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互通式立体交叉改造方案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1-11
/ 2

城市互通式立体交叉改造方案分析

刘官发

重庆中航建设(集团)有限公司,重庆 402660

摘要:现阶段,随着城市的发展,交通量的增加,越来越多的城市互通立交已不能满足当前交通的需求,亟需进行改造。本文结合我市某立交改造实例,阐述城市互通立交改造设计的特点、难点。仅供业内同行参考。

关键词:互通式;立体;改造方案

1互通式立交的特点

⑴制约因素多样,型式因地制宜。立交的型式往往受制于互通区的控制因素。主线及被交路道路条件、结构物布设情况、地形地貌状况、不良地质分布、管线保护需要等要素往往令匝道布设空间受限。因此,立交在设计中往往很难采用标准、对称的造型,需要根据预测交通量,结合互通区实际控制因素有的放矢,在标准型式的基础上适当变形,这也造就了枢纽立交型式复杂多变、各不相同。

⑵匝道数量较多,交通组织复杂。立交按照相交岔路数量的不同可分为三路交叉、十字交叉以及多路交叉。若枢纽立交相关道路的所有方向均设置匝道直接沟通联系,则随着相交岔路数量的增多,匝道数量将呈现几何级的增长,由此带来主线、匝道分合流次数的增多,增加了立交系统交通组织的复杂程度。

⑶占地面积宏大,投资规模显著。尽管大多立交设计时选用了布局紧凑的互通型式,但在实现匝道互联互通的同时,不可避免地产生了较多围合空间,这些封闭、零散的空间增加了利用上的难度,亦造成占地规模宏大。另一方面,匝道、主线间交叉关系较多,需要设置大量跨线结构物,由此造成投资规模显著增加。

2城市互通式立体交叉改造方案

2.1工程概况

我市某项目属于公路网规划“五纵、八横、两环、十联”中的环一线,匝道设计速度为40km/h,采用单向双车道或单向单车道。地面辅道设计速度为40km/h,根据需要及现场具体情况采用单向双车道或三车道,具体根据交通量预测结果及项目周边实际情况确定。

2.2 城市立交改造的主要控制因素

根据现场踏勘以及与相关部门对接、沟通,确定本项目的主要控制因素为:①我市道路系统现状及规划;②我市第二西通道隧道主体工程方案;③铁路及粮食专用线:距离成功大道约230m,铁路为双线电气化铁路,粮食专用线为单线地方铁路标准。按照铁路规定,铁路净空要求大于8.5m;④现状环岛北互通;⑤现状鼻子沟:下穿成功大道和铁路,2-2×4m连续拱涵,为该片区重要排水设施;⑥现状地下管线:含雨水、污水、给水、燃气、电力和通信等。⑦项目沿线建筑物;⑧环境保护对项目的限制;⑨工程地质条件对工程建设的影响。立交改造方案应避开控制物,主要控制物平面如1所示。

5ffbf611dd1ae_html_f6d4b979da2c5654.png

图1 主要控制物平面图

2.2确定主线车道数、匝道及其车道数

根据规划,结合现状路网,本项目主线按一级公路兼城市快速路设计标准,设计速度80km/h。本项目未来远景交通量预测年为2037年,结果显示此时路段断面交通量为41652pcu/d,高峰交通量为2749pcu/h。本项目设计速度80km/h,故快速路一条车道的基本通行能力为N0=2100pcu/h,单车道匝道设计车速≤50km/h,基本通行能力为N0=1200pcu/h,单向路线的设计通行能力按下式计算:

Na=N0×η×λ×γ×n×C式中:Na为单向路线设计通行能力 (pcu/h);N0为一个车道基本通行能力;η为车道宽影响修正系数;λ为自行车影响修正系数;γ为行人过街影响修正系数;n为车道数修正系数;C为交叉口影响修正系数。

综上,本项目主线按双向六车道的一级公路兼城市快速路设计的标准设计,设计速度80km/h。匝道速度取40km/h,高峰小时交通量大于1200pcu,以及高峰小时交通量小于1200pcu 但匝道长度大于500m时,采用双车道匝道,除此之外采用单车道。

2.3改造方案比选综合上述分析,确定本立交改造设计的原则

①立交总体布置方案应符合规划要求,同时与周边路网相协调,满足项目的使用功能;②根据项目周边的用地情况,结合交通量分析,选择合理的立交形式和规模;③尽量减少改变现状立交的交通组织,减小规模,便于居民出行;④详细调查地下、地面及地上现状道路及控制物的形式及标高,优化方案,避开控制物的同时,竖向上与现状道路做好衔接;⑤优化线形,尽量减少征地和拆迁;⑥选用合理、美观的桥型,尤其在上跨现状成功大道和铁路处,应做到尽量缩短工期。本次主要提出以下2个改造方案。

5ffbf611dd1ae_html_c0a415859f659eb1.png

图2 方案一平面布置图

方案一:主线上跨铁路和现状互通,改造现状B匝道引道,平面布置如图2所示。①B匝道(仅改造地面引道部分):由现状路北侧地面辅道分流,利用主线桥孔,穿过主线后与现状B匝道桥梁相接,后左转进入成功大道。②H匝道(新建):由现状成功大道右分流,左转跨越现状A匝道、B匝道、主线、C匝道、禾山路、粮食专用线(铁路)及铁路后汇流进入主线。③Q匝道(新建):由主线分流,右转跨越铁路、粮食专用线及禾山路后汇入现状B匝道,再汇流成功大道。图方案一平面布置图方案一分析:①根据预测交通量,2037年由机场左转至演武大桥方向(B匝道)为4032pcu/h。现状B匝道采用双车道匝道,技术指标低,存在安全隐患,且远期无法满足服务水平Ⅱ1级。②东往南,需由主线提前驶出辅道,由辅道进入B匝道,行车不流畅,交织多,无法快速通行。③由于须为B匝道下穿留有空间,该处主线最大跨径为40m,部分桥墩需做门架形式,施工复杂。且错位墩多,显得如林密布,景观性差。

方案二:在方案一的基础上进行优化,方案二平面布置如图3所示。①将现状A匝道拆除重建,在满足规范交织长度要求下,重建A匝道从成功大道路基段重新分流。而H匝道则从A匝道左侧分出,左转上跨主线、成功大道后再汇入主线,以解决方案二中主线上连续分流间距不足的问题。②进一步优化L匝道,方案二中L匝道(以直接式出口从主线分出)上跨比亚迪专卖店,跨径为40m,且桥墩距离建筑较近。考虑到不影响现状C匝道及地下通道,H匝道线形已无优化条件。方案中L匝道采用平行式出口,线位向主线压近,减小跨径,与建筑尽量拉开距离。优化后L匝道平面图图3方案二平面布置图方案二存在问题:①需拆除既有A、B匝道桥,新建A、H、J、L、Q、X匝道增加部分工程量和造价。②因拆除既有A、B匝道桥,需进一步考虑施工过程中的交通组织问题。综上所述,方案二相对于方案一,解决了方案一存在的多项问题,同时满足各方向交通需求,且造价控制在投资估算范围内,因此方案二作为推荐方案。

5ffbf611dd1ae_html_afff803a4da0f16f.png

图3 方案二平面布置图

2.4地面交通系统的恢复与完善

由于城市中互通立交的特殊属性,地面交通系统往往连接着互通周边居民小区或厂区等,是互通立交中的重要部分,因此在互通立交方案制定的过程中务必同时考虑并完善该系统。地面交通系统主要包括地面机动车交通系统和行人、非机动车交通系统两部分。地面系统的改造应恢复地方道路交通功能,满足周边居民出行要求。本次地面机动车交通系统主要通过对现状地面道路进行改线,铁路两侧道路利用现状通道涵连通。

结束语:

结合上述立交改造案例,在城市互通立交改造方案中用地较为受限,交通流方向多,均需提出满足各方向交通的解决方案;互通改造控制因素多且繁杂,在前期研究方案阶段须逐一搜集资料和调查,尽量减少对现状互通的拆除,以及需保证地面层交通系统畅通、完善。

参考文献:

[1]刘子剑.互通式立体交叉设计原理与应用[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