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分析及建议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2-16
/ 2

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分析及建议

刘芳芳

尼木县教育体育局 西藏自治区拉萨市 851600

摘要:中小学阶段是一个人自我意识逐渐增强,生理和心理飞速发展的时期,尤其是初中阶段是个体心理发展极具敏感性和不稳定性、易于出现问题的"心理断乳时期""心理危机时期"[1],处理好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随着年龄的增加,学生在学校待得时间越来越久,这就要求学校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虽然我国政府逐年加强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然我国心理健康教育起步晚,且很多中小学疲于应对各种考试,而忽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本文旨在分先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现状,进而提出改进现状的建议。

关键词:中小学 心理健康教育 现状 对策

  1. 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现状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中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的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素质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2]。中小学生生理、心理飞速发展,是自我意识逐渐增强,自我同一性逐渐整合的阶段,是形成三观的重要时期,也是容易出现心理问题的原因。经过二十多年的探索,我们逐渐意识到在中小学开设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也取得了很大成果,然则在我国农村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也存在一些阻碍。

  1. 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重视程度不够。很多家长、老师认为小孩子没有烦恼,且过度的关注学生语数外等主课的成绩,忽视学生的年龄特点、个性特征、兴趣爱好等。而中小学生却是心理问题易发、高发时期,可能会出现厌学、校园欺凌、自伤自残、人际关系冲突、心理压力、亲子关系、打架斗殴等情形。在中小学生出现心理问题和行为偏差时多数老师使用联系家长或者进行德育教育甚至体罚等方法,而不能针对个体实际情况进行心理疏导。导致学生出现心理问题和行为偏差的原因很多,比如父母关系不和谐,亲子沟通存在问题,父母教养方式不适合青少年,家庭重智育轻德育,重男轻女或重女轻男,意外事件导致青少年对现实认识错位,学习压力,不良信息地侵入,青春期,同伴关系,急功近利的观念等等。虽然主流媒体强调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呼吁关注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但由于升学压力和考试体系等原因,很多中小学更注重学生的学生成绩,而忽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二)心理健康教师师资队伍薄弱。

联合国科教文卫发文:平均5000至7000名学生至少需要一个自身的心理学专家,时刻对学生出现的各种问题及障碍进行处理和咨询[3]。很多学校的心理教师数量、质量是与联合国科教文的要求是不符的。相比于高校,中小学心理教师队伍是及其缺乏的。心理教师原则上要有心理学专业背景,同时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比如国家二级、三级心理咨询师,接受职前和职后的专业培训,有心理咨询的理论基础、知识素养以及实际操作经验,并定期参加必要的能力提升培训[4]。很多中小学没有配备专职的心理老师,由其他任课老师兼任,以德育老师兼任居多,有些偏远学校连兼职心理老师也没有。心理老师的教学成果难以评定,也很难得到评优评先的机会,在职称评定方面也存在很多的困难,导致许多人担任心理老师积极性受挫。心理健康老师缺少专业的培训、督导和交流,不利于心理老师后续专业成长。

(三)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展不规范。

早在199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就发布了 《中共中央关 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 》,明确提出要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2012年教育部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 (2012年修订 )》,明确提出:“学校应将心理健康教育始终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展心理健康专题教育。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纳入学校督导评估指标体系之中”。但是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起步晚,偏远地区很多学校没有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教学课程,偶尔会在学生中考高考前开一次动员大会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有些学校会让德育老师担任心理老师,开展心理健康课程。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门专业的学科 ,它有自身的科学原理。但是现在大部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职责分工模糊、组织管理混乱、课时没有固定保障的问题[5]。

(四)心理咨询室基础设施。

不仅是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心理咨询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一环。心理咨询室承载着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其有无、是否合理、标准,直接影响着心理健康教育的质量。很多学校没有专门的心理辅导室,没有学生进行心理调适的空间。有些学校的心理咨询室是“挤”出来的,在学校其他办公室不够用时,也随时会被“挤”出去。即使有心理辅导室,也存在布局不合理、设备不齐全等问题。中小学心理咨询室布置要符合青少年的身心特点,要柔软、温馨、充满生机、隐私,让学生感觉安全、受保护,愿意倾诉和发泄。咨询室还存在利用率不高,资源浪费,学生根本不知道有这个机构,咨询室纯粹是为了应付检查等问题。

  1. 改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现状的建议

(一)提高学校对学生心理健康重要性的认识。学生的心理问题是很多原因长期处理不当形成的,而这些原因可能是老师们忽视的。比如学生之间取外号,学生之间摩擦处理不当,家长长期不当的教养方式,学业压力、情绪困扰、成长烦恼。对于成年人看起来很容易处理的事情,对于中小学生可能是个很大的难题,因为他们没有掌握相应的知识、观念及技能,教师一定要掌握学生的心理年龄特征,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开展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二)改善唯学生分数、唯升学率的评价机制。切实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纳入评价体系,将学生的心理健康纳入考核范围,改变唯学生分数和升学率的现状,切实贯彻素质教育理念。

(三)给学校配备专业的心理教师,加强对心理健康教师的培训。将专职心理老师列入招聘计划中,逐渐给各中小学配备专职专业的心理老师。确实无法配备专职心理教师的,学校或者教育行政部门联系相应的机构给兼职的心理老师进行业务培训,提高心理老师服务学生的业务能力。

(四)教育行政部门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教育评价体系,加强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质考核。对学校的考核验收不仅仅是要看有无相应的心理咨询室,更要看有无专业专职的心理教师,有无固定课时保障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开展,开展的心理健康课程是否符合中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是否符合他们的实际需要,开设心理健康课程学生取得的效果,学生是否掌握处理负面情绪的方法,是否掌握处理人际关系的措施,是否擅长处理压力等问题。

(五)加大经费投入。建立心理咨询室,完善使用设备。提高心理老师的待遇和科研经费,让心理老师能像主课老师进行授课、开展心理咨询,研究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探究原因,提出建议。

(六)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学生或许不知道学校有心理老师、心理咨询师,要加强宣传,让学生在遇到困扰时,能有寻求帮助的对象。同时要宣传寻求心理帮助是很正常的事情,消除去心理咨询室的羞耻感。心理老师要变通方式方法,而不能单指着班主任将问题学生带到咨询室或者学生主动寻求帮助,可以通过写信件和回信件等方式解决学生存在的烦恼。学校要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校园文化中,切实关注关心师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而不单单是一句口号。


参考文献:

  1. 李飞. 边远山区农村初中生心理健康问题[D].

[2]范福林, 王乃弋, 王工斌. 中小学心理教师专业化现状调查及发展探究[J]. 教育学报, 2013, 9(006):91-101.

[3]赵富才, 袁蕾. 学校心理咨询员职业倦怠的成因与对策[J]. 教育与职业, 2007, 000(009):162-164.

[4]李庆芳. 兰州市中学心理咨询室建设研究[D].

[5]俞国良. 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与发展[J]. 教育科学, 2001, 000(001):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