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护理在机械通气治疗急性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2-22
/ 2

急诊护理在机械通气治疗急性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

严诗文

嘉善县第一人民医院 浙江嘉兴 314100

摘要:目的:评估急诊护理在机械通气治疗急性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的72例急性呼吸衰竭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6例。所有患者均接受机械通气治疗,在此基础上,试验组、对照组患者分别采取急诊护理、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率(HR)、呼吸(RR)、动脉血氧分压(PaO2)、血氧饱和度(SpO2)、氧合指数(PaO2/FiO2)。结果:比较两组患者的HR、RR,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比较两组患者的PaO2、SpO2、PaO2/FiO2,试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诊护理在机械通气治疗急性呼吸衰竭患者中有着理想的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关键词:急诊护理机械通气急性呼吸衰竭


急性呼吸衰竭指的是数小时或数天内出现的呼吸衰竭,是一种临床常见的危急重症,需立即抢救[1]。机械通气是临床治疗急性呼吸衰竭的常用手段,为确保机械通气治疗的效果,应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配合[2]。现对72例急性呼吸衰竭患者实施分组实验,旨在探讨急诊护理在机械通气治疗急性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的72例急性呼吸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6例。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经对比后无明显差异(P>0.05)。试验组:男21例,女15例;年龄48~82岁,平均(64.62±3.57)岁。对照组:男20例,女16例;年龄46~80岁,平均(64.56±3.65)岁。纳入标准:经动脉血气分析、影像学检查等确诊为急性呼吸衰竭;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符合机械通气指征;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精神疾病;肝肾功能不全、功能衰竭;中途退出。

1.2方法

对照组在机械通气治疗的基础上采取常规护理,包括健康宣教、生命体征监测、呼吸道护理、并发症预防等。试验组在机械通气治疗的基础上采取急诊护理,具体措施包括:①病情监管。每隔3小时进行一次查房,观察并记录患者的胸廓活动、呼吸情况;通过肺部听诊对患者的啰音、哮鸣音、呼吸音情况进行评估;严密监测心率、血压变化,一旦发现心率加快、血压降低,及时告知医生;机械通气治疗中,密切观察患者的体征、神志,一旦发现面色潮红、兴奋、呼吸急促、烦躁不安,则提示过度通气或呼吸不同步,及时调整。②气道管理。一是气道湿化。将气道温度、相对湿度控制为37摄氏度、100%,为预防冷凝水的产生,可采用加热导线型湿化器;二是吸痰。吸痰前,给予患者高浓度吸氧,采用正确的吸痰方法、动作轻柔地为患者进行吸痰,每次操作时间控制在15秒以内,吸痰后再次给予患者高浓度吸氧,至生命体征恢复到正常范围;三是管道消毒。根据细菌培养结果,对消毒方法进行合理选择,每周1次;四是撤机护理。撤机前,充分考虑患者的实际病情,选择合适的呼吸肌训练方式,提高患者的呼吸肌功能,避免撤机后患者发生呼吸肌疲劳、呼吸机依赖的不良反应,待患者生命体征稳定之后,对呼吸机参数进行合理调节,逐步撤机;五是气道高反应性护理。急性呼吸衰竭患者机械通气治疗过程中,气道高反应性是一种常见现象,也是导致呼吸窘迫的主要因素。若患者出现气道高反应性,可适当给予镇静剂、肌松剂,以改善气道高反应性、咳嗽症状,提高人机配合度。根据患者的镇静效果,对镇静剂使用量进行合理调整。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率(HR)、呼吸(RR)、动脉血氧分压(PaO2)、血氧饱和度(SpO2)、氧合指数(PaO2/FiO2)。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用[n(%)]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用(`x±s)表示,行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比较两组患者的HR、RR,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比较两组患者的PaO2、SpO2、PaO2/FiO2,试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

1 两组的HRRRPaO2SpO2PaO2/FiO2比较(`x±s


n

HR(次/分钟)

RR(次/分钟)

PaO2(毫米汞柱)

SpO2(%)

PaO2/FiO2(毫米汞柱)

试验组

36

101.03±10.47

26.68±2.24

70.65±7.65

95.34±8.48

71.35±7.46

对照组

36

122.12±12.54

35.76±5.32

57.18±6.22

84.51±5.17

55.34±5.67

3.讨论

急性呼吸衰竭是由各种原因导致的肺换气和(或)通气功能障碍,导致机体无法实现有效气体交换,诱发缺氧,伴有或不伴有CO2潴留,进而引起的一系列生理功能及代谢紊乱的临床综合征[3]。机械通气治疗是急性呼吸衰竭的常用治疗手段,可实现肺通气功能的快速改善,使机体器官可以维持正常运行,但其为有创治疗手段,容易出现各种风险[4]。因此,在为急性呼吸衰竭患者实施机械通气治疗的过程中,应给予有效的护理干预。

本次分组实验结果发现,采取急诊护理的急性呼吸衰竭患者(试验组)的HR、RR低于采取常规护理的急性呼吸衰竭患者(对照组);且试验组的PaO2、SpO2、PaO2/FiO2高于对照组。提示,急性呼吸衰竭患者机械通气治疗过程中采取急诊护理,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分析其原因在于,加强对患者的病情监管,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变化情况,及时发现异常、及时处理,可有效控制各种风险;机械通气治疗中,气道管理是一个护理重点,急诊护理从气道湿化护理、管道消毒、吸痰护理、撤机护理以及气道高反应性护理等方面入手,有效降低了呼吸机感染风险,确保机械通气治疗的有效性。

综上,急诊护理在机械通气治疗急性呼吸衰竭患者中有着理想的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黄慧姣.对在急诊监护室内进行有创机械通气治疗的呼吸衰竭患者实施舒适护理的效果[J].中国社区医师,2020,36(22):152-153.

[2]霍宇晴.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治疗的护理措施探讨[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20,7(51):97+111.

[3]曲昌明.评价急性呼吸功能衰竭患者的急诊护理方法和护理效果[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20,5(10):90.

[4]邱美娇,蓝侦舰,邱春凤.机械通气治疗急性呼吸功能衰竭患者的护理[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20,5(04):99+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