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肺功能检测操作技巧应用的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1-06
/ 2

儿童肺功能检测操作技巧应用的探讨

王玲

山东省淄博市桓台县人民医院 山东淄博 256400

摘要:目的:探讨肺功能检测指导患者操作的技巧。方法:肺功能测试者在检测过程中通过耐心讲解,缓解心理压力,现场观看,模仿练习,并根据受试者不同年龄、性别、文化程度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指导。结果:受试者容易掌握及接受,缩短测试时间,减少患者体力消耗,而且能达到质量控制要求。结论:通过指导者传授操作技巧以及受试者的努力配合,增加肺功能测定结果的准确性,为临床诊断提供一个准确的依据。
关键词:儿童肺功能检测;操作技巧;辅助诊断
呼吸系统疾病小儿时期的最常见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均居儿科疾病的首位。尤其今年来大气环境的改变使得小儿慢性咳嗽及哮喘呈现逐年递增的态势。肺功能检查是呼吸系统疾病的重要检查之一,在儿科领域中越来越受到重视,便于发现和排查肺部及气道早期病变,鉴别呼吸困难的原因,评估疾病的病情严重程度,评定药物和其它治疗方法的疗效,评估胸肺外科手术耐受力,以及对危重病人的监护等方面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肺功能检查现在已经成为慢性咳嗽、支气管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病的重要辅助诊断工具之一,肺通气功能测定是哮喘患者病情判断及规范吸入治疗最重要的检查。肺功能检查是一种物理检查方法,对身体无任何损伤,无痛苦和不适,与X线胸片、CT等检查更侧重于了解肺部功能性变化。肺功能具有敏感度高、重复检测方便和患者易于接受等优点[1]。而对于肺功能的测定需要受检者的理解和配合,若受检者方法掌握不当或临床医务人员教授的方法不同,即便是同一个人测试的结果也有差异。
1影响沟通的因素
1.1环境因素包括物理环境、心理环境、语言环境,由于医院特定的环境,使患者紧张、恐惧、抗拒,从而引起患者的担心和焦虑,使沟通受限。
1.2患者因素有些患者理解能力较差,短时间内难以掌握操作方法;有的患者进行其他创伤性检查后有抵触情绪,不愿配合;患者家长对肺功能检查在呼吸系统疾病中的使用和意义认识不足,或者不认真、不努力配合,都会导致检查不能顺利进行。
1.3操作者因素操作者应具备呼吸生理的基础理论知识,了解检查项目的临床意义、适应证、禁忌证及正确的操作步骤和质量要求。操作者应有良好的服务态度、足够的耐心、清晰的语言表达及示范能力[2]
2技巧的应用
2.1耐心讲解,缓解心理压力当患者面临一个陌生的环境、操作者和仪器时常会出现不自觉紧张、焦虑,尤其患者面对穿着白大衣的医务人员多会出现恐惧、惊慌心理,甚至拒绝作测试。有的小儿由于过度紧张,常常会出现呼吸动作不协调,不会使用口呼吸,以致不能配合测试。指导者应该营造一个轻松的环境,态度和蔼、循循善诱,让测试者先作适当休息,通过闲谈、询问病情来缓和测试者紧张情绪,然后详细介绍肺功能测试目的、用口呼吸的方法、掌握的技巧,测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适以及缓解的方法,从而消除患者紧张心理,使其理解并按指示完成测试动作。指导者与受试者的沟通应贯穿于测试的全过程,语言通俗易懂,尽量少用医学术语、书面语言。
2.2现场观看,模仿学习由于大多数患者对肺功能测试认识不足,对肺功能检测缺乏了解,不能理解呼气和吸气动作对结果准确性的影响,不能很好地配合检测,因此在测试前让受试者观看别人测试,使其有个感观认识,初步了解测试要领、方法,同时发给受试者一个塑料口含嘴,练习捏鼻子用口吹气动作。本组病例通过采用观看别人测试,模仿学习,大部分受试者都能掌握测试的方法,用口呼吸的技巧,部分年龄较小的受试者仍需反复指导才能符合要求。模仿学习尤其适用于儿童患者,由于患儿有好奇、模仿性强地特点,别人做,他也试着做,不自觉地模仿周围人的行为举止,采用模仿学习法通过让患儿观察榜样行为,同时指导者对榜样的表扬、赞赏,激发患儿出现相同的行为,充分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使其积极地完成测试。采用这种方法既能减少指导者及受试者的体力消耗,也能获得满意的效果。
2.3因人施教在肺功能测试前根据受试者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等采用不同的指导方法,把容易出现的问题提前告知,受试者练习时指导者应仔细观察,及时纠正不正确的做法。对小儿测试者可用卡通图案模拟测试场景,如作用力肺活量检查时给予一个点满蜡烛的生日蛋糕画面,让患儿作吹蜡烛动作,鼓励患儿一口气把蜡烛吹灭;对于大一些患者作用力肺活量检测时,在测试前让其练习对着纸张作快速而用力持续吹气,连接仪器后指导患者按照吹纸的动作及力度完成;作最大通气量测试时指导受试者模仿快速跑步后喘气的动作,按照指导者指挥的节奏以最大呼吸幅度、最大呼吸速度持续重复呼吸12 s,[3]在测试过程中需要指导者不断鼓励和提示,可通过身体语言或手势,按压或提升测试者的肩部和前臂,有助于受试者的呼吸配合。对于病情较重,肺功能较差的患者要视病情作调整,尽可能缩短测试时间,以最少次数取得最佳值,出现病情变化即时停止操作。临床上通过采取以上方法,绝大部分受试者能以最少的测试次数取得最佳值,本组病例中只有2例测试者经反复指导仍不能配合检查以致体力大量消耗最后取消该项检查。

2.4指导者与受试者全程投入肺功能测试结果的准确性与指导者的讲解、示范和受试者的理解和接受有密切关系[4],也是检查成功的关键。肺功能整个测试需要双方进行互动,指导者应全程参与,首先要示范一次标准动作,然后让受试者按要求完成,对受试者发出适时的指令,不断地鼓励、提示,不能只是口头讲解,不作示范,对小儿受试者如表现良好、能顺利完成者予表扬,可用鼓励性语言,如"小朋友真乖,真聪明",让患儿感受到被表扬的愉快感觉而积极配合;对多次努力仍达不到最佳值时应耐心指导,安慰患者,嘱其不要灰心,继续加油,或者停止操作嘱其尽量放松身心调整呼吸,并予适当休息,避免加重心理负担和浪费体力。

3结论
肺功能测试能客观地检测呼吸功能,是呼吸系统疾病诊治的重要手段。测试过程中针对不同的受试者灵活应用各种操作技巧,高质量完成测试动作,既能增加肺功能测定结果的准确性,也可以为临床诊断提供一个准确的依据。
参考文献
[1]郑劲平,主编.肺功能学-基础与临床[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2007:53-54.
[2]杨双萍.肺功能检测中影响肺功能测定的影响因素及对策探讨[J].亚太传统医药,2009,5(4):6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