鞘内埋入式输注系统联合无线自控镇痛泵对难治性癌痛的有效性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2-21
/ 2

鞘内埋入式输注系统联合无线自控镇痛泵对难治性癌痛的有效性研究

徐晓莹 徐慧 蒋韩琴

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浙江省肿瘤医院) 浙江杭州 310000 中国科学院肿瘤与基础医学研究所 胸腹部放疗科 浙江杭州 310022

【摘要】目的:研究在难治性癌痛患者中应用鞘内埋入式输注系统联合无线自控镇痛泵的临床有效性。方法:从2019年3月至2020年9月,经我院收治的重度癌痛患者中随机抽取40例作为观察对象,根据止痛方式的不同将其平均分为观察组(20例)和常规组(20例)。常规组对患者进行三阶梯类口服药物止痛,观察组应用鞘内埋入式输注系统联合无线自控镇痛泵止痛,观察两组患者的止痛效果与止痛后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NRS评分与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少于常规组,差异存在可比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高于常规组,差异存在可比意义(P<0.05)。结论:对难治性癌痛患者应用鞘内埋入式输注系统联合无线自控镇痛泵治疗效果显著,疼痛控制良好,生活质量提高,值得推广。

【关键词】鞘内埋入式输注系统;难治性癌痛;无线自控镇痛泵;临床效果

对于癌症晚期患者来说,大部分患者都会发生重度癌痛情况,我们首选强阿片类口服给药,出现爆发痛时使用吗啡临时解救,尽管止痛效果良好,但随着患者病情的变化,出现口服用药困难、药物耐受、用药剂量加大导致恶心、呕吐等副作用明显增大,不良反应的发生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患者的生活质量[1]。因此,针对难治性癌痛患者,应该要采取有效的方法帮助患者缓解疼痛,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从而获得良好的应用效果。本文旨在分析应用鞘内埋入式输注系统联合无线自控镇痛泵对难治性癌痛患者的临床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2019年3月至2020年9月经我院收治的难治性癌痛患者中随机抽取40例作为观察对象,根据止痛方式的不同将其平均分为观察组与常规组,每组各20例。其中观察组男15例,女5例,患者的年龄区域为44~74岁,平均年龄(58.75±5.46)岁;常规组男11例,女9例,患者的年龄区域为45~78岁,平均年龄(58.28±5.81)岁。分析两组患者的平均年龄、男女分布比例等临床一般资料,显示P>0.05,说明两组患者可进行对比研究。

1.2方法

常规组患者采用常规药物止痛方法,具体内容如下:选用奥施康定缓释片(生产厂家:盐酸羟考酮控释片,北京萌蒂制药公司,国药准字J20110014,H10980062)整片吞服,每12h服药1次。服药24 h后,根据患者疼痛控制情况调整剂量,24小时出现爆发痛(NRS≥4分)使用盐酸码啡片(生产厂家:东北制药集团沈阳第一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13351)临时解救,疼痛如未缓解或加重,剂量增加50%-100%;NRS降至4-6分,重复同前给药剂量;NRS降至1-3分,最近24h根据当前有效剂量按需给药。整个治疗过程中进行剂量滴定,使患者疼痛程度控制在静态 NRS 评分<4分。

观察组手术方法如下:患者入中心手术室,行多参数生理监测,建立静脉通路,左侧卧位,腰、下胸部常规消毒铺巾。择L3/4棘突间隙,局麻满意后,在超声和“C”形臂透视引导下用12G腰椎穿刺针行蛛网膜下腔穿刺,过程顺利。由L3/4间隙进入蛛网膜下腔,突破感明显,脑脊液流出通畅。经穿刺针置入专用导管,头端根据疼痛部位不同选择不同位置。切开脊柱中线皮肤至棘上韧带,拔除穿刺针,用荷包缝合固定导管。于右侧季肋部腋前线处,局麻后横行切开皮肤至皮下组织,长度约3cm。钝性分离切口上下皮下组织形成一“口袋”状,将port装置置入“口袋”并与经皮下隧道引入的专用导管相连接,逐层缝合各切口皮下组织及皮肤,用专用穿刺针经皮肤刺入port装置回抽脑脊液通畅,检查纱布和手术器械无误,以无菌敷料覆盖切口,结束手术。镇痛方法如下:采用索菲莎鞘内埋入式输注系统联合ZZB-300型无线自控镇痛泵(南通爱普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用90度无损伤蝶形针垂直刺入输液港港体内,蝶形针另一端通过连接管和自控镇痛泵相连,泵上装有一次性储药盒,内放置镇痛药物,镇痛泵将药液经导管输送到蛛网膜下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遵医嘱设置镇痛泵的泵速与镇痛溶液的浓度,疼痛控制不理想时随时调整以达到最佳镇痛效果。

1.3研究指标

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的止痛效果(日常生活能力与NRS评分)与止痛后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恶心呕吐、便秘)。

1.4数据处理

本次研究所应用到的统计学软件为SPSS22.0,不良反应发生率采用百分比(%)表示,行x²检验;止痛效果采用(5fdffcc25a7dd_html_77c60684361f49e1.gif ±S)表示,行t检验,两组对比结果显示P<0.05则说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止痛效果对比

观察组患者的NRS评分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高于常规组,P<0.05,见表1。

1:两组患者的止痛效果对比(5fdffcc25a7dd_html_77c60684361f49e1.gif±S,分)

组别

例数

NRS评分

日常生活能力评分

观察组

20

2.68±1.19

8.26±1.25

常规组

20

4.98±1.73

6.22±2.51

t


4.8986

3.2536

P


0.0000

0.0024

2.2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

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见表2。

2: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

组别

例数

恶心呕吐

便秘

发生率

观察组

20

1(5.00)

2(10.00)

3(15.00)

常规组

20

5(25.00)

6(30.00)

11(55.00)




7.0330

P




0.0080

3讨论

对于癌症晚期患者,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主要原因就是疼痛,这类患者大部分属于脏器转移,同时伴随着全身性疼痛,且疼痛程度较高。对于晚期癌痛患者,临床通常采用三阶梯止痛疗法控制患者的疼痛程度,能够获得良好的应用效果,且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癌痛症状,但患者用药后其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2]。鞘内埋入式输注系统可将阿片类药物与局麻药物持续泵入患者的蛛网膜下隙当中,令中枢系统能够直接受到药物的作用,进一步提升患者的止痛效果,且鞘内埋入式输注系统联合无线自控镇痛泵可减少药物的使用量,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小,安全性较高,对难治性癌痛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显著[3]。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NRS评分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高于常规组,P<0.05。

综上所述,对难治性癌痛患者应用无线自控镇痛泵联合鞘内埋入式输注系统的临床应用效果显著,安全性高,临床应用价值高,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王勇,郑立风,张青正,等.系统评价塞来昔布联用阿片类药物治疗中重度癌性疼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J].药物评价研究,2020,43(06):1147-1153.

[2]许元培.羟考酮与吗啡在中重度癌痛滴定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比较[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9,12(11):81-82.

[3]宋洪丽,殷玉琨,王耀焓,等.益肾骨康方联合奥施康定治疗中重度癌性躯体痛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的临床观察[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8,24(22):164-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