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原检测在儿科临床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2-21
/ 2

过敏原检测在儿科临床应用

范文来 赵淑丽 韩玉平 * 通讯作者

沙洋人民医院 湖北 荆门 448200

摘要目的 探析儿科临床进行过敏源检测的应用价值。方法 研究对象为我院儿科收治患儿群体200例,研究时间为2018年1月-2020年1月,所有患儿均接受过敏原检测并通过回顾性分析法对患儿的检测结果、临床价值进行分析。结果 通过过敏源检测后确认患儿风险相对较高的过敏原因素,在结合患儿的实际临床情况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结论 对收治患儿进行过敏源检测作用在于确认可能引发风险事件的过敏原隐患,使得治疗方案的制定更具针对性,保障在整体治疗期间的质量与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过敏原检测;儿科;临床应用


在儿科临床进行过敏原检测的目的主要在于①确认过敏源致病的主要原因,尽量隔绝或者避免存在于生活当中的过敏原;②为需要采取的特异性免疫治疗提供过敏源分析种类。过敏源检测是否准确对临床治疗方案、预后细节调整等会造成直接影响。有相关临床研究[1]资料提示当前医院儿科采取的过敏原检测种类多种,对于各种疾病的诊断还有后续干预措施方案制定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医院儿科常见过敏源检测包括鼻炎、过敏性哮喘、皮肤病、消化道疾病、食物过敏等,都是小儿常见的过敏性疾病来源。本文主旨在于探析儿科临床进行过敏源检测的应用价值,对我院儿科收治患儿临床资料整理后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我院儿科收治患儿群体200例,研究时间为2018年1月-2020年1月。患儿中有125例为男性,75例为女性;年龄范围最小为5个月,最高为9岁,年龄经计算平均为(4.61±0.87)岁。所有患儿家属对本次研究内容知情并签署同意书表示配合。

1.2检测方法

①选择吸入性过敏原/食物过敏原。变应原过敏的因素会随着小儿年龄的增长而产生变化,而不同类型疾病也各自有自己的表现,特应性进程一般用于对特应性变现过程的描述。在婴幼儿期间因为食物所引发出现的过敏反应也会随着年龄变化而逐渐成为吸入性变应原国民情况。在过敏原检测之前要全面的对过敏现象出现的机理以及过程有全面、系统的掌握,根据儿童各个不同年龄阶段,结合临床具体表现,对过敏原检测的方法、范围做科学筛选,保障检测所得数据的实效性、真实性。②选择室内过敏/室外国民。室内外过敏两者在变应原还有临床表现方面存在较大差别,室内过敏的变应原主要为螨虫、宠物等,而花粉则是室外过敏的变应原,要掌握受检测小儿的病史,对于后面选择正确的过敏检测手段有重要指导价值,也是过敏原检测类型的重要参考内容。③SPT检测一般是单向过敏原检测方式,因此皮肤试验是当前能够得到相对准确的单一过敏原检测手段。

皮肤点刺试验。在广义上过敏原检测分为体内、体外两个方向,皮肤试验则是常见的体内检测手段,其主要诊断IgE介导变态反应性疾病,同时也是选择性变应原免疫治疗的重要手段。目前皮肤点刺试验也是应用相对广泛的儿科过敏原检测手段,具有设备要求低、操作简单的优势,通过一次的试验就能够对多种过敏原进行检测,得出结果时间无需太长,检测期间患儿基本不会出现明显不适症状,可保障安全性。检测期间需要注意皮试设备、皮试液还有操作者的专业性对于检测数据可能造成的影响,避免出现假阴性、假阳性情况。在皮肤试验前3天停止为患儿应用抗组胺药物,部分药物甚至要停用3-4周才可进行皮肤点刺试验,如阿斯咪唑类,严禁对有严重皮肤划痕、高度敏感或者食物过敏患儿进行皮肤试验。

体外实验。患儿接受体验试验的过敏原检测对象主要为特异性IgE,相对于皮肤点刺试验,其反映的过敏原所引发的过敏存在典型差异。该检测方法首先要对患儿进行血清IgE测定,同时综合体内、体外相关试验结果以及患儿病史,最终做出对过敏原的特异性判断。

食物过敏检测。儿童时期发生过敏的典型类型就是食物引发过敏,当前对食物过敏的诊断手段方面从准确性而言主要选择双盲安慰剂对照激发手段,但该检测手段得出结果所需时间较长且容易引发相关不良反应,甚至部分患儿会有明显的过敏反应,难以作为临床的常规性检测手段。食物过敏原皮肤性检测、体外检测都能够作为对食物过敏的相关参考依据,同时根据需求还能够选择开放性食物激发试验或者是排除性饮食试验。对于大部分的儿童群体选择食物变应原筛查检测能够有一定的诊断价值和应用意义,以此避免通过双盲安慰剂对照方式来诊断,确保整体的舒适性。

2 结果

通过过敏源检测后确认患儿风险相对较高的过敏原因素,在结合患儿的实际临床情况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经系统性干预后患儿病情得到有效改善。

3 讨论

在本文研究当中可知为儿科收治患儿进行过敏源检测对于病情诊断、治疗方案制定以及康复效果影响等均有重要价值,在确认致病的过敏原因素后可配合家长,降低期间再次接触过敏原而导致病情难以控制的情况出现

[2]

无论是哪一类过敏源检测,其阳性结果和过敏反应之间必然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为了确保对患儿过敏情况在判断方面的科学性以及全面性,临床医护人员应该仔细询问患儿是否有过敏史、过敏反应[3],在本研究中对收治患儿所应用的检测方式仅是针对临床典型过敏原,但不可能囊括所有,因此在儿科进行过敏检测的过程中要重视询问环节,将询问结果作为前提结合患儿的临床症状,尽量让过敏原检测具备针对性与合理性,通过科学的方式对过敏原进行判定,全面保障检测所得数据的真实性,并在确认检测手段后围绕其展开相关实验步骤,为后续治疗奠定良好基础。

综上所述,对收治患儿进行过敏源检测作用在于确认可能引发风险事件的过敏原隐患,使得治疗方案的制定更具针对性,保障在整体治疗期间的质量与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杨晶,杨柳,张梦琼.606例儿科门诊患儿血清过敏原检测结果及分析[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20,31(5):518-519.

[2]孙玲.儿童过敏性鼻炎及哮喘体外过敏原检测结果分析及护理[J].心理月刊,2019,14(4):177.

[3]习力.过敏原检测在反复喘息患儿中的应用及其临床意义分析[J].中国医学工程,2018,26(4):8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