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死的危害有哪些,发病后该如何护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1-07
/ 2

脑梗死的危害有哪些,发病后该如何护理?

王洪英

仁寿县中医医院,四川 眉山, 620599

脑梗死也被称作缺血性脑卒中,这是一种十分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在广大的中老年人群中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并且近年来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许多脑梗死患者发病前并无显著的前驱症状,也有部分患者会出现头昏、身体乏力以及肢体麻木等症状表现,由于患者的症状表现持续时间相对较短,以及程度比较轻微,因此非常容易被患者和家属所忽略,一旦发病进展速度较快且危害性较高。那么脑梗死疾病是如何发生的?它的危害有哪些?在发病之后又该如何进行有效的护理呢?

一、什么是脑梗死?

脑梗死是十分常见的脑血管疾病,该疾病的发生是由于患者脑部血液循环发生障碍所引起,脑梗死疾病在脑血管疾病中占比较高,尤其是中老年人群体该疾病的发病率较高。脑梗死疾病的发病原因十分复杂,其中颅内和颈部动脉粥样硬化是诱发脑梗死疾病的重要原因。除此以外脑梗死疾病的危险因素较多,例如高血压、血脂异常、心脏病、高龄和糖尿病等。脑梗死患者在发病初期往往意识清醒,随着病情的发展会表现出意识障碍、昏迷、肢体偏瘫以及中枢性高热等,进入晚期还可能诱发脑疝,这对患者的生命安全产生严重威胁。

二、脑梗死的危害有哪些?

(一)身体异常

脑梗死患者在其发病过程中往往会表现出突然眩晕,该症状的发生将对患者的生命安全产生严重威胁,例如脑梗死患者会突然间的感觉站立不稳、天旋地转,甚至可能直接晕倒在地。患者会感觉到物体重叠,并出现耳鸣。出现该症状的主要原因是患者的椎基底动脉系统由于供血不足,所以会对小脑平衡器官产生影响。

(二)肢体异常

脑梗死患者往往表现出明显的活动功能障碍,使得日常生活中无法独立完成生活自理,例如出现面部偏瘫、肢体麻木以及无力,特别是一侧肢体麻木无力的情况显著,表现为持物不稳并伴随肌肉痉挛,在走路时虽然没有障碍物但是却会出现突然跌倒以及行走不稳等情况。

(三)语言错乱

脑梗死患者在其发病后还会表现出失语的情况,并且这也是脑梗死患者治疗中的重点所在,许多的脑梗死患者在发病后突然表现出吐字不清、说话错乱的情况,或无法说话。

(四)肺部感染

脑梗死患者发病后由于需要长时间卧床休养,这使得沉积性肺炎的发病风险较高,同时肺部感染的患病率上升,所以在患者卧床期间需要勤翻身、勤吸痰,从而预防肺部感染的发生。

(五)心肌梗死

脑梗死患者的病情较为严重,若发病后未得到及时妥善的治疗非常可能进一步诱发心肌梗死,尤其是处于急性期患者往往存在心肌缺血的症状表现。所以脑梗死患者在发病后需要积极地接受治疗,防止诱发心肌梗死等其他重大疾病。

(六)关节挛缩

脑梗死疾病患者出现关节挛缩主要原因在于发病后缺乏科学的康复训练,使得偏瘫一侧肢体肌肉出现废用性挛缩,因此脑梗死患者患病后积极的接受康复锻炼是预防并发症和改善生存质量的重要措施。

(七)压疮

由于脑梗死患者的卧床时间较长,特别是在患病后如果未能进行科学有效的护理,长时间受压的局部就可能出现压疮情况,这对患者的健康安全将产生严重的威胁。

(八)应激性溃疡

脑梗死患者容易发生应激性溃疡,尤其是脑梗死面积较大的患者容易产生消化出血,若不能及时有效地控制,那么非常容易诱发溃疡,使得患者病情进一步加重。

(九)脑梗死后遗症

脑梗死患者发病后非常容易出现后遗症,例如高血脂、血液病变以及高血压等。所以脑梗死患者在发病后需要积极地接受治疗及护理,从而预防后遗症的发生,更好地维护健康与安全。

三、脑梗死发病后该如何护理?

(一)急性期的护理

脑梗死急性期是患者整个病程当中的危险阶段,是指患者发病后的7~14天内,在此期间除了需要进行规范化的药物治疗外,做好科学的护理是帮助患者平安度过急性期并抵达康复阶段的重要环节,在此期间需要特别关注脑梗死患者的科学护理,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几个护理要点:首先要确保患者呼吸系统的畅通,尤其是脑梗死病发昏迷情况的患者,在护理中需要确保患者呼吸系统的通畅,避免发生误吸情况;第二,需强化患者的口腔护理,避免出现口腔粘膜干燥的情况,可运用洁净的无菌棉球对患者口腔进行定时的清洗;第三,需要关注急性期生命体征指标的密切监测,特别是对于四大生命体征,如体温、血压、脉搏、呼吸进行密切监测,除此之外还需要对每天的尿量进行观察和记录,从而为患者的治疗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最后,在急性期需要严格限制患者的活动,在发病后至少需要维持卧床休息三天,期间需要定期协助患者进行翻身,这样能够更好的避免发生压疮和坠积性肺炎等并发症。在饮食方面如果存在昏迷情况,可选择鼻饲饮食,主要以清淡易消化的流质食物为主,同时还需密切监测患者的电解质,确保水电解质的平衡;

(二)恢复期的护理

脑梗死患者在进入恢复期后,生命体征指标恢复平稳,同时病情也趋于稳定,在此期间也要做好如下方面的护理,从而更好的。降低患者的并发症率和后遗症率:

1.生活护理:患者由于丧失了生活自理能力,所以护理中需要帮助完成相关的生活护理。在患者洗澡时要确保医护人员和家属在场,尽可能选择床上擦浴。鼓励患者培养按时排便的好习惯,从而确保大便的畅通。在进餐的过程中提供一个安静且整洁的环境,叮嘱患者保持缓慢的进食速度;

2.心理护理:脑梗死患者往往发病突然前病情较重,容易出现悲观、恐惧等负面情绪,所以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帮助缓解心理压力和思想负担非常关键,这就需要与患者间进行充分的语言沟通,特别是需要运用鼓励性的语言以及表情和其他非肢体动作等给予患者安慰、关心和体贴,同时积极地鼓励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帮助改善活动能力和语言能力;

3.并发症护理:脑梗死患者在长期卧床期间可能发生肺部感染、压疮、泌尿系统感染等并发症,所以需要加强科学的护理来预防上述并发症,例如确保患者呼吸系统的畅通,对于病房环境进行优化清洁,并定期开窗通风,针对患者口鼻腔中的分泌物帮助及时排出,并协助翻身和叩背,这样可有效预防肺部感染以及压疮等并发症的发生,同时还要确保会阴局部的清洁与干燥,如果衣裤污染时需要及时帮助更换;为了预防患者发生便秘,还可以每天提供香蕉和蜂蜜等食物,并且增加纤维素食物的摄入,配合腹部按摩以及适量饮水等措施都可有效预防卧床期间便秘的发生。

脑梗死疾病是对广大中老年人身心健康产生严重威胁的脑血管疾病,患者在发病后通过做好以上的护理有利于预防并发症并帮助坚定患者的康复信心,这是提升治疗效果和促进病情康复的重要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