面影响,巧妙占用地皮,规避额外征地的行为。

2.2公铁并行

为达成公铁并行目标,拟定了高速公路和铁路共用走廊计划。其意义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一是提升了交通走廊资源的利用效率,应对了铁、公路选线阶段存在交叉或相距甚远等诸多现实问题,减少了土地资源的占用量;二是规避高速公路线位侵扰自然保护区内部的情况,穿过公路保护区外围边界,维护了保护区域内部自然生物资源的完好性,未打破原有的生态平衡;三是杜绝公路穿越建筑体密集分布区的情况,且将农用耕地资源的占用量降至最低水平,促进项目施工活动有序、安稳推进,减少由额外征地、拆迁活动等耗用的资金数量。

2.3设计立交方案

本项目建设原定采用“梨形”立交方案,布置立交匝道过程中占有较宽阔的地表资源,这与绿色、经济施工理念存在一定出入,故而拟定对原立交方案实施改进、优化处理。系统化改进后匝道方位朝向东侧适度移行,主线穿过主线桥下净空下方,在确保其与项目前期设计标准及车辆通行需求相符的基础上,以上设计方案在实施阶段较明显缩减了匝道桥梁设施的占地面积,还有效地节省了立交占地量

2.4高速公路绿色服务区设计特征

(1)能源利用特征。目前,高速公路服务区的能源主要是电力、煤炭、燃气等。由于我国电力仍以煤电为主,因此无论是使用电还是直接燃烧化石燃料,都会带来不可再生能源的巨大消耗,同时产生环境问题。所以,构建绿色高速公路服务区,应先改善能源利用结构。高速公路服务区一般都在远离城镇的偏远地区,用电代价较大,特别是西部地区。而我国西部和北方地区太阳能资源相对丰富,因此利用太阳能光伏发电前景广阔。与传统火力发电等形式相比,太阳能光伏发电具有诸多优势,如安全稳定、无噪声污染、资源随处可得,且可与建筑物灵活结合等。(2)水资源利用特征。高速公路服务区可利用的水源包括以下两种:一是来自城镇管网的自来水;二是经处理的地下水或地表水。根据统计,绝大多数服务区的水源都来自于地下水,但我国大部分地区属于缺水地区,长期采集,会造成水位下降,甚至是地面沉降。与此同时,根据对服务区用水的调查,只有二到三成是用于饮用和洗涤,其余则为冲厕、绿化浇洒等。因此,在绿色服务区设计中,应充分利用处理的污水和收集的雨水,将这些水用于对水质要求不高的地方。某服务区采取了污水回用和雨水回用措施,使整个服务区的非传统水源利用率达到40%以上,节约了大量水资源。

2.5突出全寿命周期成本理念

起点枢纽互通方案比选时,按照全寿命周期成本理念,综合分析各备选方案建设费用、运营费用和汽车绕行成本,最终推荐虽近期建设费用略高,但全寿命周期成本最优的B1线及其分区域变异T型枢纽互通方案。针对结构物,选用高性能混凝土、高强度钢筋,浆砌工程全面混凝土化,推行桩基旋挖施工,保证结构耐久性。推进钢结构桥梁应用,发挥全寿命期成本比较优势;对跨越高速公路、主要国省道的跨线桥梁采用钢混叠合梁结构。

2.6积极应用BIM技术

项目通过三维模型及交通勘察设计研究院自主研发的外业调查系统,辅助外业踏勘及调查工作,有效节省调查时间,提升外业质量;利用BIM技术可视化、精确化的特性,在内业设计中对工作内容进行校复核及综合校对,有效减少施工后期设计变更。在施工及建设管理阶段构建智能建设管理系统,推进项目管理系统与物联网、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化管理技术的有机融合,推动工程全寿命周期关键信息的互联共享。并以项目管理系统为平台,推进工艺监测、结构风险监测预警、隐蔽工程数据采集、质量安全检查、远程视频监控等技术在施工管理中的整合应用,提升工程质量安全管理水平。

结语

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提出,使现代群体持有较强烈的绿色、环保理念,打造“绿色工程”也是建筑行业后续几年中的发展潮流。在高速公路设计实践中,设计人员须主动将绿色公路建设理念融合其中,在实践中持续完善公路建设流程、方法等,从根本上提升高速公路绿色、节能设计水平,为和谐社会发展进步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杨艳刚,简丽,关磊,等.我国高速公路绿色服务区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交通运输研究,2019,5(5):88–93.

[2]姜在田.海南省万宁至洋浦高速公路绿色公路设计[J].现代交通技术,2019,16(6):26–30.

[3]杨金.探析高速公路绿色通道快检系统设计与应用[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9,42(10):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