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与MR血管造影诊断颅内动脉瘤的价值比较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2-02
/ 2

CT与 MR血管造影诊断颅内动脉瘤的价值比较分析

陈蔚

湖北科技学院附属浠水医院 湖北浠水 438200

【摘要】目的:探究在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中采用CT血管造影与MR血管造影的应用价值对比。方法:从2019年1月-2019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颅内动脉瘤患者中选取54例参与到此次研究中,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前者采用CT血管造影诊断,后者采用MR血管造影诊断,对比两组的诊断效果以及图像质量。结果:观察组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准确性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图像质量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CT血管造影在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中有较高的优越性,但在图像质量上无明显的影响。

【关键词】CT血管造影;MR血管造影;颅内动脉瘤

颅内动脉瘤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综合性疾病,对患者产生了较为严重的影响,且发病比较隐匿[1],病程中一旦出现流体破裂出血,会造成极高的死亡率与致残率。临床上常见的诊断方式有数字剪影血管造影、CT血管造影以及MR血管造影,其中数字剪影血管造影是颅内动脉瘤诊断的金标准[2],但这种方式有一定的创伤性,检查时间较长结价格较高,因此随着影像技术的发展CT血管造影、MR血管造影逐渐被广泛应用,且有较好的诊断效果。基于此本文就CT血管造影与MR血管造影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效果对比进行观察,详细报告数据如下。

1 基本材料与方法

1.1 基本材料

从2019年1月-2019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颅内动脉瘤患者中选取54例参与到此次研究中,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对照组27例患者中有男性15例、女性12例;年龄23-64岁,平均年龄(48.56±2.37)岁。对照组42例患者中有男性14例、女性13例;年龄最23-65岁,平均年龄(48.73±2.19)岁。两组患者的基本材料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

纳入标准:患者经临床诊断均确诊为颅内动脉瘤;患者与家属知晓此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自愿加入本探究之中;本次研究已经经过医疗委员会批准。排除标准:存在严重的脏器组织重大疾病者;近半年内进行过颅脑手术者;存在认知障碍、精神障碍,依从性较差者;患有其他脑部疾病者。

1.2 方法

对照组进行MR血管造影诊断,采用西门子1.5T核磁共振检测仪,应用时间飞跃法,使用头部线圈确定矢状位、横轴位[3],之后对患者进行T1WI及T2WI的扫描,将参数设置为间距1.0mm、层厚为5mm,适应最大密度进行图像的重建。

观察组采用新门子64层螺旋CT扫描仪进行检测,将参数设置为电压120KV、电流500mA、层厚0.625mm、转速0.4s/周。对患者的颅脑进行平行扫描,之后将20ml的造影仪混合20ml的生理盐水进行注射,进行增强扫描[4],图像借助最大密度投影容积进行重建。

1.3观察指标

以临床诊断结果为依据,对比两组诊断结果的准确率。

对比观察两种血管造影诊断方式下的图像质量,主要包括瘤颈宽度和瘤体直径。

1.4 统计学分析

将本次研究中统计的数据资,利用SPSS20.0软件分析,无序分类资料用%表示,用6018fee71367e_html_1ebed82a27cd05c6.gif 检验,有序分类资料均用(6018fee71367e_html_396ca2460f9352a7.gif )表示,以t检验,P0.05表示数据对比有意义。

2 结果

2.1诊断效果

观察组的诊断准确率为96.3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诊断准确率81.48%P0.05)。见表1。

1 两组诊断准确性的对比[n %]

组别

n

诊断符合例数

诊断准确率

观察组

27

26

96.30

对照组

27

22

81.48

X2



11.054

P



0.001

2.2图像质量

两组血管造影的图像质量(瘤颈宽度、瘤体直径)间无显著差异性P0.05)。见表2.

2 两组诊断准确性的对比[mm 6018fee71367e_html_396ca2460f9352a7.gif]

组别

n

瘤颈宽度

瘤体直径

观察组

27

5.98±1.29

11.57±2.13

对照组

27

5.48±1.37

11.93±2.85

t


1.381

0.528

P


0.173

0.600

3 讨论

颅内动脉瘤是常见的神经外科疾病,并且是导致蛛网膜下腔自发性出血的重要原因,当颅内动脉瘤发病早期,瘤体体积较小未发生破裂时,不会出现明显的症状[5],但对着病情的发展,瘤体的不断扩张,会出现头痛等症状,一旦发生破裂就会极大的增加患者的死亡率与致残率。

在当前颅内动脉瘤的诊断当中,CT造影的操作较为简单,价格较低,能够清晰的将血管的解剖形态呈现出来,还能清晰的将瘤体的发小、位置、破裂情况等呈现出来,因此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能够为疾病的治疗提供有效的依据;MR血管造影则能够从多个角度对动脉瘤进行观察,并且不会对机体造成损伤,但这种方式需要的检查时间比较长,不适用于病情严重、躁动的患者[6]

本次研究中观察组的诊断准确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血管造影的图像质量(瘤颈宽度、瘤体直径)间无显著差异性P0.05)。这表明在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中,CT血管造影诊断具有一定的优越性,但这两种方式在检测图像的质量上并无明显的差异,因此在必要时可以相互补充,且MR血管造影具有零辐射的优势,因此在实际的检测当中可以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相应的诊断方式,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的依据。

综上所述MR血管造影、CT血管造影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准确率,但CT血管造影的准确率更高,在图像质量上无明显差异,所以在实际临床检验中,应结合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诊断方法。

【参考文献】

[1]程晓霞,吴梅.颅内动脉瘤诊断中MR血管成像、CT血管造影的临床对比[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0,4(9):65-66.

[2]郭建伟.CT血管造影与MR血管造影对颅内动脉瘤诊断价值的对比探讨[J].中国社区医师,2020,36(8):114,116.

[3]臧任丽.CT血管造影与MR血管造影对颅内动脉瘤诊断价值的对比研究[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9,3(18):43-45.

[4]陈仲良.MR血管成像与CT血管造影对颅内动脉瘤的临床诊断价值[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8,28(6):76-77.

[5]王道英,李海洋,王海军, 等.不同类型CT和MR血管成像诊断颅内动脉瘤准确率的Meta分析[J].国际放射医学核医学杂志,2019,43(6):552-560.

[6]郭书丽.用CTA检查与MRA检查诊断颅内动脉瘤的准确率对比[J].当代医药论丛,2019,17(15):178-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