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再制造工程管理,促进循环经济发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2-23
/ 2


推进再制造工程管理,促进循环经济发展

高海军 尹正灿 崔留杰

云南六方水勘察设计有限公司 650051

摘要:自进入到新世纪以来,经济发展形态发生了巨大变革。在此背景下,对于生态环境产生了巨大影响。因此,构建一种循环式经济发展模式,推动经济可持续性发展,已经成为了一种社会性焦点问题。从其积极作用来看,在能够保障各项经济发展规划在得到有效落实的基础之上,创造出更高的经济效益,从而达到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统一的目的。由此可见:研究再制造工程管理,能够进一步推动循环经济的快速发展。

关键词:再制造、工程管理、循环经济

引言:从再制造工程管理特点和相关内容来看,其主要针对的是一些废旧产品所进行的各种生产活动、维修活动等。在“绿色发展”、“可持续性发展”战略深刻影响下,借助到该发展模式的积极作用,能够创造出更高的经济效益。同时,将资源和经济效益进行有机融合,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循环经济的发展。在当前阶段发展中,再制造工程已经在社会层面得到了广泛应用,并且取得了相应成效。在此过程中,需要充分认识到部分工程管理举措所产生的积极作用和其所产生的影响,从而推动再制造工程的顺利开展。基于此,本篇文章在综合了多次实际调查和研究之后完成,浅析再制造工程管理的相关举措。

一、再制造工程与循环经济的相关概述

1.再制造工程含义

从再制造工程的发展特点来看,这是在循环经济深刻影响下所形成的一种新式工程制造方式。其中,将产品全寿命周期理论作为其指导性基础,并将有效利用高科技实现废旧货物的再利用和发展做出最终发展目标。在整个再制造工程中,包含了不同领域的多个产品。比如:机械设备、办公设施、生产装备等多方面内容,同时还有一些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再制造。具体来看,再制造作为一种较为先进的、绿色发展方式,是可持续经济发展的具体举措,并且还在一定程度上彰显出了资源节约的作用。相比较于一些装修式工程和维修式工程,再制造工程最为明显的优势便表现在其质量方面,经过再制造后的相关产品质量并不会和原产品之间出现较大差异。

因此,在认识到这方面优势之后,WTO积极号召世界上各个国家形成一种国际共识,并将其定位为一种“新产品”范围。从其影响来看,无论是在经济可持续性发展还是在生态环境的保护方面,其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中。

首先,在进行再制造过程中,其并不会产生环境污染问题,从而达到生态环境保护的目的。其次,从产品设计角度来看,其已经具备了“绿色环保”的结构和相关形态,从而有效降低了对环境方面所产生的污染,进一步推动了经济可持续性发展。最后,和新产品的生产制造过程相比较,其有效缩减了设计环节对工作效率所产生的影响,从而带来了更高的经济效益。

2.循环经济含义

从循环经济角度来看,其中包含了一定的反馈系统和反馈效应。在进行该理论应用的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资源—商品—废旧物品—资源再利用整个环节。从其积极作用来看,这能够保障各种资源在得到充分利用基础之上,尽可能的创造出更大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从而保障经济发展能够和各种自然生态要素进行有机融合,促进整个社会的稳定发展。在整个循环经济理论应用过程中,需要充分认识到“循环、高效利用”作为其指导核心所产生的积极作用。并将“4R”原则作为其指导性理论,从而推动传统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型和再升级。

二、再制造行业发展所产生的积极作用

结合文章上述内容可以很明显发现:再制造行业的快速发展对于我国经济发展和经济发展方向的转型升级产生了积极推动性作用。但与此同时,也需要充分认识到其中所存在的各种弊端。比如:较为明显的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责任不够明确、技术的开发和利用较为落后等。但是从整体上来看,这些问题都是可以通过正确方式得以有效解决的。以此,便可以说,再制造行业的发展总体上是利大于弊。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中。

首先,作为一种新式经济发展模式,其中着重强调了对产品的设计和开发。在较短生命周期之内,完成产品更新换代工作,有效提升了产品的经济效益。从国际市场角度来看,这能够进一步提升相关产品在国际上的竞争力,从而加强与世界各国之间的经济贸易交流。其次,在进行产品设计时,需要对产品附加值进行有效调整,创造出更高的经济效益。再次,作为在新时代背景下所出现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这也是在积极响应国家相关发展战略规划的具体体现。与此同时,繁衍出了众多新产业、新岗位,对于就业压力的缓解也产生了积极作用。其中,最为重要的便是,通过产品再制造,有效提升了其品质。在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基础之上,扩大了消费市场,推动经济发展水平提升。

三、推进再制造工程发展的具体举措

1.在社会层面加强引导和宣传

结合目前发展现状来看,在部分产业中还存在着对再制造认识不足、应用不到位的问题,从而对其推广工作便会产生一定影响。因此,在今后工作中,必须要加强对再制造理念的推广,让相关工作人员和更多人民群众能够对此有着较为正确认识。并且能够根据具体工作需求,对其进行科学化、合理化的有效利用,进一步推动经济发展质量的有效提升。同时,还需要在社会层面加强宣传力度。比如:可以借助到一些全民资源节约项目的优势,让更多民众参与到此活动中。其中,企业需要发挥其在社会中的引导性作用,鼓励更多消费者进行再制造产品的购买,保障节约、环保政策能够得到有效落实。

2.建立健全相关管理制度和法律

任何一项在开展过程中都需要有系统性、科学性法律法规作为支撑,对相关行为进行严格限制。在今后工作中,相关管理部门需要充分认识到再制造行业的发展特点和其相关发展规划,并结合其他一些国家的相关经验,对法律制度进行不断完善。其中,需要着重加强对各种废旧物品的再制造名单发布,促进资源的有效利用。比如:加强对企业生产行为的监管。如果在调查和研究中,发现其出现了不合理、不合法行为,需要结合强制性惩罚举措的作用,命令其进行整改。同时,一些鼓励性政策也需要进行充分落实。比如:对于技术贡献性较大的企业和科研人员,要进行精神上和物质上的奖励。

3.对生产流程加强有效监管

作为一种新式制造生产方式,再制造生产在应用过程中还面临着相关生产操作不熟悉、不规范的问题,从而对其推广工作产生了一定影响。因此,从政府部门角度出发,需要结合一些监督管理举措的优势,为其稳定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条件。比如:需要严格执行相关市场准入规则和制度,对企业生产行为进行多次考察和研究。采取全面化管理控制举措,对于企业生产行为进行监督和管理。在进行产品销售过程中,也需要安排管理人员对其进行管理,保障相关工作的顺利开展。

4.不断完善物流体系,为经济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以循环经济为指导思想,按照“规模化回收、科学化分类、专业化处理、无害化利用”的思路开展废旧产品的回收与利用建立管理科学、运转协调的逆向物流体系;以各级政府的公共财政专项资金带动企业和民间资金尽快投资该领域,推动其产业化发展;建立机电产品制造、使用、回收、再制造、再使用的闭环物流链,形成集社会、经济、环保效益为一体的新型资源化产业群。建议选择经济比较发达、基础条件较好、废旧产品保有量大的城市,儿行开展废旧电子电器、废旧汽车等产品回收利用和再制造示范企业试点。

结束语:总体来看,在经济新常态和绿色经济发展模式的深刻影响下,再制造工程在当前社会阶段中彰显了独特性优势。结合整个社会发展规划来看,其具有较为广泛的应用效果。在今后工作中,相关工作人员仍需要加强不断研究。正确认识到现阶段工作中所存在的各种不足和相关问题,借助到一些绿色发展技术的优势,保障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效提升。同时,还需要加强对整个工程的有效管理,建立起系统、科学的管理体系,为产品制造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保障。

第一作者高海军,第二作者耿海艳,云南六方水勘察设计有限公司,通讯作者崔留杰,云南六方水勘察设计有限公司。

修改意见:本篇文章从读者角度来看整体比较空洞,没有多少实际指导意义,请再丰富一些具体措施。

参考文献:

[1]徐滨士,刘世参,史佩京.推进再制造工程管理,促进循环经济发展[J].管理学报,2004(01):28-31+2.

[2]李彦红.再制造业推动循环经济发展[J].中国贸易救济,2010(8):11-11.

[3]赵家荣.大力发展再制造产业加快推进循环经济发展[J].浙江节能,2006,000(004):1-2.

[4]陈海刚.加快发展再制造产业很有必要[J].表面工程与再制造,2017,17(02):17-18.

[5]徐滨士.发展再制造工程促进循环经济建设(三)[J].中国设备工程,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