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电运维一体化方案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2-30
/ 2

变电运维一体化方案研究

李梅

国网漳州供电公司 福建 漳州 363000


摘要:近年来社会用电需求的不断增大,电力工程建设数量也逐渐增多。随着电力行业的发展,现代电网正不断朝着智能化、高效化的方向发展,对变电设备管理维护人员的要求逐渐向运行、维护一体发展。同时,由于电力设备及相关辅助设施愈发先进成熟,电力系统对人员值班的依赖性正逐步下降。少人值守、无人值守的变电运维模式正成为电力企业工作模式的主流。但是,变电运维工作的重要性却丝毫没有降低,电力设备在长期运行中难免会产生各类安全隐患,一旦隐患发展成为故障甚至事故,将可能对电网、人身产生巨大威胁,对经济、社会的影响更是难以估量。本文就变电运维一体化方案展开探讨。

关键词:变电运维一体化;方案;变电设备

引言

变电运维一体化概念早已被我国电力行业接受、采纳,开始推行变电运维一体化方案,构建出了一套完整的方案,实现了变电运维一体化目的。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在变电运维一体化方案实施中存在很多应当注意的事项与问题,如果相关人员对此忽视,就会导致方案实施不当,间接造成一系列质量问题,因此如何保障变电运维一体化方案实施得当,避免质量问题产生是该方案实施中需要重点思考的问题,对此进行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1变电运维一体化

变电运维一体化作为电网建设管理的重要措施,科学对电网进行一体化管理,保证电网运行正常。变电运维一体化在应用中不断进行完善,定期对变电站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增加更多巡视与维护变电站设备,及时对变电站设备缺陷进行核实与处理,科学统计分析。尤其是变电站事故处理,第一时间对现场检查与处理,随即通过值班调度员的调度指令,及时完成现场倒闸操作。增设变电站现场设备传动实验,加大变电站设备验收力度。整体来讲变电运维一体化主要集运行管理与运维管理于一体,其中运行管理包括监盘、巡视、维护、操作、事故处理、配合检修工作,运维管理包括巡视、维护、除单一开关停送电操作、现场配合事故处理、配合A、B类检修,开展C、D类检修,从大运行方面属于调控部门,大检修方面主要属于运维部门。变电运维一体化,帮助电网建设进一步做到资源配置优化,并且通过运维流程的有效设计,真正做到规范统一,成本节约,人力资源利用充足,电网运行稳定,工作人员生命安全得到保证。变电运维设备检修、运行等一体化整合,同样是变电运维重要内容,做好设备检查、维修、缺陷处理等一系列工作,电网建设顺利完成,变电运维模式逐步完善。

2变电站运维一体化存在重要性

智能化系统渐渐被广泛应用到电网体系中,相应的对供电企业也提出了更严格标准,无论是电网运行还是管理模式均应做出适当调整改进。据调查了解,变电站运维一体化产生的主要目的在于满足电力系统快速发展。电力系统运行维护的传统方式是运行人员和检修人员分离作业,虽然界面清晰、职责也很明确,但同时弊端也很明显,比如设备维护成本上升、运维效率低下,甚至还会使电网运行质量大幅度下降。本质上说,变电运维一体化的出现就是将运行维护协调在一起,共同履行电网运行任务,并且在将两种分工结合在一起后,因其工作场所相同所以可实现统一化管理,大大提高变电运维工作效率,甚至对电网运行安全可靠性能提升也非常有利,帮助供电企业始终处于相对稳定运行状态。

3变电运维一体化方案

3.1运维业务难易度划分

变电运维一体化在狭义上就是将变电站运行、维护工作中的所有业务进行整合,但单纯的整合会造成业务体系混乱的现象,同时会导致运维工作难度提升,不利于方案实施。针对这一点,在变电运维一体化方案实施中就必须对运维业务进行划分,这是方案实施的第一步,即以变电站运作管理工作为基础,方案实施时应当对将要并入运作管理工作中的维护业务工作进行难易度划分,由易至难的将维护业务工作整合进运作管理体系当中,例如变电站接地电阻维护、巡查等维护工作难度较低,在方案实施的初期可以并入,当运作管理人员对维护工作比较熟悉后再将断路器、隔离开关维护等具有较强操作性的、难度系数大的工作整合,最后则可以将超高频、色谱带电检测等难度系数更大的工作融入到运作管理中,这样循序渐进的实现变电运维一体化,可保障方案顺利实施。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在现实情况中不同变电站面对的运维工作业务存在差异,因此在实施中应根据实际情况来进行业务划分,同时要考虑到相关人员的学习能力等,建议尝试性进行实施,尝试成功后再大面积推行。

3.2工作分类

同根据《变电五项通用管理规定及细则》(简称:《五通》)中的运维管理相关规定,变电站日常巡视维护项目及维护周期包括避雷器动作次数、泄漏电流抄录等33项工作。在运维班组实际工作中,除《五通》规定的运维工作项目外,还需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增加工作项目。变电运维工作具备特有的规律性,一是工作具有周期性,不同工作间周期有显著差异。例如,《五通》规定“单个蓄电池电压测量”工作每月进行1次,而“蓄电池内阻测试”工作则每年至少1次;二是某些工作的作业范围相对集中,例如“管束结构变压器冷却器冲洗”工作,其作业地点仅在变压器附近,而“高压带电显示装置检查维护”等工作的作业范围则基本覆盖全站。把握各项变电运维工作的特性是合理进行工作分类的基础。巡视是所有变电运维工作的核心,若能将日常工作项目和巡视“打包”起来,将维护工作计划性地分散到若干次巡视中,可以有效降低单次维护工作的数量进而提升单次作业效率。结合前述的变电运维工作特点,将工作项目作如下分类,周期短且作业范围大的工作为Ⅰ类,此类工作适合与巡视结合开展,在工作计划汇中应当优先安排;周期长且作业范围大的工作为Ⅱ类,可在Ⅰ类工作编排完毕后与剩余可用的巡视结合安排;除Ⅰ、Ⅱ类工作外的其他工作为Ⅲ类,此类工作宜安排在非巡视时间开展。

3.3职责与意识一体化

经过前两个步骤基本就实现变电运维一体化,但这并不代表一体化完全落实,还没有深入到工作人员的职责认知与工作意识上,因此在方案实施的最后阶段,要实现职责与意识一体化。首先在职责上要将变电运维中的所有工作依照工作需要进行分类,即运维工作大体可以分为监控工作与执行工作,同事在部门内不要再使用运作管理小组、维护小组的模式,而是将两个小组的成员全部整合,根据他们的能力特长来重新分配监控、执行工作任务,这样就对工作人员的职责认识进行了重构;其次在意识上必须通过相关管理制度让相关人员意识到运作管理与维护管理的关系,同时在工作流程上确保监控工作、执行工作关系紧密,要求做到一体化运作,这时变电运维一体化将全面落实。

结语

电网公司信息化与智能化发展基础上,变电运维一体化发展要求越来越多。以管理手段提高变电运维专业,乃至电力企业整体的工作效率,是企业提质增效的理想途径。在方案全面落实、无注意事项被忽视的条件下,变电运维一体化能够起到提高变电运维工作效率、质量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贺新征,乔王瑜,等.变电运维一体化实施方案及存在问题和解决办法[J].工程技术(全文版),2018(11).

[2]宋燕.变电运维一体化方案分析与实践探讨[J].中国化工贸易,2019(09).

[3]哈妮娜,彭伟,姚解军.信息化背景下变电运维一体化实施方案存在的问题[J].科学与信息化,2018(7).

[4]姜国辉.变电运维一体化过渡阶段探讨[J].广东科技,201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