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实战化训练中培育“四有”——新时代革命军人刍议

/ 2

在实战化训练中培育“四有”——新时代革命军人刍议

朱茜

国防大学政治学院 201600

习主席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要“培养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新时代革命军人,永葆人民军队性质、宗旨、本色”。这是党的领袖和军队统帅向全军发出的伟大号召。当前,习主席对于练兵备战看得最重、忧虑最多、扣问最严,而军队首先是一个战斗队,必须把全部心思向打仗聚焦。在全军全面持续掀起备战打仗热潮的时代背景下,着力于实战化训练中铸牢强军之魂、锤炼打赢本领、激发血性虎气、培养道德情操,塑造“四有”新时代革命军人意义重大。

一、实战化训练的内涵

近年来,习主席多次在重要场合强调,要“加强实战化训练,提升部队战斗力”。实战化训练在任何时期都是军事训练所要面临的难题,也是当前我军的一个时代课题。新版《中国人民解放军军语》对实战化训练定义是:“在近似实战的环境和条件下进行的训练”。通俗来讲,实战化训练就是战场上仗怎么打,训练场上兵就怎么练,战场上任务是什么,训练场上就要练什么;具体来讲,就是全面落实“战训一致”的训练原则,通过创设高度接近实战的训练环境条件,严格遵循符合实战要求的训练内容标准,灵活运用各种训练方式方法,最大限度地缩短训练与实战间的差距,以提高部队遂行未来作战任务的实战能力为根本目的的军事实践活动。其本质是按实战要求去训练,按训练去实战,使训练和实战达到一体化。其中的“化”字就代表这将是一种常态化的实践活动,必须渗透到各项军事训练的全过程和全领域中。

二、在实战化训练中培育“四有”新时代革命军人的重要意义

“实战化训练”和“‘四有’新时代革命军人”这两个概念,从我军历史上看始终是同诸多优良传统一脉相承和与时俱进的,随着时代不断发展,二者的内涵更加丰富、考量更加深远。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国防和军队建设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新时代呼唤大国军人、时代新人,迫切需要军人在实战化训练中进行精神重塑和素质跃升,于是二者及其关系也被赋予了新的重要意义。

(一)大抓实战化训练是统帅的殷切嘱托

历代党和国家领导人都高度重视以实战化训练为抓手提升我军战斗力。毛泽东曾经提出了“三从两严”的训练方针,邓小平要求部队认真进行实战训练,江泽民指出军事过硬要靠严格的训练,胡锦涛提出打仗硬碰硬,训练必须实打实。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主席更是反复强调“军事训练是未来战争的预演”,要“切实提高军事训练的实战化水平”等,将实战化训练提升到了极高的高度。2014年习主席在视察济南军区时强调,“军事训练是提高实战化能力的重要途径和抓手,要在近似实战的环境下摔打锤炼部队”。2017年4月19日,习主席对新调整组建的军级单位提出的四点要求中提到,“要加强实战化训练,打造坚不可摧的战斗集体”。2018年1月3日,习主席向全军发布训令,号召广大官兵加强实战化军事训练,全面提高打赢能力。2019年1月4日,习主席亲切接见了全军备战标兵单位和个人代表,再次发布开训动员令,吹响了实战化训练的号角。同一天,习主席还在中央军委军事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中,突出强调“要大抓实战化军事训练,提高练兵备战质量和水平”。

“强军必兴训,实战先实训”。统帅的殷切嘱托处处体现着他的强烈忧患和政治担当,充分凸显了实战化训练的独特地位作用,进一步立起了练兵备战鲜明导向。只有坚持把习主席关于实战化训练的重要指示贯穿培育工作的始终,才能在大抓练兵备战的火热实践中锻造顺应新时代发展需求的铁血勇士。

(二)实战化训练是培育“四有”新时代革命军人的必要途径

“四有”新时代革命军人,从理想信念、素质本领、精神特质和道德情操四个维度,回答了在强军兴军伟大实践中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课题,为新时代革命军人定了型、画了像。战争的本质属性是残酷、流血、和对抗,是培养革命军人的沃土。而在和平时期,实战化训练的练兵场就是培育“四有”新时代革命军人的主课堂,在这里才能练就新时代革命军人的真功夫、硬本领。培塑“理想信念”方面。党对军队的领导是政治上、组织上、思想上的全面领导,军人只有在实战化训练任务的锤炼下,才能强化听党指挥的意识,逐步形成听党指挥的自觉。才能在生死考验面前检验理想信念和忠诚程度,进一步“提纯”。培塑“素质本领”方面。实战化训练是全方位的训练,只有把实战化的要求贯彻到训练的各个环节,融入训练全过程的各个领域,才能实现练技能与练智能、体能、心理素质和作风纪律的有机结合,切实打牢单兵军事素质基础,实现人与武器装备的最佳结合,不断提高实战能力。培塑“精神特质”方面。实战化训练是贴近实战并且符合实战要求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军事训练方式。只有通过实战化训练,参训者在实践中找到实战差距,积累实战经验,培养打硬仗、打恶仗、随时打仗的顽强斗志和军人血性。培塑“道德情操”方面。长期的和平环境会使部分军人思想受到侵蚀,沾染“弄虚作假、贪污腐败”的顽疾。只有积极投身强化实战化训练,使实战思维净化灵魂,让思战、务战、谋战的浓厚氛围赶走沉疴积弊,才能扎紧“思想篱笆”,筑牢拒腐防线,治心化人,修炼革命军人的“金刚不坏之身”。

(三)在实战化训练中培育“四有”新时代革命军人是胜战的必然要求

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不稳定性不确定性突出。我国地缘战略环境和海上安全环境日趋复杂,对国家安全战略全局的影响更加突出。须看到,战争离我们并不遥远,奋力实现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守疆卫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保驾护航已经成为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共同追求和迫切需要。

“战场打不赢,一切等于零。”能打胜仗是强军目标的核心要求,一切行动必须聚焦中心、瞄准胜战。胜战离不开实战化训练。作为战争的预实践,军事训练离实战越近,离打赢就越近。实战化是个理论问题,更是个实践问题。面对强国强军的时代要求和能打仗、打胜仗的使命任务,我们必须更加注重聚焦实战,扎实开展实战化训练,贯彻“训练内容怎么定、实战环境怎么建”由作战需求确定,“重大演训怎么组织、作战能力怎么评估”按战斗力标准执行,努力推动实战能力的跃升。如果训战脱节,耍花枪、用虚劲,未来战场定是要吃苦头甚至打败仗。胜战呼唤“四有”新时代革命军人。军人要有军人的样子。不同的时代,对军人有不同的要求,但不论怎么变,能打胜仗、骁勇善战总是核心要义。而“四有”就是新时代对革命军人提出的最新要求和育人目标,也是新时代作战的制胜密码。强军目标决定育人目标,育人目标支撑强军目标。“强军兴军,要在得人”。军队的样子是军人样子的聚合体,军人强则军队强。建设强大人民军队,关键是“得”堪当历史重任的新一代革命军人。打得赢的新时代革命军人必脱胎于实战化。培养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新时代革命军人,集中反映了强军目标对官兵素质能力的时代要求,体现了习主席着眼实现中国梦强军梦深邃长远的战略考量,这是新形势下人民军队强军兴军的百年大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根基永固的千秋大业。说到底,培育“四有”新时代革命军人最终还是为了“胜战”。这就决定了其“生产线”不可能是温和、安静、平平淡淡、与世无争,而必须是铁血、残酷、加钢淬火、实战磨砺。只有这样才能“生产”出合格“产品”,才能不辱使命、不负重托,回答“胜战之问”,才能做到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