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牛羊养殖中细菌性疾病防治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2-17
/ 2

刍议牛羊养殖中细菌性疾病防治措施

马庆菊

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门源县麻莲乡兽医站 810399

摘要:牛羊细菌性疾病在养殖中属于常见疾病类型,细菌性疾病具有一定的传染性,单一动物发病后存在大规模发病,甚至大规模致死的危害性,给牛羊养殖场带来极大的经济损失。本文对牛羊常见细菌性疾病加以分析,探究其疾病预防控制方案,以期为牛羊细菌性疾病的预防控制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牛;羊;细菌性疾病;预防控制

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牛肉和养殖是餐桌上的重要食物,既保证了人们日常生活的需要,同时也有效提升了人们的生活品质。在牛羊养殖的过程中,受自然环境和饲养条件等因素的影响,细菌性疾病随时都有可能爆发,并产生大面积的流行和传播,对牛羊的养殖产生不利的影响,如果没有能够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防治,会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甚至会影响到人们的健康。因此,为了保证牛羊养殖的正常进行,同时也为了维护良好的生活秩序,就必须要加强牛、羊养殖过程中细菌性疾病的防治

1 细菌性疾病的发生原因

产生细菌性疾病的原因有很多,但最常见的还是母体的传播和居住环境不卫生而引发细菌疾病。接下来将从母婴传播与环境卫生分析相关细菌性疾病产生的原因。

    1. 母婴传播

在母羊或者母牛怀孕时,因为某种原因感染了疾病,会通过血液传染给腹中的胎儿。或者是通过哺乳的方式,将细菌病传染给后代。由于年幼的牛羊身体抵抗力还很弱,无法抵抗细菌性疾病,因此幼畜较容易发生死亡。如果不及时处理,很容易形成瘟疫。对此,养殖管理者要改善管理措施,努力提升对母羊或母牛的关 注程度。举一个例子,可以定期为怀孕的母羊或母牛进行健康检查,检查其是否有潜在的疾病,身体是否健康,是否存在心理问题等等。这样做可以更好地保证幼崽健康出生,较少幼崽感染细菌 疾病的几率。

    1. 环境卫生不良

家畜感染细菌性疾病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环境的问题,如果牛羊生活环境卫生不良,就会产生很多细菌,影响牛羊的身体 健康,同时造成牛羊群感染细菌性疾病;如果居住环境过于潮湿,则可能滋生较多细菌,导致体质孱弱的牛羊感染上细菌性疾病,因此重视牛羊的居住卫生是保证牛羊健康成长的一个重要策略。

    1. 饮食不健康

饮食健康也是预防牛羊感染细菌性疾病的一个重要措施。如果牛羊食用了不健康的草料,容易引发胃肠道细菌性疾病。特别是幼小的羊羔或犊牛,身体抵抗力比较弱,一旦染病则容易死亡。因此畜牧业工作人员要特别注意家畜的饮食卫生与草料的品质[1]

2 牛羊常见细菌性疾病防治措施

2.1 牛巴氏杆菌病及防治策略

牛巴氏杆菌作为细菌性疾病十分常见,具有起病急的特点,并且病牛会出现发热症状,牛巴氏杆菌属于急性传染病。秋季和夏季为高发季节,消化道传播是牛巴氏杆菌病的主要传播方式,此外,还可以通过外伤感染以及蚊虫叮咬患此病。在牛饲养过程中,气候恶劣、环境差、牛进食不足、牛着凉等情况均可以导致牛感染牛巴氏杆菌病。牛巴氏杆菌病的潜伏期为2d至5d。牛巴氏杆菌病的预防方法为:对牲畜的饲养环境进行全面改善,每日清洁饲养区域,对牲畜进行科学的管理,一旦发现病畜要立即隔离,避免扩大感染。用5%漂白剂对病畜生活区域进行全面消毒,对病畜所用垫料实施销毁,每年为病畜实施免疫工作。该疾病的治疗方法为:为牛注射20%磺胺嘧啶钠,通过静脉注射的方式,每次注射量为100ml,每天注射四次,一个疗程为 3d。为病牛患者链霉素,通过肌肉注射的方式,注射量为15ml/ kg·BW,每天注射两次。为存在大叶型肺炎的病牛肌肉注射新胂凡纳明,每次注射2g至4g。为病畜注射之前要通过100ml生理盐水对新胂凡纳明进行溶解,于两天以后再为病畜注射1次。

2.2 羊传染性胸膜肺病及防治策略

羊传染性胸膜肺是典型的细菌性疾病,该疾病的传染性很强,多种支原体是该疾病的病原体。主要通过接触感染该疾病,并且在夏季、春季、冬季均高发。羊传染性胸膜肺病的特点为传播速度很快,并且传染具有地区流行性。多种丝状支原体是该疾病的病原,病畜患有该疾病时会表现出精神萎靡不振、持续咳嗽、高烧、鼻内分泌脓性分泌物,进而导致病畜呼吸困难,严重情况下病畜会窒息死亡。羊传染性胸膜肺病还存在慢性型,最急性病程在4~5d之内,急性病程在7~15d之内,若病畜没有死亡,则转为慢性型。羊传染性胸膜肺病的防治方法为:饲养人员必须要保证饲养地区的卫生清洁,对病畜进行隔离,避免病畜进入到其他群体中,为牲畜接种免疫。在治疗过程中,为病畜静脉注射新胂凡纳明。

2.3 坏死杆菌病及防治策略

坏死杆菌病属于牛羊养殖过程中的多发病,口腔和蹄属于病变部位。坏死梭杆菌是坏死杆菌病的病原,坏死梭杆菌属于厌氧菌。腐蹄病在成年牛羊中多发,病畜由于蹄部产生病变而不愿行走和不敢行走,有些病畜在行走过程中会跛行,病畜蹄部组织不全。因此,一旦发现病畜出现这些症状,应立即确定该疾病,并 且对病畜进行治疗,这样能够有效避免病畜因为脓毒血症死亡。坏死性口炎也是坏死杆菌病的主要病症,坏死性口炎在未成年牛羊中高发,坏死性口炎也称为白喉,病畜会的口腔粘膜会出现病变,甚至会出现口腔粘膜坏死。症状表现为脓性鼻涕、流口水、发热等,必须对病畜进行及时有效地治疗,目的在于避免病畜出 现脓毒血症死亡。 坏死杆菌病的防治方法为:保证牲畜饲养区域干净和清洁, 为牲畜运用柔软的饲料,保证牲畜蹄部位以及生活环境干燥不潮湿。及时隔离病畜,运用5%漂白粉对牲畜生活区域进行消毒,翻新被污染土壤。将病畜已经坏死的部分清除,运用10%硫酸铜溶液对病畜病变蹄部开展治疗,最后将碘甘油涂抹好。若病畜的病情严重,则需要为病畜开展全身抗生素进行治疗。

2.4 羊猝疽病的防治策略

羊猝疽多在1岁至2岁绵羊中发病,春季和冬季是羊猝疽的高发季节,该疾病具有很强的地区流行性。C型产气夹膜梭菌毒素是引起羊猝疽并的重要原因,羊猝疽病的症状类似于羊快疫,该疾病具有发病急促和突然的特点,病畜一旦发病,往往会在几个小时之内便会死亡。羊猝疽病的防治方法:由于羊猝疽病的发病十分急促,对病畜开展活体检测十分困难。因此,为病畜进行毒素检测以及微生 物检测,已死亡的病畜要实施无害化处理,对饲养区域进行严格和全面的消毒,目的在于将传染源切断。由于羊猝疽病的发病很急,所以没有开展有效治疗。要求饲养人员必须要注重加强饲养管理工作,每年都为牲畜注射羊猝疽疫苗以及羊快疫疫苗实时防治。

2.5 羊链球菌病及防治策略

羊链球菌病多发在山羊和绵羊中,羊在感染溶血性链球菌会发生羊链球菌病。由于初春和冬季气候比较寒冷,所以容易发生羊链球菌病。羊链球菌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主要通过消化道和呼吸道传染。病畜会眼睛流泪、体温升高、走路不稳、食欲减退、咽喉肿胀等,若母羊在怀孕期间感染羊链球菌病,则可能会 出现流产。羊链球菌病的病死率很高,并且多为1d之内死亡,有些病畜会延长到2~3d死亡,病畜死亡前多会出现抽搐、磨牙以及呻吟症状。羊链球菌病的防治方法为:及时隔离病畜,对饲养区域全面消毒,并且为牲畜接种预防羊链球菌病的疫苗,一个月之内每天消毒饲养区域,一个月后再继续使用发病的饲养区域。导致细菌性疾病的原因中,最为主要的因素就是环境因素。由于养殖人员对经济效益过于关注,进而忽略养殖管理和养殖环境。牛羊养殖环境差,不及时将粪便清理干净,导致细菌增多,这从根本上增加了牛羊发生细菌性疾病的概率[2]。因此,必须要及时清理牛羊粪便,对饲养区域进行消毒,从根本上避免发生羊链球菌病。

3 结语

细菌性疾病对牛羊的养殖产生着较大的影响,也威胁到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在应对牛羊细菌性疾病的过程中,要采取科学的方式进行防治,最大限度的降低影响,保证正常的养殖过程不受影响。

参考文献

  1. 赵燕. 牛羊细菌性传染病的发病原因和防治措施[J]. 中国畜禽业, 2019, 15(6): 135.

  2. 李晓. 细菌性疾病在牛、羊中的防治分析[J]. 农民致富之友, 2018, (13): 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