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无偿献血检测项目

/ 1

浅谈无偿献血检测项目

易蓉

德阳市中心血站 四川 德阳 618000

无偿献血是提高血液质量,保障受血者健康和安全,利国利民的公益性事业。由于现在社会各界的宣传与努力,无偿献血概念已深入人心。我国每年献血人数都在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大家对于无偿献血也已经习以为常,且定期、科学的献血大大提高了血液质量,降低了输血传染病的发生率。但是输血或血液制品都有传播疾病的危险,不是所有人都符合献血的标准。在献血之前需要做多项检查,合格后才能进行献血。本文主要对献血需要做的一般检查及献血前后血液检测项目进行讲解和说明,让大家对献血有更进一步的了解。

一、献血前一般检查。包括了年龄、体重、血压、脉搏、体温以及一般健康状况等。年龄上国家提倡献血年龄为18-55周岁;既往无献血反应、符合健康检查要求的多次献血者年龄可放宽到60周岁。体重方面男:≥50kg以上,女≥45kg。血压为90-140/60-90mmHg;脉压差≥30mmHg过高或过低都是不允许献血的。脉搏为60-100次/min,节律整齐。体温正常。同时一般健康状况正常,双臂静脉穿刺部位无皮肤损伤,无静脉注射药物痕迹。

二、献血前血液检测。就是通常所指的血液标本初检。检查内容主要包括血红蛋白(Hb),单采血小板献血者还应检测红细胞比容、血小板计数等项目。各地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以及疾病流行情况,增加ABO血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等检测项目。如果Hb偏低,这类人群献血容易出现晕血、休克等症,建议这类人群先补充营养调节身体机能,恢复健康后再考虑献血问题。

三、献血后血液检测。1、血型检测:血型是最常规和最重要的检查指标之一,主要包括了ABO以及Rh血型,确定血型后才能将血液进行同型输注。ABO血型是根据红细胞膜上是否存在抗原A与抗原B而将血液分成4种血型,分别为A、B、O、AB型。通常将红细胞上含有D抗原称为Rh阳性,在中国约占99.7%,而红细胞上缺乏D抗原的称为Rh阴性,就是俗称的“熊猫血”,仅占0.3%左右。

2、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当肝细胞发生炎症、坏死、中毒等情况造成肝细胞受损时,转氨酶便会释放到血液里,使血清转氨酶升高。1%的肝脏细胞损害,可以使血液中转氨酶的浓度增加1倍。因此,ALT水平可以比较敏感地监测到肝脏是否受到损害。转氨酶升高是很常见的情况,过度运动、疲劳、用药水平、饮酒等多种因素也可能导致转氨酶水平升高,因此单项转氨酶升高并不能有效判断人体的肝损害程度。如果是因为单项ALT升高而暂缓献血的献血者有可能经过停药或者良好休息后其转氨酶恢复正常,则可再次进行献血。

3、乙型肝炎病毒(HBV)检测:我国1-59岁一般人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为7.18%,乙型肝炎患者和HBV携带者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HBV可通过母婴、血和血液制品、破损的皮肤黏膜及性接触传播。乙肝患者和乙肝病毒携带者不得献血。

4、丙型肝炎病毒(HCV)检测:是由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引起的病毒性肝炎,主要经输血、针刺、吸毒等传播。是慢性肝炎、肝硬化以及肝癌等疾病的诱发病毒,并且一般预后较差,对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危害极大。因此需要对该病毒进行检测。

5、艾滋病病毒(HIV)检测: HIV是一种能攻击人体免疫系统的病毒,它大量破坏CD4T淋巴细胞,使人体丧失免疫功能。导致人体易于感染各种疾病,并可发生恶性肿瘤,病死率较高。该病毒主要是通过血液传播、性传播等传播途径侵入人体细胞,而血液传播是该病的主要传播方式之一,因此一定要做好艾滋病毒的筛查工作。

6、梅毒试验:是由于梅毒螺旋体(TP)所引起的一种传染性疾病,且该病的病程十分漫长,对人体的生殖系统以及皮肤会造成十分严重的损害,晚期还会导致人体各器官功能损伤,同时伴有各种并发症,对人们的生命健康水平造成严重的影响。且该病毒主要是通过性接触、血液、母婴等途径进行传播,因此也需要进行该病毒的筛查。

以上所说的是无偿献血前后最常筛查的指标,血液标本在进行初检合格后可进行献血,并且所献的血液回到血站后,还会进行二次检测。输血相关传染病标志物(HIV、HBV、HCV)均会进行核酸检测和血清学检测,抗TP用血清学进行检测。所有项目合格后所制备的血液成分才能进入血库发往临床投入后续的医疗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