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化的语言云预检分诊系统在急诊分诊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2-22
/ 2

智能化的语言云预检分诊系统在急诊分诊中的应用

候佳

河南省三门峡市中心医院 河南省三门峡市 472000


摘要:急诊分诊(triage)是通过对病人的症状、体征快速综合评估,确定病情轻重缓急,从而安排治疗及处理的优先顺序,保证急诊资源的有效利用,是急诊科医疗工作的起点,也是急诊工作中一项重要的专业技术。分诊系统是急诊分诊工作的核心,关系到急诊分诊工作的质量,而分诊质量直接关系到病人安全和病人对医院急诊服务的评价,因此急诊分诊系统在急诊科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急诊具有病人流量大、停留时间短、情况危急等特点,然而,目前我国急诊分诊因缺乏规范的管理制度与技术标准而相对滞后,分诊专业技术还停留在医生和护士的经验判断上,分诊信息仍需大量手工录入,挂号及缴费流程繁杂;这些缺陷与快速增长的工作量不相匹配,不便于急诊工作的科学管理与科学研究。基于以上原因,应用信息技术,构建信息化急诊分诊系统势在必行。

关键词:急诊预检分诊;信息化系统;分诊准确率

引言

急诊预检分诊是指对急诊病人进行快速评估,根据病人病情急危重程度进行优先顺序的分级与分流[。急诊分诊护士根据病人主诉及主要症状,通过观察,借助分诊工具进行快速、准确、安全、高效的分诊,将有限的急诊医疗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用,确保病人能在最短时间内得到最佳的医疗服务。急诊预检分诊是保障急诊病人进入急诊科得到正确救治的第一个关键环节,直接关系到病人的救治效果和医疗、护理的工作效率,对整个急诊科的运作和发展至关重要。目前,国外部分国家已有比较完善的急诊预检分诊系统并与信息化管理相结合,国内尚未形成统一、规范的急诊预检分诊系统,未全面实施信息化管理。现对国内外急诊预检分诊系统以及信息化管理状况进行综述,旨在为我国急诊预检分诊系统的标准化及信息化管理提供参考。

1概述

智能化的语言云急诊预检分诊系统是基于语言云而建立的预检分级指标电子档案库,系统可根据档案库内信息进行智能判断,从而进行智能化的急诊预检分诊,并给出相应的急诊分诊级别。该系统电子档案库内包括患者一般信息和分诊相关信息2部分内容。一般信息由就诊卡自动导入,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分诊相关信息包括发病时间、主诉/症状、个人史、既往史及手术史等,是由医护人员通过语音系统录入。该语音系统通过建立无线语音传输网,连接相关医护人员和各医疗部门。

2分诊系统的功能

 该系统由我院急诊科与信息中心共同研发,在医院现用的医慧科技电子病历数据管理系统基础上,研发出急诊管理信息系统子系统,与挂号、分诊、缴费、电子病历、诊疗等实现信息互联互通,具有以下功能。①挂号与分诊一体化,病人持我院就诊卡(号)在分诊台由分诊护士一站式完成挂号、分诊,全面实现急诊病人“先就诊后付费”的服务承诺。②信息化预检分诊,分诊评估采用结构化病历模板,实现分诊评估标准化、信息化。③分诊质量监控,依据分诊级别设置等候最长时限提醒,及时查看候诊超时病人,分诊人员对病人进行再次分诊评估并安排就诊次序。④汇总统计功能,对就诊例次、分时段就诊量、候诊时间、病人转归等信息进行统计,使源数据信息更加准确及完整。⑤数据导出功能,在预览完分类统计结果后,可以实现统计结果快速导出,为监控工作质量提供数据。

3使用流程

患者到达急诊室挂号后系统自动导入患者基本信息,急诊预检护士对其进行生命体征监测及相关评估,并进行相关信息录入,电脑自动根据分诊标准确定分诊级别;患者在确定急诊预检分诊级别后至相应区域等待就诊;急诊医师看诊过程中可直接通过智能化的语言云系统获取患者的基本信息及生命体征。另外,系统内还设置脑出血、心血管、急性心梗、创伤等一些特殊人群的绿色通道模块;急诊分诊护士接待患者时,需对患者进行信息化系统适用性的评估,与患者及家属做好及时有效的沟通,妥善安排患者,做好动态评估,根据患者病情变化及时作出调整。

4核心功能与特色

4.1建成区域智慧急救系统

该系统不但实现了急救业务各环节的时钟统一,还实现了与120急救调度集成、患者体征数据集成、音视频流媒体服务和急救病历质控统计分析等核心服务和功能。通过对急救车进行数字化改造,构建了救护车车联网信息系统,实现对患者数据的采集、集成和传输,实现了急救一键预警、电子化交接等实用特色功能。

4.2大力推行急诊预检分诊标准的应用

国外关于急诊预检分诊系统及信息化管理的研究比较成熟,且广泛应用并取得良好效果。国内文献可查的最新、最权威、最详细的急诊预检分诊标准为“急诊预检分诊专家共识”,国家层面统一、规范、具体可操作的标准的出台尚需一定时间。通过文献梳理,结合我国各医院院情各异的现实情况发现,与制定统一的实施标准相比,更重要的是医院管理层树立应用急诊预检分诊的理念,以促进其全面推行应用,并在应用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研究显示,国内已有部分医院参考国外预检分诊系统结合医院实际情况积极推行本土化急诊预检分诊标准,但关于分诊标准的应用进展、更新完善、质量监督评价以及信效度的研究仍有很大的空间。

3.2加强对医护人员急诊预检分诊标准的培训

在建立相应的急诊预检分诊标准后,要加强对医生、护士的培训,使其掌握分诊标准,保证分诊工作优质、高效,更好地对病人实施分诊和救治。尤其应当加强对分诊护士的培训,通过定期强化培训,使其熟练掌握分诊标准、流程,并实施考核上岗制度。

4.3 统一建设医院急诊信息系统

该系统主要包括急诊预检分诊、医护一体化工作站、急诊电子病历和急诊质控等核心模块和功能,对患者在急诊科的救治进行全流程管理,并提供强大的急诊知识库和急诊质控功能。实现与智慧急救系统的无缝对接,在医院指挥会诊中心、分诊台可以实时与院前救护车进行信息传输,并对院前急救转运和救治提供专家指导。

4.4增加对急诊预检分诊信息化建设的投入

信息化的急诊预检分诊系统,可收集病人客观信息资料,进行更加合理的分级、分区,决定就诊的优先次序,保证绿色通道畅通无阻,提高急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然而,程序开发和应用需要大量的人员研究与基金投入[6。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的统计,国内31%的医院建设了医院信息系统,但在急诊预检分诊方面覆盖率不高。因此,各级部门应重视急诊预检分诊信息化建设,加大投入,使分诊工作更加科学、合理、高效,提高危重病人分诊准确率,提高医疗、护理安全。

4.5 建成5大专科数据中心及分析管理平台

该数据中心为全市急救、专科救治提供统一的数据交换和大数据管理服务。通过数据的汇聚和分析,实现全市危重患者专科救治的质控管理,同时,可为跨医疗机构协同救治提供高危患者的就诊数据。

结束语

急诊科借助信息化平台对绿色通道患者进行多学科联动管理,做到智能分诊,早期识别,快速安置;简化诊疗流程;提升工作效率,促进质量改进;有效提高患者救治成功率及医护患满意度,实现了绿色通道的闭环管理。

参考文献

[1]吾玛丽,俞玲娟.信息化分诊管理在急诊科中的应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8,26(18):49-51.

[2]沈吉,卢海源,王烈,马欣欣,邹瑜.运用信息化管理机制改善急诊抢救室病人滞留情况[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18,29(09):1041-1043+1046.

[3]韩家豪.急诊信息管理系统的临床应用[D].广州医科大学,2018.

[4]高嘉凌.信息化闭环管理在急诊输液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8,3(09):140-141.

[5]黄善华,刘莹,龙夏芳.急诊预检分诊标准及信息化管理的进展[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04):2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