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的危害与预防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1-07
/ 1

高血压的危害与预防

罗友斌

巴中市中医院(巴州区人民医院) , 四川省巴中市 636001

目前,有相关数据初步估算,全世界约有十亿高血压患者,通过国外的一些相关研究证实,32岁为高血压患者的平均患病年龄,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在并未及时治疗、并未针对性用药的情况下,患者在51左右极有可能发生死亡现象,而无高血压病症的人群平均寿命约为70岁,可见高血压对患者的影响较为严重。高血压会给患者健康及生活品质等带来严重影响,那么作为无声杀手的高血压我们应该怎样应对和预防呢?

无声杀手——高血压

全球每年因高血压而死亡的人高达710万,患有高血压的患者,不仅会导致自身寿命逐渐缩短,同时受高血压因素影响的一些并发症也极易引发。有相关研究表明,并未经过治疗的高血压患者,在患病7-10年的情况下,死亡率约为1%,而血管硬化并发症的发生概率为约为29%,左心室肥大等高血压并发症发生的概率约为53%。从这些并发症患者实际情况来看,发生血压恶化的患者比例高达15%,可见,即便患者的高血压病情较轻,一旦并未进行及时和针对性的治疗,器官损伤问题也会逐渐产生。

被称之为为无声杀手的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疾病,但其具有较高的患病率及致残率、致死率等,因而给人们身体健康带来的危害较大,目前我国约有19%的成年人高血压患病率,面对如此庞大的病患群体,却并没有较高的知晓率及治疗率,导致高血压病情逐渐加剧,最终造成不可挽回的局面。

5ff66bf958c05_html_2aa5e976878dc642.png

高血压袭击对象——脑、心、肾

受高血压这一因素影响,会导致患者全身动脉血管硬化逐渐加快,特别是中小动脉血管的硬化现象尤为显著,主要原因在于此类血管通常会在心、脑、肾等器官中集中,以中风患者为例,约有八成以上的患者都存在脑血管硬化现象。与此同时,因高血压影响也会使得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现象随之产生,而一旦存在狭窄及堵塞等的冠状动脉情况,心肌梗死就会随之引发,此疾病具有高达50%的死亡率,而其中30%患者会存在院外死亡现象。

在患者有心肌梗死发生的情况下,即便医院及医生再好,死亡率仍然较高,因此对于患有高血压的患者来说,应针对高血压进行长期有效的控制,确保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得以有效降低。目前,针对血压进行有效控制的难度较大,主要原因在于患有高血压的患者中,约有一半患者并没有相应症状表现,因此高血压有无声杀手之称。

高血压早期症状

多数高血压并不会有相应症状表现出来,值得注意的是,有一些患者通常会有头晕及耳鸣、手麻眼花等症状表现,所以,针对高血压进行诊断的过程中,相应的诊断标准不应以症状严重程度为主,应根据血压高低及病程长短、并发症有无等进行诊断。

高血压诱因

肥胖、遗传因素、紧张的精神、有过多食盐情况、烟酒等因素都是高血压的诱因。

高血压预防措施

控制体重。与血压呈现出正相关关系的因素就是体重,而造成高血压病症的重要原因就是超重及肥胖,因此在预防高血压时,尤为关键的措施就是降低体脂率及内脏脂肪。具体来说,可调整饮食结构,同时在膳食结构方面进行优化和改善,每天的饮食应以高蛋白质为主,多食用新鲜绿叶蔬菜及水果,同时高脂及高盐等饮食应适当减少。适量运动对体重控制也十分重要。可选择跑步及爬山等运行来控制体重,一般来说每次运动时间应以40-60min为主,通过适量运动的长期坚持,能够帮助体重维持在理想和适当范围内。

保持舒畅心情。做事不急躁且心平气和对高血压的预防和降低能够提供重要帮助,因此人们在预防高血压时应注重舒畅心倾的良好保持。

关注身体健康。养成定期体检的良好习惯,通过体检能确保身体异常现象得以及时发现,一般建议每人每年至少进行以此血压检查,同时注意筛查抑郁症及某些癌症。值得注意的是,最好以个体情况决定血压筛查频率。

以生活习性的改进促使药物减少或避免。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对血压降低十分有利,因此在预防过程应与生活方式相结合,对血压进行控制,使得药物服用尽可能减少,以健康的生活方式达到血压有效控制的目的。

高血压患者注意事项

了解心脏病发作及中风迹象。与高血压具有密切关系的常见急症就是心脏病及中风,对患者生命具有严重的威胁影响。因此,对于患有高血压的患者来说,尤为重要的就是要认识心脏病发作或中风迹象。语言不清及视力模糊是将要发生中风的主要迹象,一旦高血压患者有此类症状出现,就需要立即送医救治。对比男性及女性的心脏病发症迹象来说,往往会以不同迹象呈现为主,如部分男性患者通常会有胸部压力症状出现,并且呕吐及恶心、寒冷感、湿冷皮肤现象等也会同时伴随而来。气促则是女性患者通常会出现的心脏病发作迹象,同时也可能会有胸腔压力及全身披来等伴随而来,一些情况下也会有呕吐及恶心感产生。

对于患有高血压的患者来说,应定期进行体检,同时随时关注自身血压情况,严格遵照医生建议进行针对性治疗,避免其他并发症及严重病情随之产生,为患者提供健康保障。值得注意的是,患者还应该积极学习高血压相关知识内容,在日常生活中注意预防和控制,基于高血压症状及并发症迹象等的了解,确保自身在病情发作时能够得到及时及针对性的救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