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绿色生态修复及植物配比模式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2-31
/ 2

矿山绿色生态修复及植物配比模式分析

郑新辉、吴德香

紫金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摘要:在矿山开采结束之后不进行科学的管理,不仅影响人类的健康生存,同时将严重威胁生态环境。经过开采之后的矿山表面的植被被破坏,不仅会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的情况,同时威胁周围居民的正常生活。一些相关报道显示,在许多矿山地区,因为开采之后不能科学的管理,没有及时再种植植被,从而造成严重的山体滑坡情况,在威胁人民生命财产的同时对国家也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必须重视开采之后矿山植被的生态修复。在具体修复过程中结合具体的地质情况和环境采取科学的生态修复措施,为进一步实现矿山绿色生态修复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奠定基础,同时为促进生态环境建设和减少经济损失提供保障。

关键词:矿山;生态修复;植物配比


1矿山边坡与场地绿色生态修复

生态系统自身具有一定的特点,如自支撑、自组织和自修复等,因此,在利用生态系统进行边坡修复的基础上应该重视这些特点,从而提高边坡的抗冲刷性、抗滑动性和提高稳固性等,通过生态恢复能力实现对水土流失问题的解决,从而促进生态环境的多样性和平衡性。因为受到地形原因的影响,同时由于结构的复杂性,在进行修复的过程中可能遇到多种破坏类型。在之前的修复过程中,因为受到不科学的开采和管理的影响,在现场很容易出现塌陷和挖损的地形。为了更好地提升修复效果,只有对现场被破坏的地形进行科学地回填和修整,为修复工程奠定基础,在此基础之上才能保证修复的整体效果。此外,在进行修复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一些问题,如在进行植物被修复改造的过程中应该保证控制高度不能超过15m,同时宽度不能超过3m;在一些山体的局部地区应该建立排水沟渠,其目的是保障修复之后的排水工作,以便后续工作的顺利进行。

2植物配比模式的选择原则

“修复”并不是对矿山的原貌进行复原,而是针对开采完成后的现场生态环境进行修复和改造。本工程在设计选择生态修复的植物时,在修复与治理的前提下进行相关植物的选择,以此选取具有生态适应性、植物多样性、先锋持续稳定性、抗逆性的相关植物。在选择时,应当依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2.1植物的多样性

在选择需要修复的矿山植被的过程中应该选择多种类型的植物。通过之前的经验和实践修复实践可以知道,在修复的过程中选择多种植物进行综合种植,该种方式的稳定性比较高。为此,在植物选择过程中坚持选择多种植物的组合形式,如将乔木、灌木、地被植物和藤本植物进行组合,其目的是通过有计划有步骤的人工修复措施,营造适应性强的生态系统,以实现矿山的完全修复。

2.2生态的适应性

在选择植物时还需保证选取的植物能够在当前的环境中生存下去,如果盲目地选择,可能会造成植物无法生长。因此在选择植物时,应当依据修复所在地的四季气候进行选择。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植物存活并繁茂生长,进一步在矿山表面形成绿色植被并达到修复的目的。

2.3植被的先锋性

在进行矿山修复的过程中,一些地区可能选择豆科类的先锋植被,主要是因为这些地区经过开采之后,土壤中缺乏一定的营养物质,而通过种植豆科类植被将大大提升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肥力。此外,在进行矿山修复的过程中,一些矿山为了达到快速修复的目的,选择一些生长速度比较快和适应能力强的植物,通过该种修复方式实现矿山快速修复的目的。

2.4抗逆性

当前,由于矿山开采过程中造成的破坏比较严重,矿山环境对植物的生长会造成很大的影响,如果在选择植物时没有合理的依据,势必无法达到修复的目的。因此在选择时可以选择一些逆抗性较强的植物类型,例如在比较热的区域选择抗旱性较强的植物类型,而在较冷的区域选择抗寒性较强的植物类型。只有选择逆抗性较强的类型,植物才能较好地生存下去。植物是否具有抗逆性决定了其能否在恶劣的环境中生存下去,能否稳定、持久地存活。

2.5植物配置合理性

一些植物群落应该坚持规律性种植的原则,需要结合工程地区的自然环境等因素搭配种植多种植物,坚持种植过程中的协调性和规律性。此外,还应该结合环境因素选择多种不同的植物搭配形式,可以选择耐旱性、耐寒性强的植物类型,为满足生态建设奠定基础。(1)本土植物和外来植物的结合。在早期植被种植过程中,首先应该选择生长速度快的外来植物,对矿山表面进行覆盖,对植物生长环境进行改造,同时还要种植本土植物,让本土植物发挥作用,在形成长期发展植物群落的基础上实现矿山植被生长的稳定性。(2)遵循场地分区以及功能合理。在修复时应分为两部分修复,一部分为矿山生态修复,另一部分为植被修复。在选择植物种类时,应依据环境和气候等条件,选择抗逆性较强的植物,对其进行合理配比,在实际种植时可以另行调整。(3)优化植被和运用多种生物。在种植植物的过程中应该运用乔、灌、草和花等多种层次的植被种植方式种植,同时通过形成植物群落的方式降低外来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如果个别植被受到病虫害的侵袭而死亡的话,另外一些能抵抗这些病害侵袭的品种将及时填补,从而实现矿山植被修复效果的长期性。

3矿山地区水土保持绿化树种的配置

3.1道路绿化

矿山地区道路周围的绿化主要是为了防风和保护水土。因此,道路外侧可以种植乔木,乔木的特点是生长速度快、具有一定的抗风和耐寒能力,可以很好地适应矿区的生活环境。有隔断种植的需要的情况下可以选择柏树,柏树滞尘性较好,对于汽车尾气的有害物质也有一定的抗性。道路内侧可以选择根系发达、生长速度快、有一定抗旱能力的灌木和穴植,即使出现强风天气生长也不会受到影响。

3.2炸药库场地绿化

炸药库是矿山地区的专有场地,主要用来存放爆破材料,此处的绿化目的主要是减少裸地面积,防止风蚀侵害。主要应该选择乔木,乔木的特点是根系发达且叶子茂盛,发达的根系可以适应矿区干旱的环境从深层地表吸收水分,茂盛的叶子在起到一定挡风防尘效果的同时也可以美化环境。

3.3取土场绿化

取土场是矿山用来取土的地区,取土之后通常会留下高低不平的洼地,使大片的地表裸露在外,因此这是矿区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对于此处的绿化应该先从土地治理开始。在取土结束之后要先将凹陷的土地进行填平再进行绿化设计。此处的绿化目的主要是减少裸地面积、提高土地对于水土的保持能力。应选择抗旱能力和适应能力都强的乔木、灌木与草地的空间种植,形成植被水土保持系统。

3.4采空场地绿化

采空区是矿山中水土保持情况最好的地区。此处分布着灌木和草地,甚至有小面积的林地。因此,此处的绿化目的是恢复原有的生态环境,丰富物种的多样性。应该种植多种乔木、灌木和草地,具体树种可以选择豆科草类与乡土灌木以及樟子松,豆科草类的对于保持水土效果较好,而沙棘等乡土树种的适应性比较强,樟子松等乔木的种植可以防风固土。三种种类的植被相结合可以使采空场地的景观更加协调美观。

4结束语

综上所述,通过应用多植物进行矿山植被修复能够实现矿山地区生态环境的改善,同时也为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尤为重要的是能够为人类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因此,对矿山进行植被修复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此外,在具体修复过程中结合具体的地质情况和环境条件采取科学的生态修复措施,为进一步实现矿山绿色生态修复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绿色矿山生态修复与景观设计[J].李亚冬,孟令辉.资源节约与环保.2018(10)

[2]矿山生态修复及模式选择[J].张先昂.现代矿业.20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