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血鉴别诊断中血液检验价值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1-06
/ 2

贫血鉴别诊断中血液检验价值观察

程良军

江西省乐平市人民医院 江西乐平 333300

【摘要】目的:评估贫血患者实施血液检验的价值。方法:针对70例本医院诊治的贫血患者纳入实验资料,2019年4月至2020年4月是抽取时间,全部贫血患者均予行血液检验,比对贫血患者检查结果、不同贫血患者血液检验指标。结果:(1)全部贫血患者中,缺铁性贫血22例,占比31.43%;溶血性贫血48例,占比68.57%。(2)缺铁性贫血患者红细胞平均体积、红细胞体积变异系数、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均低于溶血性贫血,较之于溶血性贫血患者,缺铁性贫血患者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较高,显示出数据检验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贫血患者实施血液检验效果显著,能够起到贫血鉴别诊断的作用。

【关键词】贫血;血液检验;鉴别诊断


贫血是血液科常见疾病之一,患者外周血红细胞容量降低,其致病诱因复杂,一般认为与患者造血干细胞异常、造血微环境异常、造血原料不足、红细胞受到破坏及失血等原因具有密切关系,常见贫血包括缺铁性贫血、溶血性贫血[1]。本研究针对贫血鉴别诊断措施,讨论血液检验的应用价值。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针对2019年4月至2020年4月本医院诊治的贫血患者纳入实验资料,70例,贫血女男比是37比33。年龄上限67岁,年龄下限13岁,年龄均值是(40.29±9.64)岁。贫血病程最长24年,病程最短2个月,贫血病程时间均值是(12.20±2.86)年。纳入标准:(1)符合临床贫血相关诊断标准;(2)患者或家属了解本研究,自愿参与;(3)神志清楚。排除标准:(1)传染性疾病;(2)恶性肿瘤;(3)精神类疾病;(4)凝血功能异常;(5)重度内分泌疾病。

1.2方法

全部贫血患者均予行血液检验,检验前1d嘱患者保持禁食禁饮,于空腹状态下经肘正中静脉抽取其外周血液样本2ml,于采集后30min内送至实验室之中予以检验,离心半径为12cm、转速3000转/min、时间15min,采集上层血清后实施全自动血清检验仪器检验[2]

1.3观察指标

统计贫血患者检查结果,包括缺铁性贫血、溶血性贫血。观察缺铁性贫血、溶血性贫血患者血红蛋白、红细胞平均体积、红细胞计数、红细胞体积变异系数、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指标[3]

1.4统计学分析

全部70例贫血患者病案数据采用SPSS 19.0软件之中,计量资料表示成(均数±标准差)形式,包含:血红蛋白、红细胞平均体积、红细胞计数、红细胞体积变异系数、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指标,实行t检验,满足正态分布。P<0.05,显示出数据检验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贫血患者检查结果情况

统计贫血患者检查结果情况,全部贫血患者中,缺铁性贫血22例,占比31.43%;溶血性贫血48例,占比68.57%。

2.2贫血患者血红蛋白、红细胞平均体积、红细胞计数、红细胞体积变异系数、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指标比较

对比不同贫血患者血液检验指标数据(见表1),缺铁性贫血患者红细胞平均体积、红细胞体积变异系数、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均低于溶血性贫血,较之于溶血性贫血患者,缺铁性贫血患者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较高,显示出数据检验统计学意义(P<0.05)。

1:贫血患者血红蛋白、红细胞平均体积、红细胞计数、红细胞体积变异系数、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指标比较

组别

例数(n)

血红蛋白(g/L)

红细胞平均体积(fL)

红细胞计数(×109/L)

红细胞体积变异系数(%)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pg)

缺铁性贫血

22

69.06±5.27

66.51±3.53

3.25±0.62

15.96±3.63

21.98±2.27

溶血性贫血

48

63.63±4.39

110.42±6.15

1.75±0.75

25.45±3.33

36.02±2.73

t


4.5069

31.1427

8.1781

10.7604

21.0008

P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3讨论

贫血是临床中常见疾病之一,患者受到疾病的影响,其身体素质及生活质量均存在严重威胁,临床表现为头晕、失眠、健忘、面色苍白等等,临床治疗需要建立在准确诊断及鉴别的基础之上[4]。本研究针对贫血患者实施血液检验,结果显示,全部贫血患者中,缺铁性贫血22例,占比31.43%;溶血性贫血48例,占比68.57%。缺铁性贫血患者红细胞平均体积、红细胞体积变异系数、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均低于溶血性贫血,较之于溶血性贫血患者,缺铁性贫血患者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较高。缺铁性贫血是指患者身体对铁元素的供需失衡,其红细胞内贴匀速缺失,长时间保持在这一状态下,导致患者发生贫血症状[5]。缺铁性贫血患者因铁元素摄入量不足、铁吸收能力不足、铁元素慢性丢失等原因造成。患者在贫血状态下,其呼吸中枢处于低氧状态,长此以往极易造成患者发生心悸、气短等疾病。溶血性贫血是指红细胞破坏所致的贫血症状,一般多为骨髓造血代偿能力有所不足所致,其发病诱因尚不明确,普遍认为与红细胞内在缺陷、免疫因素、机械因素、化学因素及感染因素具有密切关系。通过各项血液检验红细胞参数能够对患者红细胞质量与形态进行综合分析,掌握患者红细胞离散程度,故能够对贫血疾病诊断、鉴别提供参考价值。同时,血液检验形式可通过血细胞分析仪器实施自动化检验,这一检验形式检测速度较快,且检验准确率水平较高,临床应用之中可保障患者诊断与鉴别的效率,可在短时间了解患者病情,故临床应用效果显著。

综合以上结果,血液检验于贫血鉴别诊断中具备临床推广应用的价值。

参考文献:

[1]管秀多.血液检验红细胞参数在贫血鉴别诊断的检验效果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20,8(5):103,111.

[2]张琦.血液检验红细胞参数在贫血鉴别诊断中的检验价值[J].中国医药指南,2020,18(16):104-105.

[3]李德芳.分析血液检验指标在贫血鉴别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J].临床检验杂志(电子版),2020,9(3):5-6.

[4]彭超.血液检验红细胞参数在贫血鉴别诊断的检验价值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20,8(11):1,8.

[5]张文梅.在贫血鉴别诊断中血液检验红细胞参数的检验价值研究[J].临床检验杂志(电子版),2020,9(3):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