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间品进口对创新的影响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3-11
/ 2

中间品进口对创新的影响研究

尚妮妮

山西财经大学国际贸易学院

国际上,Blalock和Veloso(2007)利用印度尼西亚数据,研究发现中间品进口带来的技术溢出促进了企业的自主创新。MariaBas和VanessaStrauss-Kahn(2014)研究发现,相较于使用国内中间品的企业,使用国外中间品的企业具有更强的创新能力,认为企业的进口行为存在“进口中学习”效应,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企业的研发投入,提高其技术创新能力,中间品进口带来的技术溢出显著提高了本国技术创新能力,且对东部区域的作用大于中西部地区。Liu和Qiu(2016)通过研究发现中间品进口关税水平的减免通过减少企业研发水平,中间品进口关税的下降提高了企业的研发水平,显著地促进了企业的技术创新水平,因为中间品进口关税的下降,使企业生产成本降低、利润增加,从而使企业获得更大的研发空间。此外,这一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企业的生产研发上,因为与自主研发新产品相比,企业更擅于去学习和吸收已有的技术,并不断对已有的生产流程进行改进。MuratSeker和Vannoorenberghe(2019)通过研究发现对外贸易对区域创新能力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特别是当知识产权保护水平较高时,企业通过进口中间品降低了企业生产成本,提高了全要素生产率,促进了出口,同时,企业通过进口获取了新产品技术信息,市场竞争动态及产品质量检测标准等信息,进而对企业创新起到直接作用,通过供应链传递,上下游企业也可以从中获得国外先进技术,激励创新。Coe和Helpman(1995)最早提出的CH模型以及随后Lichtenberg和Potterie(1998)在CH模型的基础上进行修正提出的LP模型,都证明了进口中间品和资本品可以对进口国产生正向技术溢出,且随着贸易开放程度的提高,其影响程度有所增强。此后,国际学者以CH、LP模型为基础,采用不同国家的宏观或微观数据进行验证,得出的结论基本一致。Goldberg等(2010)采用印度企业数据的研究表明,中间品进口对企业产品创新具有正向促进的影响。Fritsch和Gorg(2013)从外包的视角考察了外包与离岸外包对企业创新的影响,通过对20余个新兴经济体企业层面的数据的实证研究,发现外包显著地促进了研发投入的提高,也促进了新产品的生产与已有产品的技术升级。研究还发现,外包与离岸外包对企业的研发的影响存在一定差异,离岸外包更能激励企业开展研发活动,而一般外包则对新产品的产出有更显著的影响。虽然该研究并没有直接涉及到中间品进口对企业研发的研究,但是外包作为全球价值链嵌入的一种形式,也包涵着中间品进口的内容。Colantone和 Crinó(2014)对欧盟的研究发现新的中间品进口通过高质量和低价格路径有效促进国内企业的新产品产出,高技术含量进口中间品的技术溢出效应有利于企业克服创新门槛,进而提高本国的技术水平。

国内来说,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研究:首先从中间品进口的数量效应上来看,纪月清(2018)认为进口中间品的技术溢出效应对企业出口产品创新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周昕和郑妍妍(2015)进一步研究表明来自发达国家的中间服务投入对国内服务业具有明显的技术溢出效应,中间服务进口成为发展中国家技术创新的新途径。李丽丽(2018)中间品进口多样化通过节约成本、提升生产率及企业创新影响中国制造业企业工资水平的利润共享机制存在。发现在控制成本效应及生产率效应两种机制之后,企业创新成为中间品进口多样化作用于企业工资的新机制。魏浩(2018)以北京为例,中间品进口显著促进了北京市工业企业的研发投入,对于从事出口贸易的企业、从事一般贸易的企业、民营企业、同时进口资本品与中间品的企业研发投入的促进作用尤为明显,但是对于非出口企业、国有企业的研发投入具有抑制作用。蒋银娟(2015)研究发现对于新产品创新活力较低的企业,进口中间品对其新产品创新有正向促进作用。对于新产品创新活力较高的企业,进口中间品对企业新产品创新的作用并不显著。在此基础上,赵建春(2015)发现进口自由化总体上促进了企业创新,且主要体现在中间品贸易自由化上,而最终品贸易自由化的影响较小,进口自由化对企业创新决策的影响大于对创新密集度的影响,即进口自由化更多地是通过“扩展边际”渠道促进企业创新,李平(2016)同样发现中间品进口对我国技术创新的影响归结为贸易自由化激励效应、研发资本效应和人力资本激励效应,并借助国际R&D溢出模型,将贸易自由化纳入模型中,得出进口中间投入品对我国技术创新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而聚焦进口中间品通过行业投入产出渠道对中国企业创新的影响,沈国兵(2018)得出进口中间品通过行业内水平渗透率和行业间前向联系对中国企业创新产生抑制作用,而通过行业间后向联系对中国企业创新产生促进作用。康志勇(2015)从中间品进口规模出发,发现其对企业出口扩展边际和集约边际都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通过系数标准化发现,中间品进口的促进作用更多体现在集约边际而非扩展边际。

其次从中间品进口的质量效应来看,李群(2016)研究发现江苏省中间品进口显著地存在基于金融发展规模的“双门槛效应”和基于金融发展效率的“单门槛效应”,金融发展规模和中间品进口的协同对技术创新的边际促进作用先上升后下降,而金融发展效率和中间品进口的协同对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呈递增趋势,耿晔强和史瑞祯(2018)的研究表明进口中间品质量通过技术溢出影响企业生产率,进而提升企业出口绩效。从一般贸易的进口来看,魏浩(2017)发现进口中间品质量的提升显著促进了企业创新,对企业创新的影响表现为倒U型,技术溢出和市场扩大是企业进口产品质量促进创新的两个重要路径,但是,降低生产成本路径不是影响企业创新的显著性路径,进口产品质量的提升显著增加了企业持续创新的时间。诸竹君.2018表明中间品进口的质量通过自主创新产生“加成率效应”和“相对价格效应”动态改进企业出口DVAR,在此基础上,罗勇(2017)从中间品进口的商品结构出发,进一步研究了其对技术创新的影响,发现从总体上来看资源类初级产品、农业资源型制成品和低技术工业制成品的中间品进口显著地抑制了我国技术创新水平的提升,而其他类初级产品、其他资源型制成品以及高技术工业制成品的中间品进口显著地促进了我国技术创新水平的提升。

从中间品进口的种类效应来看,张杰(2015)运用中国制造业企业专利活动的经验数据发现,进口中间品和资本品会促进一般贸易进口企业专利活动的提升,耿晔强和郑超群(2018)进一步研究发现中间品贸易自由化有利于企业创新,尤其在进口中间品多样化程度提高之后,对企业创新的影响会更加显著,在此基础上,邢孝兵(2018)通过研究进口贸易的技术创新效应发现高技术水平产品的进口对于技术创新有着显著的负向影响,而低技术水平产品的进口则对技术创新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李丽丽(2019)基于中国微观企业的证据研究发现中间品进口多样化对企业创新的扩展边际和集约边际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进口中间品种类越多样化的企业更倾向于参与创新并生产更多的新产品。

从上述研究来看,中间品进口对创新的影响研究从中间品进口的规模,质量和多样化程度三个维度上进行了不同的研究。通过参与中间品进口,学习先进的技术,促进企业规模的扩大,技术水平的提高进而带来质量的提升,进口中间品种类的增加进一步促进企业提供更为丰富的产品,都促进了企业的创新。

通过回顾国内外相关文献,我们可以发现学者们关于中间品进口与企业创新的内容做了大量的研究。总体上来说,由于技术溢出效应、学习效应、贸易自由化效应,企业参与中间品进口行为能够有效促进企业进行创新,加大创新投入,进行更为广阔的创新活动。学者们从不同视角分析了影响企业研发的因素,从企业所属行业,中间品进口的数量、种类、规模等方面对中间品进口与企业研发活动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发现中间品进口能够促进企业创新。