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急诊护士在急诊抢救中的预见性护理思维

/ 2

科普急诊护士在急诊抢救中的预见性护理思维

杨梅

四川省达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四川省达州市 635000

在急诊工作中,危重患者抢救是其十分重要的部分,实施急救护理也是抢救工作的重要因素。这一护理措施体现在患者的整个抢救过程中,对患者抢救成功以及失败具有直接性影响。患者在进入急诊室后,医护人员面临的服务是高风险的,现阶段,医疗技术不断发展,服务质量不断提高,急诊过程中,对护理人员的护理要求也在不断提高,护理抢救行为不再是被动的执行过程,需要结合患者的实际病情变化,通过护理人员敏捷的思维以及预见性的病情观察,实现抢救过程中护理工作的有效开展。因此,基于这一情况,对急诊护理的预见性思维培养是十分重要的。

  1. 急诊护理预见性思维的体现方面有哪些?

  1. 准确评估患者的病情

首先,在这一过程中体现的是抢救以及确诊过程中的因果关系思维。现代技术不断发展,医学中急救医学的快速发展以及多样化的抢救新技术、新设备的使用,需要急诊护士针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快速的评估,实现果断化的决策,积极抢救患者的生命。在急诊患者中,患者的生命安全受到了极大的威胁,危险性较高,因此抢救成功的关键之处是时间,在较短的时间内进行准确诊断,能够为患者提供积极有效的治疗,这一过程中需要使用多样化的理化检查手段,因此急诊护士具有相应的预见性思维是十分重要的。首先护士的思维重点在患者的伤情评估,实现紧急护理救治,结合具体的诊断结果,实现进一步的救治,保证抢救过程的科学化。医师在对患者验伤时,护士需要相应的护理抢救,保证患者的生命体征,抢救以及诊断工作的进行,在没有明确患者的病因情况下,不能颠倒顺序。

  1. 实现患者病情的动态评价

急诊科室患者疾病大多数具备突发性,因此来院诊治时,基本上是以重症危象为首要疾病表现。患者的病因在没有进行明确条件下,病情发展较为迅速,患者及其家属缺乏相应的心理建设,病史叙述存在漏洞,护士不能一味的等待医嘱,配合医生进行患者病情评估,听取患者以及家属的自述与代述,处理患者的急症危象,针对患者的呼吸或者是心跳骤停的现象,实施心肺复苏,为患者建立静脉通道,进行相应的给氧以心电监护等措施。因此,护士要完成以上动作,需要加强危重病的护理意识,积极提高自身救护技能,护士需要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为医生提供具有价值的诊断依据,保证患者生命体征处于稳定状态,为患者的原发病治疗制造合理化的时机。护士与患者之间的目标是一致的,这一过程中会产生相应的互助作用,通过交流沟通等形式为患者提供积极的心理疏导以及心理支持,帮助患者排除心理障碍,体现病情反应真实性。通过这一方式能够提高患者应对突发疾病的心理承受能力,保持积极的心态提高治疗依从性,护理人员的急救护理意识能够大幅度提高。

  1. 抢救设备的预见性思维

在急诊科的运行中,集中患者基本是危急重、病种极具复杂性、时间具有紧迫性、突发时间较多以及抢救任务繁重,因此护理任务也是与其他科室护理不同,具有特殊性。在急诊护理中,区别于其他专科服务,在抢救患者中具有关键性作用,对速度以及准确度要求较高。在临床治疗中,较为常见的症状是呼吸、心跳骤停等,因此抢救过程中的护理工作需要具备及时性以及正确性,应用抢救室设备是十分重要的。这一过程中护理工作开展以及护理思维的应用对抢救过程中的顺利程度具有直接影响。。护士需要及时以及准确的使用仪器设备,配合医生抢救患者。在设备仪器的应急操作过程中,需要将思维定位在灵活的快速管理中,在出现突发情况时,也能够更加沉着冷静的应对。护士针对患者的抢救护理需要保证抢救仪器使用的灵活性,这一过程中的思维活跃也是护理基本理论以及基本技能的综合性体现。

  1. 物品管理思维体现

在患者的抢救过程中,成功与失败的影响因素主要分为三点,也就是患者因素、医护因素以及抢救设备因素,其中设备物品的使用取决其状态,状态需要管理支持,因此抢救物品的管理在急诊室的护理质量中占据重要位置。护士需要认识到危重病患者的抢救与抢救物品之间的必要联系,建立危机意识以及观念,进行预见性准备。管理的意义是将急救设备时刻保持在最佳状态,实现齐全、分类、无菌、组合以及明示、固定等要求。通过这一举措能够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1. 用药合理性的预见性思维

针对药品使用的合理性,在患者抢救过程中,是临床医生急救意识以及思维的具体体现,护士针对抢救药品的使用,是医师急救思维的有效延伸,也是护士疾病理论知识以及抢救药品知识的具体掌握体现,针对抢救患者实现静脉给药的多通路分配,护士能够在医嘱执行过程中结合病情,将患者的功能有效拓展,针对失血性休克患者可以建立两条或者两条以上的静脉通路,实现晶体以及胶体在规定的时间内实现快速输入。患者需要使用其他药物情况下,可以建立另外的通路,保证不同的通路液体不被影响,患者血药浓度以及液体剂量得以保证。对患者静脉给药的思维是护士在患者抢救过程中瞬间性行为,提高患者的抢救质量以及速度,这一过程中能够提高护士的患者症状识别能力,能够结合患者的病情进行预见性的药量设定。

作者简介:杨梅,(1973.12-),女,汉族,四川省渠县人,本科,四川省达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副主任护师,急诊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