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叶松育苗及田间管理技术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2-30
/ 2

落叶松育苗及田间管理技术探究

赵军

五常市林业和草原局 黑龙江省五常市 150200

摘要:落叶松具有生长速度较快、材质较好以及耐腐蚀性等特点,使得落叶松成为了我国木材供应的重要树种之一,在我省众多林区中得到了广泛的种植,不仅有效改善当地水土流失的作用,还能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基于此,从播种管理以及苗期管理两个方面对落叶松育苗及田间管理工作进行了简单阐述。

关键词:落叶松;育苗及田间管理;苗期管理

一、落叶松育苗技术要点

1.1苗圃地的选择与整理
  (1)选苗圃地
  苗圃作为育苗基地,土壤及其它条件对于培育壮苗来说非常关键,落叶松育苗同样需要良好的条件。落叶松的种子颗粒比较小,幼苗十分娇嫩,只有在优良的培育环境中才能确保健康生长。苗圃地要求具备以下条件:地势平坦、便于排灌、土壤有机质含量高、土层深厚、土质疏松、土壤呈中性或微酸性,而且为便于管理和运苗应将苗圃地建设在交通运输方便的地方。
  (2)整地与施肥
  由于落叶松幼苗的根系比较纤细,整地的要求是增加土壤的透气性,所以应进行深耕,增加土壤的疏松度。翻耕应在秋季进行,要进行深度为30厘米左右的深翻,第二年春天播种前再进行一次耙地,將地整平、耙细,可更多地蓄集融化的雪水,提高土壤的墒情。在整地的同时,将基肥施足。落叶松是需肥量较大的树种,育苗的重要措施是满足落叶松苗对养分的需求。可在整地前将每亩8000公斤的有机肥和50公斤的磷肥撒入苗圃地中,翻耕时将肥料混入土层中。有机肥释放慢、肥效期长,可提供整个育苗期的养分。增加磷肥是保证幼苗更快获得养分,有利于种子早发芽、早出苗。

1.2落叶松的种子处理技术
  落叶松的种子包在球果当中,种子呈灰色斜卵圆形,种子的筛选、晾晒、浸泡等处理工作的科学有效性对种子萌芽及幼苗均有直接的影响。合理的种子处理工作能够提升落叶松苗期的抗病虫害能力。通常情况下,通过使用低浓度高锰酸钾浸泡的方式来进行消毒,高锰酸钾和水的比例为1:200左右,通常浸泡的时间约为3h即可,不可浸泡过久,以免高锰酸钾对种子萌芽产生消极影响;但也不宜提前取出种子,以免达不到预期的消毒效果。在种子经过消毒之后,即可使用温水对其进行浸泡催芽,水温应保持在40℃,浸泡时间在24~36h之间。在此期间,可以同步进行挖坑作业,选择背风向阳、温度较高的位置并进行标记,发芽坑下挖0.5m左右即可。发芽坑挖好之后,将浸泡的种子放入坑内,并使用塑料膜密封处理发芽坑,结合当前的气候条件为种子提供温度、湿度稳定合理的环境。此后,应以天为周期翻动种子,观察种子是否裂口,若1/3的种子裂口,即可进行播种。
  1.3落叶松的整地技术
  为了给落叶松提供适宜的土壤环境,应当对预种植的区域进行整地处理。应调查研究当前的土质环境,结合落叶松所需的营养物质、土层厚度、硬度等对土地进行处理。实际上,一些地区的土壤环境无法满足落叶松的要求,不适合种植落叶松,整地是建立在落叶松能够在该区域的自然条件及自然环境下生存的基础上。将落叶松种植在地势平坦、土壤肥沃营养丰富、土质疏松、偏酸性的沙壤中,能够给落叶松一个较佳的成长环境,有助于落叶松的健康快速成长。翻地作业应提前于种植1年进行,通常情况下,翻地的深度在30~40cm,翻地的同时应施肥土地,肥料的投放量约在750kg/667m2,在工作实践中应结合土壤、土质的实际情况进行灵活的调整。在播种作业展开之前,应进行硫酸亚铁溶液的调配和喷洒,以提升土壤酸度,创设适宜落叶松生长的土质环境。对于东北和华北地区而言,冬季较为寒冷会将土冻住,不宜进行以上作业。能够使落叶松发芽的温度约在9~14℃之间,应选择适宜的时间段进行播种作业。在种植时,可以提前将种子和细沙按照l:3的比例混合,并使用覆盖细沙土及草帘的方式来保持温度,以提高幼苗的出芽率。在半数左右的幼苗出芽之后,即可选择早上或晚上将覆盖的草帘掀掉,并对苗床进行适量浇水,保持土壤的温度和湿度。
二、落叶松苗期管理

2.1出苗期管理

出苗期主要指落叶松树种从播种到幼苗出齐这一期间,虽然在这一阶段幼苗的主根系开始向地下生长延伸,但是幼苗仍然不能凭借自身制造的营养物质满足生长需求,而是需要依靠种子内的营养物质进行发育。所以,在出苗期的田间管理工作主要是土壤水分以及环境温度的管理和控制,通过少量但多次的浇水方式,确保土壤湿润。同时,通过缓慢减少幼苗遮阳时间的方式,让幼苗慢慢适应光照并逐渐延长光照时间,如果环境温度较高,可以通过喷灌等方式进行降温,从而确保土壤水分以及温度适宜幼苗生长[2]。

2.2幼苗期管理

幼苗期主要指从幼苗出齐到速生期之间的阶段,幼苗在这一时期已长出侧根和新梢,但其根茎仍然很嫩弱,而且生长速度也较为缓慢,所以幼苗期的田间管理工作主要是做好幼苗保护工作。在浇水管理方面,首先需要通过墒情判断幼苗是否存在缺水的情况,其次要根据温度控制需要进行适当浇水,而浇水的方式还是以少量多次为主。同时,还应做好除草以及施肥工作,从而为幼苗提供更好的生长环境并促进幼苗发育,而且这一时期的幼苗抵抗能力较弱,所以工作人员还应做好幼苗病虫害预防工作。

2.3速生期管理

落叶松幼苗的速生期大概在7月左右,是苗木生长最旺盛的时期,也是对落叶松苗木生长质量影响最大的时期,在速生期不仅要为苗木提供充足的水分,还应重视追加营养。所以,在苗木速生期开展田间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应减少浇水次数并确保每次浇水都能浇足,同时要根据苗木的生长需求适当追加磷钾肥。而且,速生期也是苗木病虫害多发时期,工作人员应加强病虫害防治工作,并在出现病虫害的第一时间进行除虫处理。

2.4硬化期管理

硬化期主要指苗木高生长结束后的阶段,在这一时期苗木枝干内的含水量逐渐降低并开始木质化,同时苗木根系逐渐停止生长并转入休眠状态,而树径开始加快生长。所以,硬化期的田间管理应停止浇水、追肥等工作,让苗木自主进行木质化生长,可以有效提升苗木的抗寒能力以及抗逆性,从而确保落叶松苗木能够顺利过冬。

三、病虫害的防治工作
  防治病虫害要坚持“预防为主。积极消灭”的原则,对病虫害进行及时彻底防治。
  3.1做好病虫害的预防工作
  做好种子消毒,以种子重量的0.5%多菌灵拌种效果较好;苗床整理播种前,床面每平方米施6克代森锌及五氯硝基苯;苗床整理苗床必须整平整细,苗床高度应达到20厘米,施做底肥的有机肥必须要经过充分腐熟。
  3.2防日灼
  苗木日灼害也被称为根颈灼伤,是常见的林业气象灾害,这种灾害普遍发生。通常是在夏季太阳辐射非常强烈的中午,危害部位只在幼苗接触地表的根颈处。由于地表温度过高和苗木组织幼嫩使根颈部失水细状而倒伏。因此落叶松苗木在出土前期,应当注意避免强光照射,及时降低地表温度。可用喷水和遮荫两种方法。实践证明,日灼防的好,将有效地预防幼苗的猝倒发生。
   3.3防治立枯病
  喷施1:100的波尔多液或1:500的敌克松;蛴蝇从蛴蝇发病处向地下灌人1:800的辛硫磷;蝼蛄采用毒饵诱杀的办法。对于易发生蛴蝇、蝼蛄的地块,可以播种前用辛硫磷进行预防。用量是每平方米2克。

结语
  落叶松在前期的育苗阶段需要进行大量的投入,通过技术的透彻掌握及灵活应用保障落叶松质量。在进行造林和育苗的过程当中,应当把握好技术要点,结合种植地区的实际情况,为幼苗创设适宜的生存环境。
参考文献
  [1]邴鑫.落叶松的林学特性及其育苗造林技术分析[J].种子科技,2020,38(05):50+53.
  [2]张立春.落叶松在土石山区育苗及造林技术分析[J].绿色科技,2019(01):173-174.
  

窗体底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