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经汤临床应用举隅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2-02
/ 2

温经汤临床应用举隅

吴云娟

(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中医院 山东 淄博 255000)

【摘要】目的:观察温经汤在妇科经、孕等病中的临床疗效,并总结其应用体会。方法;针对不孕症、崩漏、闭经、痛经、更年期综合征等病证,以温经汤为主,根据不同的病情加味辨证治疗。结果:临床辨证准确,用之得法,随症加减,均收到满意疗效。结论:温经汤的确具有明显的温经、散寒、祛瘀、养血、活血、生血、止血、养阴润燥之功,在妇科病的临床治疗中值得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温经汤 月经病

1 资料和方法

    1. 临床资料

我院妇科门诊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不孕症、崩漏、闭经、痛经、更年期综合征等病症,凡是辩证使用温经汤的患者共242例,其中不孕症伴随月经不调者91例,崩漏36例,闭经32例,痛经59例,更年期综合征24例。年龄17-57岁,平均(32.5±1.2)岁,辩证依据为《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篇》温经汤适应症:冲任虚寒,瘀血阻滞,月经不调,或前或后,或逾期不止,或一月再行,或经停不至,傍晚发热,手心烦热,唇口干燥;或小腹冷痛,久不受孕者。

    1. 方法

凡以上疾病经辨证符合温经汤证者,给予温经汤加减口服,根据服药后病症改善情况,确定服药天数,并密切回访。服用药物均为江阴天江有限公司生产的中药配方颗粒。温经汤配方如下:吴茱萸9克,当归15克,芍药12克,川芎10克,党参15克,桂枝12克,阿胶9克,牡丹皮(去心)12克,生姜6克,甘草6克,半夏10克,麦门冬(去心)15克。加减:伴有失眠多梦者加制远志12克;手足怕冷者加通草6克,细辛3克;便溏者加炒白术12克,花椒3克。

    1. 疗效评定标准:显效:患者经过治疗后症状全部改善;有效:患者部分症状改善;无效:症状未得到改善,改用其它方法治疗。

2 结果

2.1临床疗效

例数

显效

有效

无效

不孕症

28

61

2

崩漏

14

19

3

闭经

12

18

2

痛经

32

26

1

更年期综合征

10

13

1

合计

96

137

8

总有效率:96.56%

2.2临床举例

案一:患者张某,女,18岁,2019年12月21日初诊,月经延后10天到2-3个月不等,经行淋漓不净十余天,面部痤疮明显,失眠,入睡困难,入睡后多梦,常莫名其妙焦躁不安,冬天怕冷,手足冰冷。在医院行彩超及内分泌检查,诊为“多囊卵巢”,给予避孕药口服,服用期间月经正常,停药后还是老样子。来院要求中药调理。患者形体偏瘦,口唇干裂,双脸颊痤疮此起彼伏,舌质红,苔薄白,脉细弦。诊为冲任虚寒,痰瘀阻胞,处温经汤。    处方:吴茱萸9克,,党参15克,桂枝10克,阿胶(烊化)10克,姜半夏10克,麦冬10克,当归10克,川芎6克,白芍12克,丹皮15克,甘草6克,生姜3片,细辛3克,通草6克,制远志12克。

连续服用半月,面部痤疮消退,手足温,经行,色暗红,第一天少腹部隐痛,给予少腹逐瘀汤加减,经后继续服用温经汤半月,其后月经规律,面部会偶尔起痘,月经趋于正常。

案二:患者王某,女,35岁,2019年11月12日初诊:取环后备孕2年余未孕。平素月经尚规律,量少,色暗红,无痛经,偶感腰酸,皮肤干燥,苍白无血色,自感乏力,易烦躁,口唇干裂,大便偏溏,舌质淡,苔薄白,脉细。

诊为冲任虚寒,气血亏虚,处温经汤,处方:

吴茱萸9克,,党参15克,桂枝10克,阿胶(烊化)10克,姜半夏12克,麦冬12克,当归10克,川芎6克,白芍12克,丹皮15克,甘草6克,生姜3片,炒白术12克,花椒3克 14剂煎服,日一剂,服后经行,经量较前增多,颜色红,因觉药太苦,放弃调理,一月后月经未按时来潮,验尿显示已孕。

3 讨论

3.1中医方剂治疗疾病往往是一方可治疗多种疾病,有是证用是方,常起到很好的疗效。笔者因在妇科,近年来在临床应用频率较高,疗效较好的数温经汤。温经汤载于《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篇》。 妇科临床常称本方为“大温经汤”。其组成为:吴茱萸9克,当归9克,芍药6克,川芎6克,人参6克,桂枝6克,阿胶9克,牡丹皮(去心)6克,生姜6克,甘草6克,半夏6克,麦门冬(去心)9克。  功能温经散寒,养血祛瘀。主治冲任虚寒,瘀血阻滞,月经不调,或前或后,或逾期不止,或一月再行,或经停不至,傍晚发热,手心烦热,唇口干燥;或小腹冷痛,久不受孕者。方解:方中吴茱萸、桂枝温经散寒,通利血脉为君;当归、川芎、芍药、丹皮养血祛瘀为臣;阿胶、麦冬养阴润燥,人参、甘草益气健脾,半夏、生姜降逆温中为佐;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诸药相配,共奏温经散寒,养血祛瘀之功。    古人将本方誉为妇科调经之祖方。因其配伍严谨,虽有温经、活血、益气、养阴之功,却无燥、耗、壅、腻之弊,方中用药照顾到妇女各方面生理特点,所以本方之适应范围是很广泛的,凡寒凝、瘀血兼气血耗伤之闭经、痛经、不孕、更年期综合征、月经不调诸病,皆可以加减应用。

3.2温经汤治疗崩漏下血,少腹寒,不孕,月经过多或经闭,皆由冲任虚寒,胞宫瘀血所致,冲脉属阳明,任脉行腹面正中,二脉皆起于胞中上行,与胃经关系密切,冲任二脉具为血海,为月经之源,而其统则主脾胃,脾胃和则血生。中医向来是以调经种子而闻名,不孕原因多种,有寒、热、虚、实、痰、瘀等等不同情况,但是以胞宫寒冷、痰凝阻滞,临床多见。温经汤组方严密,温经祛瘀同用,扶正祛邪并举,案1以温经汤原方稍事加减,达到温补冲任,涤痰祛瘀之功,故而受孕。

3.2《素问•上古天真论》云:“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患者到了天癸将竭的年龄,出现月经不按时而行、烘热汗出等更年期症状。温经汤中桂、萸、姜温经散寒,芎、归、芍养血活血,参、草、半夏补中益气,阿胶、麦冬、丹皮养阴滋润。全方阴阳兼顾,温经养血,对更年期出现的烘热汗出、失眠多梦、皮肤干燥瘙痒、阴道灼热干涩等症都可得到改善,用于妇人冲任虚损之更年期症状常获佳效。

总结:温经汤是一张妇人的圣方。与其说温经汤是一张治病的好方,不如说温经汤是一张调体的妙方。经方大家黄煌教授把适宜服用温经汤的人群总结为“温经汤体质”:羸痩,肌肉松、弛,腹壁薄而无力;口唇干燥而不红润,皮肤干枯发黄或暗,缺乏光泽,或潮红,或黄褐斑。有些患者的手掌、脚掌出现裂口,疼痛或发热感;指甲变薄变脆,缺乏光泽。还有的女性可以出现阴道炎、阴道干枯瘙痒,毛发出现脱落、干枯、发黄,易于折断。温经汤能多靶点作用于下丘脑-垂体-卵巢性腺轴,并对下丘脑-垂体系的内分泌异常具有双向调节作用。临床应用温经汤并非着眼于某个病,而是针对温经汤体质施方调理,从而扩大了温经汤的治疗范畴。

黄煌教授曾经称温经汤为“子宫发育促进剂”“卵巢功能衰弱的振奋剂”,在临床应用中确实体会到了这点。本次临床观察中,治疗有效率为96.56%,说明温经汤在辩证准确的情况下,治疗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汉·张仲景,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篇[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252-253 [2] 黄煌.经方使用手册[M],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5:118-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